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只讲故事,没有鉴今,只有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p><p class="ql-block">一、胡亥登基,秦二世 昏君暴政奸臣腐败</p><p class="ql-block">* 胡亥登位,扶苏自杀</p><p class="ql-block">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当时下至平民百姓,上达庙堂高官,都认为扶苏应该接任大秦。但是他为何最终没有成为大秦第二代皇帝。可能原因如下:</p><p class="ql-block">】政见相左,学派相违,终是难做执剑人《史记》记载对苏记录的最重要的事情,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在选择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太子扶苏恰恰属于赞同分封制的儒家学派。</p><p class="ql-block">】朝中无人,对头当道,终是难当候选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本性仁慈,始皇驾崩,终是难以成大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秦始皇突然死亡,扶苏远在北边,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小儿子胡亥和赵高与李斯合谋伪造遗嘱登位,赵高为丞相。逼扶苏自杀,而扶苏就自杀了。</span></p><p class="ql-block">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扶苏为什么会自杀呢?一是儒家思想禁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二是秦朝法令严酷,不讲情面;三是年轻不懂政治。</p><p class="ql-block">* 指鹿为马 </p><p class="ql-block">赵高想篡权,拉来一头鹿,告诉胡亥是马。试探大臣对他的态度,最后说真话者被害。</p><p class="ql-block">*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引起天下造反,其中就有项羽拥楚起义,刘邦加入拥楚行列 B.C. 209</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赵高杀胡亥,立扶苏之子子婴上位,子婴杀赵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刘邦首先攻入汉中咸阳,子婴投降,秦灭。B.C. 206</span></p><p class="ql-block">二、刘邦项羽之争—楚汉争霸 B.C. 205-203</p> <p class="ql-block"><b>step1 鸿门宴 项羽犯错失先机</b></p><p class="ql-block">* 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到汉中不服,刘邦即沛公装傻充愣</p><p class="ql-block">*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羽心软没杀刘邦</p><p class="ql-block">刘邦将咸阳让给项羽,项羽杀子婴,该杀的没杀,不该杀的全杀了。</p><p class="ql-block">分封土地,犯2个错误</p><p class="ql-block">1、自己跑到距离远离君临天下,全国中心的汉中,跑到老家彭城(徐州)定都</p><p class="ql-block">2、把刘邦放在关中旁边的汉中</p><p class="ql-block">* 刘邦毁汉中的全部出路,让项羽放心</p> <p class="ql-block"><b>step2 刘邦出关,直捣黄龙</b></p><p class="ql-block">* 分封后,不满意,又开打,回到东周列国</p><p class="ql-block">* 刘邦出手,干掉监项羽督他的三个秦朝大将中的二个,这三个是项羽救赵时收服的。陕西有三秦之称就是这么来的</p><p class="ql-block">* 项羽打山东,返回和刘邦战,项羽赢</p><p class="ql-block">* 刘邦返回关中,干掉最后一个秦将。</p><p class="ql-block">* 刘邦兵分两路,一路韩信,北边作战,收拾一众小国;一路刘邦自己直捣项羽老巢徐州,反复作战,最后在河南荥阳划河为界,也就是楚河汉界。</p> <p class="ql-block"><b>step 3 刘邦毁约,项羽自刎</b></p><p class="ql-block">* 继续打,项羽赢</p><p class="ql-block">* 韩信出手,垓下会战,项羽被围</p><p class="ql-block">胜负生死之战</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2年的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了一场战略性的决战。这是一场十分著名的历史战役,汉军在最为恰当的时期发起了战略追击,积极调集兵力围攻项羽,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全奸楚军10万余人,创造了新的战争历史。垓下之战也是楚汉战争的决定性战役,他一方面促使汉军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也是汉王朝的起点,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性战役,它结束了秦末多国混战的尴尬局面,最后统一的全国,奠定了汉朝的百年基业。</p><p class="ql-block">* 四面楚歌</p><p class="ql-block">项羽的军队被刘邦和诸侯的军队包围在垓下,兵少食尽,夜间听到四面皆楚歌的歌声,导致项羽大惊失色。</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面临着生死之战前夕所创作的千古流传的绝命之词,把项羽的一生表达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垓下歌》 项羽</p><p class="ql-block">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p><p class="ql-block">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霸王别姬</p><p class="ql-block">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项羽在乌江自杀。这个故事版本很多,自行查找,随意想象。</p><p class="ql-block">李清照有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而后人就根据这个而写了霸王别姬。</p> <p class="ql-block"><b>知人用人,刘邦远胜项羽</b></p><p class="ql-block">刘邦曾说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吾不如萧何,用兵如神连百万之众吾不如韩信,但三杰均为我所用,项羽独有一范增却不信不用,所以我成功了。”足以证明知人善用。所说三人,便是刘邦打天下三大助力,汉初三杰。</p><p class="ql-block">刘邦杀韩信~英布是在登位之后啊!</p><p class="ql-block">而项羽,只一范增,最终受离间计,对其猜疑,悲哉,痛哉!</p> <p class="ql-block">1、萧何 </p><p class="ql-block">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辅佐汉惠帝。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去世,谥号“文终”刘邦曾感慨: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p> <p class="ql-block">2、张良</p><p class="ql-block">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刘邦身边,曾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大汉王朝,被册封为留侯。</p><p class="ql-block">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p><p class="ql-block">张良几次最重要的建议都是“忍”</p><p class="ql-block">* 鸿门宴</p><p class="ql-block">* 分封汉中</p><p class="ql-block">* 韩信中途有反水意图</p> <p class="ql-block"><b>3、韩信</b></p><p class="ql-block">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明朝茅坤赞其为“兵仙”。</p><p class="ql-block">韩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受过胯下之辱。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先投靠项梁,后投靠刘邦,均不被重用。刘邦入汉中时,韩信曾逃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并推荐给刘邦。刘邦于是拜韩信为大将,与项羽争夺天下。</p><p class="ql-block">汉元年(前206年),韩信献策平定三秦。楚汉之争中,韩信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并数次以兵支援刘邦。</p><p class="ql-block">蒲坂之战韩信声东击西拿下魏国都城安邑;</p><p class="ql-block">井陉之战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p><p class="ql-block">潍水之战韩信水淹齐楚联军,斩杀楚将龙且;</p><p class="ql-block">垓下之战韩信布五军阵诱敌,击破项羽军。</p><p class="ql-block">高祖五年(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韩信因功徒封楚王。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开始剪除异姓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因被人告发参与陈豨谋反,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谋杀死于长乐宫,并被诛三族。</p><p class="ql-block">韩信是秦汉之际第一流的军事家。不仅指挥过许多重大的取得辉煌战绩的军事行动,而且具有深厚的兵学素养,留下了兵学著作《韩信》三篇,是《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兵权谋十三家”之一,与孙武、孙膑、商鞅、吴起等兵家并列。不仅如此,韩信还与张良一起,对流传至西汉初年的兵书进行整理。</p><p class="ql-block">韩信当初是因他的推荐而当上大将军的,最后又是中了他的计谋而遭诛杀的。成事的人是萧何,败事的人也是萧何。所以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p><p class="ql-block">韩信是否有反叛之心,不得而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如此而已。</p><p class="ql-block">* 萧何月下追韩信</p><p class="ql-block">*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p><p class="ql-block">* 背水一战</p> <p class="ql-block">4、范增(前277年—前204年)</p><p class="ql-block">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p><p class="ql-block">范增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鸿门宴时,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劝说项庄舞剑,借机行刺刘邦,终未成功。汉高帝三年(前204年),陈平施展“离间计”,使范增受到项羽猜忌,辞官归家,途中病死。宋代苏轼著有《范增论》。</p> <p class="ql-block">番外</p><p class="ql-block">吕雉和秦夫人</p> <p class="ql-block">人彘,中国古代刑罚中最残忍,最残酷的刑罚之一,受刑者被割去四肢置于罐中,挖去双眼,割去舌头,刺聋双耳,剃掉毛发,割去鼻子,除了活着,受刑者已经成为了一个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连话也无法说的残疾人。只能苟延残喘,直达死去。</p><p class="ql-block"> 而制造这种残酷刑法的就是刘邦的大夫人吕雉,对刘邦的爱妾戚夫人,所施展的残酷刑法,谁是谁非,仁者见仁吧。</p><p class="ql-block"> 刘邦的崛起离不开一个女人的帮助,那就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吕雉,这个女人在刘邦最穷困的时候嫁给了他,更是在起兵的时候不遗余力的帮助他,刘邦的第二大势力吕泽,就是吕雉的亲大哥,刘邦起兵的启动资金更是自己的老丈人吕公一手赞助的,吕雉如此毫无怨言一心一意的帮助刘邦。不仅仅是因为爱着这个男人,更想的是和这个男人共同享用天下的盛宴,让他的儿子刘盈成为天下的继承者。</p><p class="ql-block"> 可是吕雉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自己会成为项羽的俘虏,而这个俘虏更是一呆就是三年。当吕雉成功回去,没有看到欢迎自己回来的丈夫,反而看见了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女人——戚姬。比起已年近四十的吕雉更加的年轻、漂亮,还为刘邦生下了一个男孩子,刘如意。</p><p class="ql-block"> 依靠这年轻美貌,戚夫人将刘邦的心牢牢的握在了手中,而年老色衰的吕雉却早已不再容入刘邦的眼中。</p><p class="ql-block"> 戚夫人成为了刘邦的新宠,并没有让吕雉太难受,毕竟他知道他丈夫的为人。可是戚夫人既然想要碰吕雉的禁忌,那就是皇太子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高祖八年,吕泽因病去世,让戚夫人看到了机会,将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推上太子的之位,这里有她自己的想法,更有刘邦在后面的推波助澜,作为一手打下江山的男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儿子刘盈是什么样的货色,他上位只会沦为吕氏家族的傀儡,说不定整个刘家的汉氏天下,都会改写为吕家汉氏天下。</p><p class="ql-block"> 可惜,刘邦没有成功,前有吕氏家族的压力,后有吕雉为了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张良请出商山四皓做为刘盈的老师。刘邦只能将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刘如意封为了赵王,并且给自己的爱妾戚夫人留下了唯一的活路,远去赵地,甚至不惜给曾经翻脸的太子刘盈留下一封《手敕太子》希望刘盈能够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保全刘如意母子的一条命。</p><p class="ql-block"> 公元195年,刘邦去世,戚夫人没有听从刘邦建议,远去赵地陪伴自己的儿子,依然幻想能够与吕雉斗一斗,可惜她没有察觉这个时候天已经变了,已经不再姓刘了。</p><p class="ql-block"> 刘盈顺利的成为了天子,吕雉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后,对于曾经的敌人戚夫人,吕雉并没有过多的为难她,留了一条命,将其幽禁在了永巷,让她做苦力度余生。</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心有不甘,也许是想要让天下人看看吕雉的残忍。于是她作出了“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的歌谣,更是利用以前的侍从将这首歌谣传到了民间。</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首歌谣的吕雉勃然大怒,她想起了曾经的一切,不再遵守刘邦与她的约定,也不再将仁慈善良的面具戴在了脸上。砍去戚夫人四肢,剃掉全身毛发,毒哑、刺瞎割去双耳,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赵王刘如意,更是被吕雉的一杯毒酒送来母子团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