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家:龙脊

春暖花开

<p class="ql-block">  仲夏七月,骄阳似火,接学生来电,闲谈中称其原工作过的乡镇是避署胜地,并且每年农历六月六是当地瑶族传统节日:晒衣节,可以一游。龙脊梯田名扬天下,以前曾多次计划前行,但一直没有实现。受邀,因此与家人一道,驱车500公里,到达越城岭下的红瑶之村:大寨村。游龙脊是需要脚力的,大山之中,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几十个村寨,都座落于越城岭山脉西南麓。到达时正值黄昏,山寨静谧而柔美。我们住在大寨中心点旁的归宿民居,其位于千层天梯边,推开窗户即可饱览梯田的无限风光。不远处,优美动听的壮族山歌响起,古朴的铜鼓舞、师公舞、打扁担等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上演,让人耳目一新,如醉如痴。站在学者的角度,作为记录,本人认为,整个龙脊,其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个字:梯田层峦叠翠、民族风俗独特、环境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1.梯田层峦叠翠。龙脊第一块梯田始于何时?筑屋、开垦、砌坎、引水等诸多困难如何克服?一系列问号在心头萦绕,我佩服先民们的聪明才智。龙脊梯田记录了龙脊先民在荒野陡坡上的生存能力,记载了先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秦汉时期梯田的耕作方式已在龙胜一带形成,唐宋时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明清时已达到相当规模。龙脊梯田被誉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徜徉在山麓下仰望峰峦,层层梯田错落有致,各具风貌又彼此相连,重峦叠嶂的山岭间,蜿蜒的曲线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宛如一幅宏伟的艺术杰作。山水与田园融合于一体,让人仿佛行走于画卷中,登临高处俯瞰,横亘的山岭似一条舞动欲飞的巨龙,绿油油的秧苗在和煦阳光的映射下,似条条绿色的彩带在闪耀。</p> <p class="ql-block">  2. 民族风俗独特。龙脊居民以瑶、壮族为主,远居深山,风俗独特,其中瑶族特色明显,当地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盘王节、晒衣节等。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红瑶隆重的传统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把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都拿出来晾晒,意在杀毒灭菌去晦。届时满寨子都是红衣裳,远远望去,片片红裙与竹楼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情画。龙胜红瑶妇女服饰色彩鲜艳,绣工精巧,龙胜冬天寒冷,人们便种桑养蚕,拉丝线织成锦衫。蚕丝染成红、绿、黑、紫多种颜色,但红色永远是主要的。晒衣节这天,红瑶群众还喜欢邀请各方亲朋好友到寨子做客,人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上午,瑶族小伙奏起唢呐锣鼓,欢迎四方宾客。瑶族妇女们登上吊脚楼,把红黑相间的花衣、锦衫和花裙拿出来晾晒。除了晒衣,晒衣节还有梯田火把夜景、唢呐锣鼓迎宾、瑶嫂长发梳妆、红瑶服饰展示等独具红瑶特色的民俗和歌舞表演。当晚,热情好客的村民身着盛装,将火把围成一堆的篝火,村民与亲朋好友跳起“大团圆舞”舞,人们沉浸在歌舞的海洋中,尽情欢歌起舞,共度良宵。</p> <p class="ql-block">  3.环境和谐共生。龙脊主要聚居民族为壮族、瑶族,他们分寨而居,民族和睦谐共生。一直以来,山民主动筑路、架桥不计报酬,爱老敬老已成家训乡风。若寨子里哪家有红白喜事,无论亲疏均会邀请老人赴宴。山道上,青年人路遇老人,会退于路侧,让长者先行。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保持着帮工、背工等方式,哪家建房子劳力不够,寨子上的人都会主动来帮工,不用付报酬,管饭就行。互帮互助、物不乱取等良好民风保留至今。这些传统美德的延续,是拥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样,生态环境也和谐共生,紫气缭绕青山,青山孕育碧溪,碧溪润泽绿丛,绿丛滋养苍民,苍民爱惜山水,这条相互关联的生态链,任何一处断裂,都将使这幅美丽的画卷黯然失色。幸运的是这条生态链千百年来自然循环,互为因果,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世世代代的龙胜人是龙脊梯田的开拓者,从古至今,龙胜各族儿女与这片美丽的山水相互依存。从梯田的稻香中,人们可感知对后世农耕的深远影响,梯田那一道道柔美的线条,让人联想农耕文明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古老的吊脚木楼、袅袅升起的炊烟唤起人们的乡愁,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对梯田的景色充满惊喜和 热望。驱车下山,停车回望,周围峰峦叠翠,云雾飘渺。山体如挺拔的龙脊,山势如巨龙奔驰,田埂似龙骨衔接,美丽的梯田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此行龙脊,谨作此篇,以留合记,谢谢!二O二三年六月六于龙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