月照兰寨诗礼兴

孔祥银

<p class="ql-block">在郁南摘完无核黄皮,卢同学神秘地对我说:“带你去兰寨村的一个私人博物馆看看。”于是我们从县城驱车半小时在连滩镇下高速,不久便转入村道。一进村,只见村中古树参天,古建筑林立,最引我注目的是“正己学校”,本想停车步行漫游古村寨,无奈卢同学的前车没有停下的迹象,只能随他前行,七转八拐,终于在一座古建筑前停下。映入眼帘的是 一副牌匾上的字“诗礼传家博物馆”,卢同学指着博物馆说:“这是广东省古村落中唯一一家民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馆里参观,只见馆舍是古旧的一层建筑,屋顶上的旧瓦透入缕缕阳光。馆内的藏品摆放得井井有条,琳琅满目,可见 主人的 用心良苦。不久,便见该馆馆长林焯彪,林馆长热情好客,幽默风趣,对馆内藏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说:“该馆建于2015年5月,馆舍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米。是我父亲林深泉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设立的。藏品有一万多件文物,是我们林氏六代人代代收藏所得,镇馆之宝有西汉青铜釜。馆舍外体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于馆舍窄小,只能展出的一部分文物藏品,还有四万多册古籍,其中医书一万多册,无法在馆内布展,只能存放在村中亲戚家中。”林馆长还专门带我们到他的私人密室,让我们欣赏他最钟爱的几个宝贝。</p><p class="ql-block">​兰寨村的诗礼传家古宅始建于嘉庆年间,属正己林氏族人。翻看馆里存放的《正己林氏族谱》可知,在清朝道光年间,林氏第151代林定兰先生 因剿匪平乱立下军功,被道光皇帝亲封五品军功,赐水晶顶戴。林定兰的次子林召南于清光绪六年考取广东省一甲第一名贡生,是为“明经进士”。林家喜欢收藏奇珍异宝,代代相传,至林馆长父亲林深泉已是156代,积六代收藏,已是“金玉”盈室了。林馆长指着屋顶的旧瓦说:“一到下大雨,就会漏水,对藏品影响很大。如遇台风,那就更担忧了,整晚都睡不着,生怕馆舍坍塌。我们又是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有时为了做一些小修缮,就只能无奈的变卖一些藏品,如果有政府的资金支持,那就更好了。”</p><p class="ql-block">​此次,兰寨村匆匆一行,与林馆长有缘邂逅,欣赏馆中家传宝藏文物,真有“误入藕花深处”之感。感恩诗礼传家博物馆林馆长,幸会!幸会!!感恩卢同学的引荐,让我们一睹兰寨村诗礼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今夜,一弯新月照兰寨,兰寨必当 鼓瑟吹笙诗礼兴。</p> <p class="ql-block">与诗礼传家博物馆林焯彪馆长合影(右)</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西汉青铜釜,直径超一米,重200多斤。可惜在大炼钢铁时,釜底已被敲破。</p> <p class="ql-block">北魏石雕佛像,栩栩如生,面带微笑。</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鸟</p> <p class="ql-block">惟妙惟肖,欲向天歌。</p> <p class="ql-block">西周青铜戈,可曾闻得金戈铁马声?</p> <p class="ql-block">当时流通的货币:“公通”银锭,沉船上打捞上来的。“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谁知它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古玉深沉,述说岁月的蹉跎。</p> <p class="ql-block">坐在当年林家先祖的酸枝椅上,品茶聊天。回首我俩30年师生情缘,愈久弥深。而相比诗礼传家古宅,不过是它的一个零头数而已,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古籍医书一万多册,小部分明朝,大多为清朝的。</p> <p class="ql-block">兰寨村第一位状元:道光三年林召棠荣获状元</p> <p class="ql-block">状元官帽箱</p> <p class="ql-block">同治甲戍科进士林焕㬢,是诗礼传家古宅第一位进士</p> <p class="ql-block">正己林氏兄弟三杰,曾名动肇庆府,死后墓碑在肇庆七星岩景区内,现已定为国家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光绪五年贡生户部一等第一名明经进士林子廷牌匾,他是诗礼传家古宅第二位进士。</p> <p class="ql-block">明经进士:正己林氏第152代林召南,光绪六年广东省一甲第一名贡生,他是诗礼传家古宅第三位进士。</p> <p class="ql-block">兰寨村林氏先祖于明万历年间(1588年)平定“三罗之乱”后留此。</p> <p class="ql-block">“忠节堂”记述着林氏一门忠节,最早可追溯到商朝的比干,孔子曰:“殷有三仁”之一的比干,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他对商纣王强谏,被其剖视心而死,可谓忠烈矣!比干的遗腹子被周武王派人在长林石室中寻回,赐其林姓,名坚。林坚就成为林姓始祖。孔子曰:“吾殷人也”,钱穆写《孔子传》说孔子的先祖可追溯到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也是殷“三仁”之一),周公旦封微子启于宋国,微子启四传至宋湣公,孔子家族属宋湣公大儿子弗甫何这一支。由此可见,孔、林两姓有历史渊源,都是商王贵族血缘,原本兄弟也。</p> <p class="ql-block">正己林氏后人文采斐然,至今已考取清华北大的各有两人。</p> <p class="ql-block">此为林焯彪馆长的心声。传家的何止是诗礼?还有一颗利他、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p> <p class="ql-block">林焯彪馆长热心做公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风家教,热情接待八方来宾,免费参观,免费讲解,精神可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