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字狱,在朱元璋的眼中,都有哪些字眼是不敬的

山河学苑

<p class="ql-block">原创 笔写趣史 笔写趣史</p><p class="ql-block">提起“文字狱”,这在古代可谓是让文人闻风丧胆,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为文字或言行,遭到统治者重惩。其实文字狱很早就有了,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只不过明清时期达到一个巅峰。</p><p class="ql-block">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穷,缺少文化,曾经为了生计做过一段时间和尚,实际上过的日子与乞丐无异。所以他早年受尽别人白眼,渐渐变得有些自卑,加上性格多变,生性多疑,便造就了我们所知道的朱元璋。</p><p class="ql-block">因此,朱元璋的忌讳颇多,在他心中,有很多字眼是不能提的,一旦让他看见或是知道,那么就会杀了冒犯他的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明朝文字狱,在朱元璋的眼中,都有哪些字眼是不敬的,我们分三类来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触犯自己名讳</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皇帝的名讳都是不能触犯的,一般某位皇帝登基,所有与他名讳相撞的人或物,都要改名。比如光武帝刘秀称帝后,“秀才”便改称为“茂才”,由于清朝顺治帝名叫福临,所以门联中不许出现“五福临门”四个字等等。</p><p class="ql-block">朱元璋虽然出身不高,可他既然当了皇帝,避讳也是应该的,不过朱元璋在这方面,就未免有些过了。就比如说当时有个人写了首诗,诗中出现了“殊”字,结果此人就被朱元璋诛杀了。</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看来,“殊”字和“朱”不同字不同音,实在不算触犯了大不敬之罪,为何朱元璋会生气呢?原来,他认为“殊”字拆开就是“歹朱”,这难道还不是咒他?于是就将写诗的人杀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触犯自己之前身份</p><p class="ql-block">朱元璋以前当过和尚,所以对“僧”、“光”这些字眼也很是忌讳。上面提到的那位写诗的人,他被处死不仅因为“殊”字,还因他诗中出现了“龙光”二字。朱元璋认为,这就是在暗讽他曾经做过和尚,从而龙颜大怒。</p><p class="ql-block">另外,朱元璋在发迹之前,还被别人称作“贼寇”,所以他也特别憎恨“贼”、“寇”等字眼,就连与“贼”字相近的“则”字都讨厌。据《明朝小史》记载,当时杭州有个人上贺表,贺表中写道“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都是好话,可朱元璋非要拆开来看,于是他认为此人在侮辱他,便怒斥道:“腐儒侮我,生者僧也,因我曾为僧;光则摩发之谓也!则字近贼。”最终,朱元璋以“大不敬”之罪,将此人斩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触犯皇权</p><p class="ql-block">朱元璋是白手起家,可想而知大明江山对他来说有多重要。因此他称帝后,才会不放心一大帮功臣,又决定将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共同守护大明江山。所以谁要是敢触犯皇权,无疑是找死。但有的时候别人并没有找死,朱元璋却非要别人死。</p><p class="ql-block">就好比那时候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为本府作贺立太孙表,由于当中出现了“帝扉”二字,朱元璋就认为这是在影射“帝非”,是在否定他。表中有“藻饰太平”四字,又被朱元璋理解为“早失太平”,吴宪的结局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正因为在朱元璋统治时期,一不小心就会触犯他,所以儒生大多都不愿入朝为官。有的官员害怕得罪朱元璋,说话的时候特别小心,谁知有时仍然难逃惩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像监察御史袁凯一样,当时朱元璋想杀囚犯,太子朱标出言相劝,朱元璋便问袁凯怎么看。袁凯心想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未来的皇帝,谁都得罪不起,只好说道:“陛下欲杀之,法之正也;太子欲宥之,心之慈也。”</p><p class="ql-block">没想到的是,说好话也没能令朱元璋满意,他认为袁凯首鼠两端,于是下令将其下狱,饿了三天,最终袁凯靠装疯卖傻才被放出来。即使回家后,袁凯也不敢恢复正常,因为他明白朱元璋知道他装傻的话,一定不会放过他。就这样,袁凯就在装疯卖傻中度过了余生。</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明朝小史》《廿二史劄记·明初文字之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