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在圩埂上放马!

俊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初期,在新发营村圩埂上有一群放马的小娃。那是大集体背景下家长为了一天喂养生产队一匹马能得2分工分的情况下,也是在那个特定时代下衍生的一伙放马娃,那些年,我们一伙小孩在圩埂上愉快放牧,摸爬滚打,下水摸鱼,上树逐鸟……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当年的几个放马娃在此集会,追忆当年属于我们的那段时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那个时候没有手机,连电视都没有。一本小画书可以让我们娱乐几天,每个人轮着看完、翻完,就开始讲里面的故事,还不尽兴就按小画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分角色演演绎。</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那个时候虽然没有手机,但哪个村子晚上放电影的消息在放马娃中最灵通,还在圩埂上便规划好了,回到家,把马关进猪圈,来不及吃饭,就往放电影的村子跑。直接坐在银幕前面的地上抬起头看二、三个小时,真佩服那个时候小孩的颈椎功能。有时候碰上那个村子“跑片”(几个村子用一个电影拷贝),就在地上玩着、睡着等片子。看完电影再披星戴月地赶回家,当时我们东边最远到过四圩的黄家圩,南边最远到过五联,西边最远到过上徐家山,北边最远到过上庄科、翟家山。</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当时在圩埂上,有中河、叉河等河道隔开,特别是没有偷马的,放马一般不用随时跟着马,放在圩埂上就行。剩下的就是下河洗澡,玩泥巴。跟雅户村放马的娃娃隔着“北阴哥”的河开泥巴战。我们曾经“偷过”永丰圩的苹果,黄家圩圩埂上的绿肥,晏下村的红暑………有时玩得太尽兴,忘记掉赶马,一群马从“新涵洞”的坡坡上下去吃秧苗,就见队长,明华家爹拿着一截棍子追着我们喊“小短命鬼们,马在吃谷子啦”,吓得我们忙着去吆马,然后远远地躲开他。</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当时我们最让同龄小孩羡慕的就是放马出去和回来的时候我们都能够自豪地骑在马上,闲走或是飞奔。当时“箩筛厂”到“板凳桥”那段土路是我们骑马飞奔的最好路段。我们每家的母妈带(生)了小马,就有小孩来围着我们,帮我们吆妈,拔草喂马,到时候小马就归他家拉去了,朝奎就是从我家拉去的马。</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人去物非,我们一伙放马娃的时代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而划上了句号。而后大家逐渐长大,读书、成家、立业,直到都年过半百、茶烟鬓丝、两鬓添霜、为人爷父。真是“曾忆少年骑竹马,转眼要到白天翁”,回到家乡,物人已非,当年的“板凳桥,白阴哥,管管,新涵洞,永丰圩,弯三亩,小桃子,大梨树”等很多放马的地点难觅踪影。今天,我们当年的几个放马娃在此集会,追忆属于我们童年、少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那段最真友情,歌颂当今美好的时代和幸福的生活,也与此美篇唤起父老乡亲们那个特定时代的记忆和回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