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山之乱真相探究之四:动乱何以持续多年?

草实

前期的青羊山动乱,只不过是以青羊山为巢穴,仅有少数团伙成员参加,主要针对周边附近州县乡村,四处出行实施抢劫的暴乱活动。这样一个成员数量比较有限,成员主干多为惯犯,盘踞巢穴稳定于一地,作案特点反复雷同的暴力抢劫团伙,何以能够持续存在十几二十年呢?<b>其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官府特别是地方官府的治安管理能力差和不作为,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b><br> 从夏言《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br> 正德十年八月,陈琦、陈曩、陈迁、陈廷伙同王廷禄抢劫了潞州及泽州陵川县多地多家居民。案件发生后,受害者逐级上报案情,直到正德十一年正月,案情报到了山西抚按衙门,才在抚按衙门的重视下,由山西都指挥使司委派一名姓吴的高级军官,亲自带领官军若干,前来捕拿案犯。最终只抓捕了王廷禄一人了事。近半年时间内,收到报案后的县、州两级衙门,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奉敕查勘青羊山平贼功次疏》只字未提。一起普通的抢劫案,如果县、州两级办案到位,何需烦劳省级衙门?而即使省里出手,也未将主要案犯全部归案。由此可见地方各级官府的履职状态何其不堪。<br> 青羊山动乱团伙老手陈迁,嘉靖元年(1522)十月,伙同他人前往河南安阳等县流动抢劫,其间杀死王弼环妻一人;十一月,又与陈曩等抢劫林县丁叶村、黎城县赵城村;嘉靖二年(1523)三月,又伙同他人到泽州陵川县抢劫。此后,陵川县受害人杨万有等将案情逐级申报至山西抚按衙门。之后,山西抚按衙门督令分巡冀南道,分巡冀南道又督令相关州县,州县衙门才派出捕快民壮进山捕拿案犯。约四月间,案犯陈曩被捕,陈迁等暴力拒捕,杀死打伤兵快民壮二十名。五月,陈迁等又将壶关县和潞城县派去缉拿的兵快张得山、韦臣杀死。之后,分巡冀南道“首脑”佥事王琳亲自督率官兵,才将陈迁擒获。由这一过程可以看出陈迁等青羊山团伙的凶顽强悍,更可看出各级衙门的无能和不堪。如果地方各级官府都能尽职尽责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青羊山动乱团伙很有可能不会延续存在那么长时间。<br> 嘉靖四年(1525)二月,陈卿、陈奉等带一众人马,在潞城县王庄里,抢劫居民路、王、李、石、刘多家财物和马匹,并将石、刘两家妻、女强虏上山,分别被陈卿及其父陈琦、其弟陈相奸占为妾。当年五月,受害人王荣等牵头,将案情申告至山西抚按衙门,经朝廷下派的巡按御史批示,才督令分巡冀南道督促办案。分巡冀南道才又督令潞州及各县衙门缉拿案犯。但潞州及潞城县、壶关县衙门均“失于抚捕”,长时间无有效作为。以致到嘉靖五年(1526)五月,陈卿等反而把坚持牵头告状的王荣杀死。此后,王荣的弟弟王进朝接续牵头告状,将陈卿等杀人案情再次告到山西抚按衙门。抚按衙门批示分守冀南道会同分巡冀南道督促办案,于是冀南道又督令潞州、潞城县、壶关县衙门及潞州卫合力缉捕。然而,州、县、卫仍“不行并力捕拿,以致(陈)卿等劫财杀人肆行均无忌”。无奈,冀南道将办案进展报告山西抚按衙门。当年九月,抚按衙门再次督令分巡冀南道“备行州、卫、县严谨缉拿”案犯。之后,至嘉靖六年(1527),缉拿无果,青羊山动乱团伙反倒招兵扩员,“四散劫掠”“势甚猖獗,巡捕人役不敢入山擒捕”。<br> 嘉靖六年五月初二,陈卿等率众一次出动连续抢劫河南修武县西村、恩村镇和山西泽州东平村、陵川县义门里等多村,烧毁房屋、抢走钱财、粮食、布匹衣物、牲畜无数,杀死居民和衙门捕快17人,打伤居民31人。大案之后。于当月底,泽州和陵川县将案情报至冀南道,再报至山西抚按衙门。抚按衙门督令潞州卫和宁山卫(驻泽州)“及泽、潞二州并属县巡捕官各带军兵缉捕”。次月初,河南分巡河北道得悉抢劫修武案犯系山西青羊山动乱团伙后,通报案情给山西抚按衙门。山西抚按衙门再次督令冀南道严督下属官府“会约相机处捕”。六月二十三日,在上级官府的反复督促下,宁山卫指挥熊梦弼带领宁山、潞州两卫所和潞、泽二州及相关属县的缉捕人员仓促“入山袭捕”,被陈卿等三百余众拦路攻击,死伤20余人,“遂皆退散”。由此,缉捕行动无果而止。<br> 正是这个六月,常道接任山西巡抚。人生地不熟的常道,面对青羊山动乱现实,先是批示冀南道“刻期剿捕”,随即又批示“仰各道作急议剿,先将方略马上差人赉报”;之后,同意采纳了冀南道“草木茂盛难以进兵”,先施招抚之策,“若过限无有听抚实迹,方行剿捕”的对策。<br> 几个月过去了,招抚无效,才又想到剿捕。当年十月,常道虑及“贼据险,攻之恐难卒拔”,于是向朝廷报了案并请兵。差不多同时,河南巡抚潘埙也向朝廷报案并“乞发天兵以速平荡事”。由此,青羊山动乱之事开始被朝廷所知。<br> 顾鼎臣在《创建平顺县记》中说:青羊山之乱被“有司务掩盖养乱者二十余年”,一是说青羊山之乱发生20来年后地方官府才向朝廷报案,朝廷才因而得知;二是说地方官府的“掩盖养乱”使动乱持续20年而未得及时制止。正德末年和嘉靖初年,顾鼎臣长期在皇帝身边侍读,后为朝廷重臣,<b>他关于地方官府“掩盖养乱”的看法,或许是很切中要害的。</b><br> 朝廷得知青羊山之乱情形后,对常道和潘埙的请兵意愿并未予以支持,只是同意他们“起调附近卫所、州县官兵,委官管领约会夹攻,务将(陈)卿等有名贼首缉捕得获,其余胁虏听令解散”。意思是不动用国家军队,只靠充分利用地方治安力量平息动乱。<br> 于是山西方面委任都指挥霍锦统领太原左卫官兵、汾州知州郭铿统领潞州及襄垣等县兵夫,河南方面委任都指挥李凤鸣等统领彰德卫和彰德府官兵民壮,准备约定时间会合剿捕。<br> 当年十二月初九,在霍锦和郭铿所领兵员尚未组织到位的情况下,依巡抚常道令,冀南道先行安排潞州卫召集“舍余旗军”700余人,到青羊村西路口把截,遭到陈卿等带领300余人突袭,被杀23人,“力不能支遂皆奔溃”。<br> 嘉靖七年(1528)正月,霍锦等所领兵员召集到位,山西冀南道与河南河北道约定于初十日开始出兵进攻青羊山。十八日,霍锦及郭铿所领“旗军兵夫”行至青羊山内黄松岭,又遭陈卿等率500余人突袭,被杀48人,被伤45人,并有两名参战知州被掳,大败而散。河南方面已出发的官兵,听说山西官兵失利,也半路收兵返了回去。<br> <b> 地方官府组织的缉捕、剿捕行动接二连三地惨败,充分地暴露了地方官府的涣散无能。而这种涣散无能是与官府的腐败和官匪勾结分不开的。</b>正德十一年,具有抢劫惯犯家庭背景的陈卿能通过捐纳充任官府吏员,是明显不符合“清白无过”之条件要求的,而充任吏员要经层层审核,最后还要由布政司备案,是如何蒙混过关的呢?从正德十六年到嘉靖二年,陈迁、陈曩多次参与抢劫并有命案在身,省、道衙门反复督促缉拿却多年无果,就是因为当年潞城知县杨盈与陈家“情熟”从中作祟所致。嘉靖六年十二月和七年正月官军两次惨败,俱与一个名叫张安的人向陈卿泄漏进兵消息有关。而这个家居潞城县城的张安,早在正德年间就与陈琦等勾结,不时“窝留往来伊家歇住”。<br> 嘉靖七年五、六月,朝廷陆续作出了由提督山西、河南兼镇守河间总兵官鲁刚领河北兵,山西按察司佥事陈大刚领山西兵,河南按察副使翟瓒领河南兵,山东按察司兵备副事牛鸾领山东兵,由鲁刚为统领,“待天气稍凉相机合兵进剿”的决策。各路官兵开始备战,九月备战到位,十九日约定作战计划,“决于十月初六日寅时进兵”。<br> 十月初五,各路官兵到位指定前沿阵地,牛鸾部在李庄东与一支动乱武装不期而遇,战役提前打响。次日战役全面展开,官兵攻占顺利。十一日,陈卿即“因势穷力竭托乡夫原得禄赴陈(大刚)佥事军营投首”。十三日,参战官兵开始“掣兵回还”,青羊山动乱宣告平息。八天攻战,鲁纲部700余人,牛鸾部870人,陈大纲部2000余人,翟瓒部近6000人,总共不足万人参战,仅伤亡兵属和民壮各一人,动乱一方被斩杀209人,擒获405人,招抚招降3820余人。<br> 青羊山之乱最后的顺利平息,翻过来进一步说明:<b>该动乱之所以能够长期持续以至存在约20多年,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官府特别是地方官府的腐败涣散和无能不堪。</b><div><b><br></b></div><div> 曹新广于2023年6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