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第二届中文读写教师大会暨读写教师精研工作坊”所思(六)

远征

<p class="ql-block">  笃志探索学未止, 踔厉奋发行不怠。2023年的暑假笃定不平凡,7月21日,辽宁省凌源市东城小学的六位教师与全国各地热爱阅读的教师们齐聚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共赴一场读写精研之旅。</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7位学术嘉宾,9位作家嘉宾,36位名师嘉宾组成的阵容足以让与会教师倾倒。每天早早起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想打车绕行,骑共享单车绿色出行,骑行高手加速</span>赶到会场,杯子、书包、雨伞等占座,茶歇来不及茶点,转战教室占座,这一切的一切好像回到学生时代,但只为占到C位,近距离饱眼福和耳福,不辜负学校提供的充电好时机。</p> 大单元统整和学习任务群 <p class="ql-block">  自2022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很火的是“语文大单元统整教学”和“学习任务群”,面对这样新理念、新概念的提出,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研究,究竟“什么是大单元?”大单元“大”到什么程度?“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在近两年的新课标学习和教师不断挑战的“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反映最强烈、最让教师感到困惑是“大单元统整教学”和“学习任务群”关系如何?怎样进行操作?一场学习之旅,一次双向奔赴,打破瓶颈,应验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p><p class="ql-block">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易进博士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及教学体现”中阐明了专家的观点:2022年4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课程育人为目标导向,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前两版课程标准有明显不同,增设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两部分;在“课程目标”部分专门对“核心素养内涵”作出说明,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在“课程内容”部分列出三类主要学习主题与其载体形式,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关于<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习任务群的内涵,</b>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指出:“<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从语文课程内容结构的角度提出的,反映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架构,即语文课要教和学的内容分哪几个方面?他们在不同学段如何分布?每个任务群代表语文课程内容的某个方面,每个方面都要按照不同学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某个方面学习内容在纵向上的连贯性,以及他在各个学段的适应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新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内容”部分还提出,</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学习任务的设计</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语文实践活动</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对课程内容的阐述已不局限于回答学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在说明该怎样学,既让学生以完成系列任务的形式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今天的语文课本,是将一个个单篇集中起来,指向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个单元一般是4篇课文,但确实不够大,所以可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跨单元重新组合,从新的大单元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span>打破年级,把同类的文章进行统整,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一个一个小任务,组成一个任务群逐一完成。还可以一个大单元就一个大任务,但也要先解决一些小任务,最终汇聚在一起完成一个大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的同事小刘颖说:“学了一年大单元教学和学习任务群,都觉得很混沌,一节课、一次论坛、一场洗礼,终于找到了门路!”如果这样的解答还不够明确,那么就让我们走进专家的课堂,真实感受“学习任务群”和“语文大单元”吧!</p> 实战演练  简单明了 <p class="ql-block"> 7月22日下午走进广东语文名师、特级教师、著名儿童推广人李祖文老师的课堂,40分钟的课,50分钟的论坛,近距离感受“语文大单元统整教学”和“学习任务群”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李祖文老师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来说明:这个单元的语言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可是,李老师恰恰找到了一个问题的交汇点,通过辨认人物,区分哪个是神话故事?哪些是民间故事?这样搭建一个支架,讨论为什么《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是神话?主人公的特异功能是先天带来的,像“神”一样施展功力,还能不死;那么哪些是民间故事呢?读《猎人海力布》《神笔马良》,主人公的功力是后天给的,结局主角离开人世,这样的故事就是民间故事。在一个一个小任务的驱动下,逐渐探讨出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简单的从这个单元的文体类型来看,定位这是“神话故事”单元,希冀学生从神话故事中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建立对于“神话故事”这种文体的认知是不对的。而李老师打破单元界限,统整了教材,把探索“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的特点作为一个任务,把“解密主人公的神奇功能”“他们最后都变成什么?”“四篇文章对比阅读,找出相同点,不同点”等几个小任务,用这样几个支架辅助,重心放在学习过程的探究上,让孩子自己找到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的特点,学生在“猜、辨、思”中,完成一次感性认知。学习任务群的完成,归结到一个中心主题任务上。不得不说一次课堂实战比高深的理论更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br></p>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次学习之旅,一场双向奔赴,谁不想终点是生命的桃花源?但如果能根据生命的需要,灵魂的需要,心系教育,方法、内容、实践通达,做到身心合一,那将是读写人生的最佳状态!愿我们不愧时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p> <p class="ql-block">撰稿:王远征</p><p class="ql-block">摄影:北京之行学习小分队</p><p class="ql-block">审阅:毕云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