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餐桌上,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壶山小学二(3)班的第四小队在这次暑假实践活动中就以“制作家乡美食,追溯美食历史,感悟劳动智慧”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们小队来到的是茭道镇罗山村。从喧嚣忙碌的公路一转,你就会发现这一处似世外桃源的村庄,幽静宜人。村口那株五百多年的大榕树用它那浓绿的树荫似乎在和我们诉说着这个村庄悠久的历史。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需要去走一走,家乡的这些自然村落也值得我们去逛一逛,你会感受到历史沉淀带来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的我们用黄豆做成了豆腐,二年级的我们这一次用树叶做成了豆腐。这种树叶叫做腐婢,在民间我们也叫做树叶豆腐,还可以叫做观音豆腐,神仙豆腐呢!这里有有一个美丽又有些伤感的传说。说是很久以前,人间发生饥荒,难民无数,尸横遍野。观音菩萨于心不忍,用杨柳枝洒甘露于人间。甘露所到之处,长出了簇簇绿树。观音娘娘教饥民摘其叶取汁做豆腐,帮灾民挨过了饥荒。人们为了感谢观音菩萨,便把这种豆腐叫做“观音豆腐”。</p><p class="ql-block"> “观音豆腐”还有一个神奇之处,传统的豆腐制作,添加的凝固剂不是盐卤就是石膏,但在饥荒年代,这些材料是寻求不到的,于是观音娘娘随手撒了点草木灰,叶汁便凝成了豆腐。从此,也只有草木灰能让豆腐叶汁凝成豆腐。</p><p class="ql-block"> 观音豆腐含粗蛋白量在已知植物中名列前茅,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补充人体所需氨基酸最佳食物源,不可多得的保健营养佳品,被誉为“森林蔬菜”。这就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不仅可以饱腹还有养生功能。</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馄饨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也是我们喜爱的面食之一。它是怎么来的呢?</span> 相传在汉朝的时候,北方的匈奴干扰边疆,经常滋扰百姓。当时匈奴有俩首领,一个是饨氏,一个是馄氏,就是馄饨,百姓们就弄点猪肉馅,包成小三角的样子,对他们恨之入骨,希望把他们煮成馄饨来吃,以求停止战乱过上太平日子。就这样从北方一直传到了南方。</p><p class="ql-block"> 馄饨发展至今,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小吃。它的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p> <p class="ql-block"> 和馄饨一样,麦饼也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面食。它也有着自己的传说哦!传说在南宋初,金兵大举伐宋,奸相秦桧对侵略者纳币称臣,苟且偷安,对抗金名将却一味打击。广大爱国军民对秦桧的卖国行径恨之入骨,于是将麦粉和油放进烘缸里烤制而成,起名曰麦缸饼(卖国饼)。此饼别有风味,松脆喷香。往来旅人常备为干粮。时间久了就叫成了麦饼,但是在浙江一些地区,还是有人爱叫它麦缸饼(卖国饼)。现在我们的麦饼不采用烘烤,而是平底铁锅油煎,双面刷菜籽油而成,喷香软嫩,馅料可以是土豆,也可以是腌菜,还可以是南瓜、豆腐、干菜······各种各样的麦饼都能做出来。</p> <p class="ql-block"> 汤圆,大家一听到就会想到一个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正月十五要吃汤圆呢?传说颇多,这里有两个主要的。一个说法是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古诗中也经常会看到汤圆的身影。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甬地俗语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胡秉言也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p> <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实践中我们亲手体验了美食制作的过程。这次的实践活动,还让我们学会了去追溯身边美食的源头,原来每样美食背后都有由来和传说,这也让我们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更骄傲于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从饮食中感受到我们国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饮食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传承、发展和创新,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得以延续五千年不衰的原因之一。我们的实践活动会继续,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