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南京老门东的江南园林—芥子园

兔气扬眉

芥子园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李渔的居宅别墅。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在中国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为园林史上最小且最为经典的园林之一。 在万国春中菜馆颐和芥子园店吃饭,可以免费进入芥子园。整个园林呈环形,走进园中,映入眼帘的蓝天白云、葱茏树木,视野十分开阔。 进入内园,迂回曲折的石板路,翠绿掩映青瓦墙,闲廊信步,转水榭,憩角亭,一路赏莲花、观池鱼、听荷花。遁入山石,曲经通幽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文章。 浮白轩。园内既有极轩榭台阁之美的浮白轩、栖云谷等,又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的假山一座。 天半未霞。芥子园虽小,却小巧玲珑、移步换景,一步一景,处处有景,别有情趣。 站在浮白轩可以看到湖面上的月榭、连廊、不系舟、假山、歌台、栖云谷。 月榭。据说李渔在构建园林时十分讲究山石合一,叠石为山,中虚置洞,造型各异的山石,或险峻或平坦,让原本的建筑多了几分庄重与沉稳。与石相映成趣的便是水,一汪水池让园林变得豁然开朗,流水潺潺,波光粼粼,将四周的景色完美交融在一起。 月榭正对着歌台和假山。晚上歌台会有昆曲表演,坐在月榭,既能欣赏庭院之美、又能观赏昆曲之美,绝对是最佳观看点。 连廊。小小芥子园,经李渔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几乎包含了江南古典园林亭台楼阁轩、假山瀑布、花卉树木、池塘小桥、回廊幽径等所有的元素。 不系舟。 站在不系舟船亭,可以看到湖对岸的栖云谷和边上的月榭。歌台、月榭是平日家班女乐歌舞演习的场所,春夏秋冬,歌舞笙箫不绝 歌台。李渔寓居南京期间,社交面较广,经常在芥子园内与一些文人艺友雅集酬唱,或以演戏、歌舞为乐,风雅风流,兴致昂然,屡屡为人们所称道。 栖云谷。栖云谷是李渔日常写作、接待友人的地方。李渔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 江南园林造法之一:借景。看远处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的轻质琉璃塔,也纳入了芥子园的风景之中。 南京,对于李渔而言,有许多关联。他事业的巅峰在南京,他的主要作品完成于南京,《芥子园画谱》刻印在南京。 可以说,南京成就了李渔,李渔也丰富了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诸多秦淮名流之中,留下其戏剧般的人生足迹。 沿着南游廊经过各式花窗,可以上假山。沿着回廊往上走,廊与廊柱之间错落有致,两侧绿植环绕左右,整个园林的景致便慢慢铺展开来。 漏窗。围墙花窗内由东向西分别是假山的空心内屋和“西南小院”。 来山阁。为园内制高点,向外可窥钟山气色,向内俯瞰园内全景。 假山台。芥子园内假山的山顶,有亭一座。近处一石板桥,桥下是假山中的一条蜿蜒小道。假山是空心的,里面有房屋。 从东游廊下山可以去到“假山一座”小院。亭台参差,廊房婉转,绿植、山水掩映下的建筑,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兜率洞门。庭院内有绿竹,门联为“因有卓锥地,遂营兜率宫。” 别有洞天,景中有景。 “一房山”小院。庭院深深,小桥流水,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小院内有密径接于假山,暗通歌台。 各式花窗。李渔在自家园林中,光开窗就有三种与众不同的样式——便面窗、尺幅窗、梅窗。 西游廊。芥子园整座园林设计精颖,构造巧妙,充分体现了李渔主张“园必隔,水必曲”的园林建筑思想。 西游廊的照壁、廊下有各种瓷画装饰。 西游廊的出口是假山旁,在不系舟的后面。湖畔杨柳拂碧水,池中锦鲤戏绿莲。 站在围廊高处往南方看,芥子园外三条营内街道边房屋鳞次栉比,粉墙黛瓦马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