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东方小威尼斯”美誉的同里古镇

海春居士

同里古镇位于吴江市东北,距苏州20公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 同里古镇建于宋代,旧称“富土”,唐初叫“铜里”,宋时改为“同里”,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享有“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这里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这里明清民居,鳞次栉比。 这里宋元明清,古桥遍布。 明清一条街向前,古戏台前一片广场。广场中央立有一座六层四面体石柱,正面刻有“中国同里影视摄制基地”几个金色大字。 地面的铺贴十分奇特,是用无数块不规则花岗岩板拼贴而成,每块石板上都刻着一个电影或电视剧名称,那些都是在同里古镇上拍摄过外景的影视剧,看了不得不让人有些震憾。 同里古戏台。 王绍鏊纪念馆座落在同里镇富观街35号,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平方米。 王绍鏊1888年出生于吴江市同里镇,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同里历代名人名士中较为杰出的代表。 纪念馆以弘扬王绍鏊精神为主题,以其战斗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实物、绘画、图片等手段再现了王绍鏊同志生前的光辉业绩。<br> 珍珠塔景园俗称陈御史府,位于石皮弄16号,占地1.8万平方米。分东、西、北三大部分。 内挂《御史第》匾额。 东部牌楼和住宅有二落五进,中间有备弄相隔。这是轿厅。 轿厅的花轿中留影。 东落有茶厅、宏略堂、兰云堂、堂楼,西落有仪门、玉兰堂、闻香读书楼等。 兰云堂。内有腊像《方卿见姑母》。 堂楼,也称绣楼。 一楼是仿“金銮殿”,其实是一个有偿拍照的场所。 二楼上陈列着“珍珠塔”。 闻香读书楼。 玉兰堂。 厨房。 西部为花园,由茹古斋、碧筠山房、清远堂、绿秋亭、紫薇亭、景明轩、小兰亭、浮翠、溪清、北山深兹、池塘、古戏台、知音斋组成。 九曲桥。 茹古斋。 浮翠石舫。 小兰亭耸立于假山顶。 清远堂。 闻韶亭,俗称扇亭。 绿秋亭。抱柱联:“鱼乐焉知人乐,泉清不若心清。” 景明轩。 碑刻长廊。 景苑中的古戏台。 北部为陈家宗祠。 耕乐堂位于同里古镇上元街127号。坐西朝东,宅前临河,一段街道被长廊架在室内,廊下有私家码头,出行在廊下便可乘船,交通非常方便。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大户人家私宅。 耕乐堂始建于明代,为明代处士朱祥的宅院。所谓“处士”,是古时候对有德才而不愿为官者的尊称,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资料显示,朱祥曾因协助江苏巡抚周文襄建造苏州宝带桥(桥长316米,宽4米,联拱53孔)有功,巡抚授其官职,而朱祥不愿为官,归隐故里怡养天年。朱祥去世后,明代吴中才子祝枝山为其撰写墓志铭。当地在《续先哲志》之《高隐名贤集》时,朱祥被收入其中。 有趣的是耕乐堂的主人是处士,对自己儿孙的期盼也是安安稳稳读书种田,而不象嘉荫堂的主人期许子孙后代能读书做官。 砖雕门楼上《耕读传家》四字,更是表明了主人的心迹。 耕乐堂占地约六亩多,初建时有五进五十二间,后经历几朝兴废,现尚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 耕乐堂前面二进房屋以备弄为界,分为南北两路。 北路由门厅、正厅、花厅三进房屋组成,是主人接待宾客、品读诗文、吟诗作画之处。 南路由门厅、堂楼、绣楼、厢房组成,为朱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 内廊。 闺房。 琴室。 后门停放着一顶花轿。 每二进房屋之间都有小院连通,以增加室内的通风采光。 “三友亭”飞檐翘角,立在院南边,从透过亭中漏窗,可看到松、竹、梅这“岁寒三友”。 两路房屋后面共享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中间是池塘,围绕池塘朝南建有燕翼楼、环秀阁。 环秀阁跨水而筑,造型别致。 古松轩。 荷池南面有鸳鸯厅,面阔三间,窗明几净,与环秀阁隔池相望,一高一底遥为对景。 耕乐堂随拍。 耕乐堂内还设有根雕艺术展示馆。 这棵白皮松已有400多年树龄。白皮松又名三针松、蟠龙松、白龙松,是我国的珍贵园林树种,一般在皇家园林中栽植。因白皮松生性喜旱怕湿,江南地方多雨潮湿,400多年树龄的白皮松实属罕见。 嘉荫堂门脸并不气派,临街一道普通围墙,一樘石库门,显得非常简朴。门外两边墙上各镶一块黑色石板,左面是“嘉荫堂”方匾,右面是《嘉荫堂简介》。嘉荫堂建于民国十一年间(1922年),宅主柳炳南,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柳亚子先生曾在此居住。 走进门厅,里面是一个开阔的天井。 回头看门厅屋脊正中为石雕《松鹤长春》。 与之相呼应的是正厅嘉荫堂屋脊正中的石雕《福禄寿三星高照》。 嘉荫堂屋脊两侧的石雕是一种吉鸟,传说如果房屋失火,鸟的嘴中可以喷水灭火。 嘉荫堂的主厅为仿明结构,厅中宫灯高悬,落地长窗,红木椅几,大青方砖,因梁头棹木仿明代官帽上的帽翅,俗称“纱帽厅”。 正梁上高悬著名书画家钱君匋先生题写的《嘉荫堂》横匾,堂上挂一幅松柏长青图,两侧对联为“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道出了主人诗书传家的耕读家风。 正厅的木雕颇多,都很精致。大厅的顶上有36对仿明朝官员的帽翅,沙帽厅之名由此而来。 五架梁两侧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风寒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就连拳头大小的一块峰头,也刻上了寓意“连生贵子”的莲蓬,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更为罕见的是,纱帽翅(即棹木)上也刻上了(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八幅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的图画,让人不由地拍案称绝。这幅是《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走过嘉荫堂,是一个庭院。庭院的北面,一座带着飞檐的半亭,下面是一个门楼,西侧连着三曲长廊,由此将正厅与后楼连接贯通。 水筑居。 衍庆楼为内宅堂楼。 堂上高悬《衍庆楼》匾额,中堂挂一副山水画轴,旁边一副对联:“春来堂里琴书润,花满阶前几席香”。 衍庆楼五架梁浮雕有“敦颐赏莲”“踏雪寻梅”等儒家故事。在柏口枋上,所施线脚既有实体线脚,又有缕空花纹,斜撑上则悬着一只精致的花篮。 衍庆楼西北隅建有一阁,名为“水秀阁”。 倚坐在水秀阁里,一泓清波就在眼前。河面泊着小船,船上立着几只鸬鹚。著名的同里“三桥”(长庆桥、吉利桥、太平桥)景区就在眼前。 “同里三桥”是指长庆桥、吉利桥和太平桥。三桥始建时间不详,但都在清康熙、乾隆或同治、光绪年间重修过。 长庆桥,俗名谢家桥。桥上有桥联一副:“公解囊金成利济,好留柱石待标题。” 吉利桥处太平桥、长庆桥之间。桥之南北两侧都有桥联,南侧一联曰:“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北侧一联曰:“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桥峙映双虹。” 太平桥为梁式平板桥,小巧玲珑。桥上有联一副:“永济南北太平路,落成嘉庆廿三年。“ 同里人喜欢“走三桥”。每逢婚嫁喜庆,都会在欢快的鼓乐鞭炮声中喜气洋洋绕行三桥,口中长长念一声“太平吉利长庆”!沿街居民也会纷纷出户道喜祝贺。凡逢老人六十六岁生日,午餐后必定也去“走三桥”,以图吉利。同里人”走三桥“有一顺口溜:”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