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原阳六初 濯·默

<p class="ql-block">  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今天我们遇见全国模范教师张爱敏,就有了智慧,有了力量。</p> <p class="ql-block">  《笑对十字路口的顽童》,仅仅标题就令人感动,用“顽童”代替“问题学生”,让人心生温暖,“笑对”令人舒展眉头。没有一颗慈悲的心,怎能有如此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因为留守而变成“顽童”的孩子,他们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我们能做什么?如何去做?“顽童”只是因为缺乏家庭的爱,而比普通的孩子多了几分的“顽”,上善若水,面对顽童,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孩子试错;要用爱去浸润孩子的心灵;要用智慧帮助孩子回归同龄人状态;要用耐心和微笑去等待。拨动心弦,了解是教育的前提;真诚倾听,陪伴是教育的法宝;对症下药,问诊是教育的关键。凡事多问几个问什么,要读书,从书中获得成长。“我不再教书,而是教育孩童”。张老师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让我们再次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一次次仁慈而深情的守望。要用心,发现心,看见孩子,赋能孩子,成全孩子,做个擦拭星星的人。</p> <p class="ql-block">  培训结束了,但对于“顽童”教育的思考却开启了新的篇章。我们原阳六初身处农村,面对的学生群体大多是留守儿童,孩子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空白、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孤僻极端的情感问题等等令我们的班级管理如牛负重,如何探索发现一条清晰的留守儿童的管理之路,张老师的讲座给我们打开了思路:尽最大努力争取社会的广泛参与,从家长的层面争取得到持续有效的共育,从学校的角度通过主题活动供给精神的营养,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智慧的给与留守儿童最大的关怀。按照这个思路,具体规划下一步留守儿童的管理之策。争取让留守的娃,做快乐的娃,幸福的娃。</p> <p class="ql-block">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正因为有了顽童,教育才变得如此完整,生活才显得如此斑斓。用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这样一群发光的群体吧!</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怎样感谢你</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向你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p><p class="ql-block">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怎样感谢你</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向你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我们原想捧起一簇浪花</p><p class="ql-block">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海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张春燕:</p><p class="ql-block">特别喜欢张老师的一句话“做一个像太阳的老师,你一出现,孩子的天就晴了”,接受每一个不完美的个体,并体谅尊重他们,学习上多一点鼓励,习惯上多一点宽容,</p><p class="ql-block">生活上多一点关爱,“润物细无声”,用心灵去影响心灵,让每一个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我想这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克勤:</p><p class="ql-block">张爱敏老师说:让自己专业一点。心灯更亮。</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工作的热情,对孩子的爱心和耐心,还要用专业的知识在精神上、习惯上、心理上去影响孩子。这样,我们既成就了孩子,也成全了自己,成全了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素娥:</p><p class="ql-block">“选择了教师这样一个职业,因为喜爱,做了一辈子”,张老师令我深陷感动,同时,也让我瞬间体验到我的职业幸福感,各种各样的“顽童”,其实,他们只是想获取更多的爱!我要给与他们!我也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开出别样的花朵,用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他们,这样,我的“天”,也就更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贾晓红:</p><p class="ql-block">张爱敏老师的课,让我深深明白了:教育是唤醒!教育是点燃!教育是陪伴!教育是激励!教育更是一场美丽的修行!我要修好我的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牛元玮:</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讲课时说到“家是情感的栖息地,是疗愈的港湾,”那么师爱责则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老师全身心的爱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我要一如既往地创造这种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欢:</p><p class="ql-block">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内心涌起无限的感动和敬佩。感动她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陪伴着这些留守儿童,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建构并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孩子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敬佩她在几十年纷繁复杂的教育工作中依然保留着纯真的童心,保持着教育的激情。我一直认为,师者就是孩子们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在张老师身上,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向张老师学习,继续做孩子心路的点灯人,是我永远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新霞:</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讲座,我清晰的认识到新时代的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巧,要经常对自己工作实践中的各种案例进行反思,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我,要做这样的前行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