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叶芳简介:</p><p class="ql-block">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正高级教师、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界督学、湖北省教育厅特级教师讲学团学科首席专家、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教育部教育师范专业论证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武汉市中考命题组成员。民盟洪山区工委主委、民盟武汉市委常委、民盟武汉市委委教育委员会主任、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洪山区人大常委、发表文章60多篇、在全国各地做交流报告300多场。</p> <p class="ql-block">“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变革</p><p class="ql-block">(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叶芳)</p><p class="ql-block">板块一:周集乡何庄中学陈东亚老师介绍主讲专家</p><p class="ql-block">叶芳简介:</p><p class="ql-block">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正高级教师、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界督学、湖北省教育厅特级教师讲学团学科首席专家、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教育部教育师范专业论证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武汉市中考命题组成员。民盟洪山区工委主委、民盟武汉市委常委、民盟武汉市委委教育委员会主任、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洪山区人大常委、发表文章60多篇、在全国各地做交流报告300多场。</p><p class="ql-block">板块二:叶芳教授讲座</p><p class="ql-block">1.心灵链接:</p><p class="ql-block">10天前刚刚去过商丘古城、睢县北湖游玩。</p><p class="ql-block">2.讲座能给各位老师带来一些收获是最大的期望。</p><p class="ql-block">3.复习理解《新课程标准》</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新课标的变化</p><p class="ql-block">课程标准修订的3个突破:</p><p class="ql-block">01完善了培养目标</p><p class="ql-block">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p><p class="ql-block">02优化了课程设置</p><p class="ql-block">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p><p class="ql-block">03细化了实施要求</p><p class="ql-block">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p><p class="ql-block">新课标主要变化:</p><p class="ql-block">一 细化了课程育人导向</p><p class="ql-block">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p><p class="ql-block">二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p><p class="ql-block">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p><p class="ql-block">三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p><p class="ql-block">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四 增强了指导性</p><p class="ql-block">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p><p class="ql-block">五 加强了学段衔接 </p><p class="ql-block">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12345"来概括描述新课程标准:</p><p class="ql-block">一个核心——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两条路径——综合育人、实践育人。</p><p class="ql-block">三有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四大突破——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学业质量标准。</p><p class="ql-block">五项对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大单元设计、结构化思维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作业与命题设计改革。</p><p class="ql-block">关于新课标的几个观点:</p><p class="ql-block">观点1:新课程、新课标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整治属性</p><p class="ql-block">培养什么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p class="ql-block">怎样培养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p><p class="ql-block">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p><p class="ql-block">1.增加科学方向的副校长;</p><p class="ql-block">2.解决科学老师的事业编问题。</p><p class="ql-block">——《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p><p class="ql-block">观点2:新课程、新课标的是核心意义始终是通过目标的改变来体现</p><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是教学的起点、终点、着力点。</p><p class="ql-block">观点3:新课标是对11版课标的落实、延续、深化、升格,不是从无到有的创新</p><p class="ql-block">观点4:新课标是考试命题依据,评价先行,以考改促教改</p><p class="ql-block">新高考、新中考命题特征:</p><p class="ql-block">第一,无情境,不成题</p><p class="ql-block">第二,无价值,不入题</p><p class="ql-block">第三,无思维,不命题</p><p class="ql-block">第四,关注热点,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第五,引导教学,回归课标</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教学教研变革行动</p><p class="ql-block">(一)课堂教学变革</p><p class="ql-block">(二)加强作业设计</p><p class="ql-block">(三)学科研修变革</p><p class="ql-block">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p><p class="ql-block">需要在学生如何获得核心素养的层面上,考虑教学方案的设计,蕴含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p><p class="ql-block">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p><p class="ql-block">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活动方式;</p><p class="ql-block">体验式的、基于合作和探究的建构式学习;</p><p class="ql-block">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景生活化。</p><p class="ql-block">怎样实施:</p><p class="ql-block">以素养为目标定位每一节常规课</p><p class="ql-block">用结构化思维把握每一节常规课</p><p class="ql-block">用做中学理念设计每一节常规课</p><p class="ql-block">集体研究设计10%课时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举例:愚公与智叟的“愚”和“智”?该不该移山?</p><p class="ql-block">1.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定风波》</p><p class="ql-block">朗诵课文</p><p class="ql-block">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p><p class="ql-block">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p><p class="ql-block">定风波</p><p class="ql-block">(苏轼)</p><p class="ql-block">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p><p class="ql-block">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我们以一种什么心态面对生活?</p><p class="ql-block">以生为本,立言立行</p><p class="ql-block">"大单元"教学可以是自然单元,体现在对学科教学单元内容进行的二度开发和整体设计;</p><p class="ql-block">也可以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p><p class="ql-block">案例二:“群文阅读”——“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p><p class="ql-block">以作者为线索;以体彩为线索;以“人文主题”为线索;以“表达形式”为线索;以“观点”为线索。把大把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p><p class="ql-block">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p><p class="ql-block">杜威</p><p class="ql-block">陶行知“小先生”</p><p class="ql-block">“学习金字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