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童年记忆</p><p class="ql-block">生产队队屋文化</p> <p class="ql-block">原创:汤英增</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23日写于故乡晓天</p> <p class="ql-block">童年时光是快乐的,幸福的,我的童年时光里和许许多多小朋友们,在大别山这块土地上成长的。经过岁月如箭似光的流逝,光阴在春夏秋冬的岁月里轮回复始,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些童年时光里的记忆已尘封很久,带着尘埃的那些记忆有的已模糊不清了,有的还是刻骨铭心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打开尘封已久而带有乡土气息的余香记录素笺,寻找已流逝童年时光快乐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趣闻人和事,那一行行清淅满素笺的记录,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播放,清淅的生产队集体劳动,收割,打谷埸和队屋的场景在我眼前一幕幕闪过,这些場景都是我童年时光里亲眼目睹的原始记录,珍贵而无法再生,每当我回忆童年时光里的光辉岁月,使我激动万分,沉醉迷离。</p> <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在大别山,这里是四周环山,崇山峻岭,只有一条公路通往大山外面的世界。故乡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在过去没有公路的时候,运物资都是通过水路用竹排运输,小山村离古镇三公里。古镇与四县交界,水陆交通还算方便快捷。乡下都是乡野古道,环境十分的优美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小山村座落在公路以北,庄前是一条黄秧河,河面宽阔,水流量丰富,有很多种小鱼虾,生态环境优美。全生产队约五十户人家,二百人口,但在当时识字的人很少,都是老实忠诚的农民,各户都在三条峡谷里,小溪两岸居住,条件简陋,土墙草盖顶的房子,生活十分的坚苦。</p> <p class="ql-block">祖辈们虽然辛勤付出而劳苦,但还是很快乐的,人心友爱而团结,互帮互助,亲如一家。队屋就在峡谷出口处的农田边上,建有7间土墙草盖顶的房子,旁边还有牛棚,磨房,农具屋等。打谷场非常的宽阔,在打谷场西边靠小石桥旁有一棵红柳树,粗壮高大,枝繁叶茂,特别是夏秋二季,红柳树下是全小山村人们乘凉,休息,交谈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风景秀丽的小山村,由于交通不便,都是乡野古道,偏僻,什么活都是靠肩挑人抬,十分辛苦。40、50的孩子特别多,各家各户生活条件基本上差不多,我们这些孩子都在7一8岁才上小学,那时小学在三元古街道西边,原是地主家的房子,被政府征用做了小学。小学校很是气势恢宏,前后二进院落,宽阔明亮,正门向古街道,后门要下五个台阶是大操场,学校离龙井河约40米远,河边有一棵粗壮高大,枝繁叶茂的老桑树,每到桑葚果子成熟期,黑黑的,紫红色的大桑葚果子从树上落入河水中,一下课同学们都到小河边去捡桑葚果子吃,河面上漂了一层墨色的,紫红色的果子,好诱人啊,就连河里的小鱼也抢着吃……</p> <p class="ql-block">那味道酸的,甜甜的,至今仍是回味无穷!童年时光是快乐的,幸福的!祖辈们的时代里没有任何娱乐文体,都是千年遗传下来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传承了千百年的大山的生活俗习。在当时也只有生产队队屋才是人们娱乐场所,大事小事聚集的地方,每天上工地前队长在队屋前的打谷埸上点名,分配人员分工劳动……遇到上级指示,集中全体社员在队屋里开会,讨论,交谈,分配等等。</p><p class="ql-block">队屋在打谷场北边靠山而建,7间正屋,旁边还建有牛棚,磨房,农具存放间,一律都是土墙草盖顶的屋子,真是冷暖夏凉。</p> <p class="ql-block">打谷场很宽阔,最热闹的是夏收小麦,秋收水稻季节,白天干不完的活,夜晚加班加点干,大人们在忙,我们孩子们在谷场旁边粗壮枝繁叶茂的红柳树下玩耍,提萤火虫,做游戏,一直玩到深夜月上树梢才回去,夏天就直接拿来竹席在红柳树下乘凉睡觉到大天亮……</p><p class="ql-block">父辈们很辛苦的,那个年代,没有农业机械,都是纯人工收割肩挑,人工脱粒,最先进的就是用牛拉上石滚反复碾压脱粒。</p><p class="ql-block">到冬天时候,农活减少了,而且冬夜特别漫长,春夏秋反复凡杂的劳累使人们十分的疲惫,在冬季里,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和消磨漫漫长夜,队长就约请乡间艺人来说评书,每晚大约2元钱左右,艺人们也心满意足,这钱是来听评书的人人出5分钱,当时村民们没有,队里暂时垫付,在下半年结算时扣除。</p><p class="ql-block">艺人的工具很简单,一个人一个小鼓,先击鼓,后说评书,说到精彩的地方鼓声不断,艺人也激动地站起来了,只见一屋子里的人,都睁大眼睛朝说评书人看着,大气都不敢出,全场一片宁静,只听到说评书沙哑的声音在队屋里回荡……</p><p class="ql-block">每到过年时候更热闹了,队长请来了乡间小戏班(三、五)人组织起来的艺人唱戏,队长年前就叫村民在打谷场上搭建戏台,准备春节唱戏。什么黄梅戏呀,庐戏呀,民间各种各样的小戏,什么都唱,这些艺人们都是博学多才多艺之人,全小山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出动,把真个打谷场站着满满当当的。这就是低层社会的娱乐文化,你别小看这土墙草顶的队屋,它的作用可大了,它是小山村的粮食仓库,也是社员们大事小事的集中场所,开会,讨论,交谈……就是这普普通通的队屋,凝聚了小山村人们的心,团结一致,乡民友爱,互帮互助而和谐共生!这种队屋文化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至今挥之不去,印象生辉!</p><p class="ql-block">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轮回复始,这种队屋里的文化渐渐的遇发而遥远,它的辉煌成了风行一时的大山里队屋文化的缩影。翻开记录的素笺,寻找当时的情景,还是使我热血沸腾!虽然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轮回,但永远消失不了在我心中的队屋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