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月广西中线行,恰逢老天爷发脾气,雨水一路相伴,山色茏罩在云里雾里,行程腰斩,打道回府。时隔两月,再游广西的百色、崇左、防城、北海等景点,老天爷会温柔以待吧?!</p><p class="ql-block"> 怎知还是未能如愿以偿,行程半途遇到台风“泰利”来访,破坏了我们登涠洲岛的计划。看来广西对我们广东老大哥不大友好上啊。</p> <p class="ql-block">7月12日 星期三 艳阳高照 出师不利 住上思县城</p><p class="ql-block"> 老天不负所望,行程第一天,除途中偶遇一场过云雨,全程艳阳高照,满眼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 历经十个小时的长途奔驰,在太阳下山前来到了钦州上思布透温泉。</p><p class="ql-block"> 深藏在十万大中的布透温泉,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处幽谷,层林叠嶂,云蒸雾绕,风景优美,还在扩建中。 据资料介绍,布透温泉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唐朝期间,主要被当地贵族用于酿酒和泡澡。古时,布透温泉为上思县八景之一,名为“温泉晚眺”,更是有“十万青山翠不黄,一泓温井寒仍暖”的美赞。</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布透泉温泉景区,欲在景区居住,在温泉中泡去旅途的疲劳,欣赏深山温泉的美色。可惜,景区“飞禽大咬”,高房价吓退了我们,双人房高达1000多元,比县城高近十倍。我们速到离温泉几公里的上思县城居住,时间上就难以安排再泡温泉了,只能驱车在温泉周边视察一番,也算是增添了一番见识,留下了一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7月13日 星期四 阳光灿烂 泛舟浩坤湖 住百色市</p><p class="ql-block"> 老天畀面,又是艳阳天!</p><p class="ql-block"> 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可说是成绩斐然,高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从上思县到浩坤湖,基本全程高速,其中一段应是新建高速,我们的汽车飞驰在平稳的高速公路上,不见别车任驰骋,真是爽极了!</p><p class="ql-block"> 几次到百色市,都错过了浩坤湖这个美景。今日专程游览,得偿所愿啦。</p><p class="ql-block"> 浩坤湖古称“东湖”,湖光山色处处成美景,古代多少文人墨客畅游浩坤湖,留下“浩坤湖水碧连天,倒影青峰花竹烟。一叶扁舟君自去,桃花源里觅陶潜”的千古佳句。明代谢子嘉的《游东湖记》,把浩坤湖与洞庭、西湖、鄱阳湖相提并论,游罢叹曰:人生如隙,世事如云,仙境难遇……。</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介绍,浩坤湖出身不凡。她源于珠江源之一的青龙山澄碧河,澄碧河水自水源洞喷流而出,穿过凌云、泗城,在地下潜行5公里后在浩坤一带受阻而生成浩坤湖。</p><p class="ql-block"> 刚入景区门,浩坤湖的娇容就呈现眼前,我们迫不及待违规停车抢拍。继而来到浩坤湖的渔人码头乘船处,只见高山林立中,展现极大的一片水面,湖面宽阔,青山碧水,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星罗。几十座山峰层峦叠嶂,紧紧挟携着一湖碧水,气势雄伟地袝托着清沏如境的湖面,浑然天成,衬以蓝天白云,如同走进了梦幻般的仙境。湖中独峰耸立,岛屿交错,水天一色,像竖起的吊坠一样镶嵌在一颗硕大的绿宝石里。我们乘船游览,两岸山奇崖秀观不绝,什么对弈峰、云汉峰、鱼仙亭……任凭想象,令人陶醉,附带的,肯定是拍照不停啦。</p> <p class="ql-block"> 在夜幕降临前,我们来到了百色市。虽然百色起义纪念馆已关门,我们还是来到馆前,在落日的余晖拍摄留影,在邓小平手迹碑林流连,为的是,铭记那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岁月,珍惜今日的幸福晚年。</p> <p class="ql-block">7月14日 星期五 早阴午晴 湖瀑情未了 住德天</p><p class="ql-block"> 昨游浩坤湖意未尽,今到渠洋湖再品味。</p><p class="ql-block"> 同为百色的湖,风光各自靓丽。我们作为游客的评价,浩坤湖像成熟的少妇,开发得比较成熟,景观丰富多样;而渠洋湖更像青涩的少女,除了游船观景外,就没有其他可观赏的项目。</p><p class="ql-block"> 但作为一方烟波浩渺的喀斯特高原湖泊水库,就象是山区的海洋,大海的女儿。从导游图上看,渠洋湖山环水绕,整个湖面形如两相向对接的大葫芦,南北对称。我们乘坐那私营的游艇,看那些环绕湖边的群山,不像怪石嶙峋的西岳,不像高峭挺拨的泰山,也不像万木葱茏的大兴安岭,却有秦岭“连绵起伏,携手并肩”的容颜与风格。它们不仅成为渠洋湖的天然屏障,还成了渠洋湖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山脚下,湖两岸,坐落着几十个美丽的特具壮族特色的桂寨(从游船远看好像有些是烂尾楼),把渠洋湖点缀得更加迷人。我们泛舟湖上,不禁联想到千峰环野矗立的水上桂林,然而,悠然之间,又能体味到江南西子湖上的宁静和惬意。湖内秀峰挺立,水面烟波浩渺,岸边翠竹婆娑,炊烟缭绕。午后的蓝天白云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前观后望,只见四周群山环抱,湖水碧波荡漾,湛蓝的湖泊中锥形小岛点缀期间,入眼皆是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感受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意境。</p> <p class="ql-block"> 湖上泛舟一个多小时,时间还早,我们继续驱车前往被驴老友们盛赞的爱布瀑布。穿过爱布村仅能单车通行的村道,步行几百米才见到瀑布的真容:藏在山沟中的三级瀑布呈现眼前,因未到丰水期,瀑布并不壮观,且只能远观,难以近玩,但也算是得偿所愿吧。据宣传资料介绍,爱布瀑布是一个瀑布群,在600米范围内,形成许许多多的大小瀑布,但我们已经无兴趣一一去探索了。</p> <p class="ql-block"> 在游湖探瀑之前,我们专程到了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抗倭巾帼女英雄瓦氏故居的千年旧州古城逛了一圈。旧州算是保留较完好的千年古镇,虽然都是整齐划一新建的壮族民居,但仍保留了很多历史古迹,享有“壮族活的博物馆”之美誉,再衬以千年不变的秀美奇峰,如画山水,锦绣田园,不失为居住、游览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 星期六 云开雾散 观瀑游园 住友谊镇卡凤村</p><p class="ql-block"> 很惭愧,多次游玩广西,今天才第一次相遇蜚声中外、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跨国德天瀑布。但也很欣慰,离我游遍祖国秀丽山河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一步。我相信,漫漫长路总有尽头,只要坚持,总能达到既定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摄影家、美术家们眼中,盛赞为“采风创作”的德天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但今天呈现在我眼中的德天瀑布,未到盛装时,未能展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远不如贵州的赤水瀑布,黄果树瀑布,甚至连云南的九龙瀑布也比不上,但与山野瀑布相比,她亦可以排上座次。我们逐一登临一号至五号观瀑台,从不同角度,不同的高度将德天瀑布揽入卡中。</p><p class="ql-block"> 德天瀑布最触目的特点,就是与越南的板约瀑布连为一体,丰水期间,就像一对亲密的姐妹,袅袅婷婷,携手而立。但我今天所见,两条瀑布相隔甚远,各自流淌,互不相干,是否印证着中越曾经的“同志加兄弟”的时代象两条瀑布一样,越离越远?!</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驱车来到慕名已久的明仕田园。我们舍弃了景区“推介”的竹排游览,跟随当地的“土导游“,游览了土导游自称的“天使之吻”、“骆驼峰”、“金枪不倒”、“拍摄基地”、“田园风光”等景色……。这里群山环抱,翠竹绕岸,农舍点缀,独木桥横,稻穗摇曳,风光俊朗清逸,极富南国田园气息。</p><p class="ql-block"> 我最钟情的是明仕田园山水之间皆是稻田,正当禾稻丰收季节,眼光所及皆是黄色。在黄色之中,到处点缀着情态各异的山峰。在山峰点缀下的黄色之间,静静地流淌着弯弯曲曲的清清小河,仿佛是翡翠的碧玉,一艘又一艘满载游客的竹排往来穿梭,为宁静的乡村增添了活力。 </p><p class="ql-block"> 其实明仕田园景区范围很大,包括了明仕村在内方圆20公里的山环水绕,农舍田畴,炊烟袅袅的南国田园风光。我们只游览了一小部分,也算是管中窥豹吧。</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乡村策划者为“讨好” 游客,在田园风光中建起了一些小装饰,破坏了乡村固有的自然美,对我这种“崇尚自然”、热衷“返璞归真”的游人来讲,只是适得其反。</p> <p class="ql-block">7月16日 星期日 云淡风轻 思古追今 住崇左太平古镇</p><p class="ql-block"> 友谊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左拥左弼山,右依右辅山,两山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友谊关居中盘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p><p class="ql-block"> 友谊关的名字经历代更迭,从始建于汉朝的雍鸡关、大南关、界首关,明清以后,分别改名鸡陵关、镇夷关、镇南关;1953年毛主席提议更名为睦南关,胡志明主席兴奋赋诗志庆,1965 正式命名为“友谊关”。</p><p class="ql-block"> 友谊关在帝国主义的侵略炮火中曾两次被毁。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关楼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公路从隧道形单拱城门通过,拱门上方是陈毅元帅题写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p><p class="ql-block"> 友谊关经整修后,赋名为“友谊关景区”,游览内容丰富了,不至于游客只在城楼前匆匆打卡了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友谊广场流连,眺望与越南分界的“零公里”碑石。我们在城楼回廊的一、二层展馆认真观看珍贵图片,了解清朝名将冯子材在此痛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了举世闻名的镇南关大捷;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此发动镇南关起义,亲自拉响了反清第一炮;1949年解放军将红旗插上镇南关,迎来广西全境解放的沧桑壮烈的历史。回顾周恩来总理两次与胡志明主席在这里亲切会晤,奠定了“同志加兄弟”的历史画面。我们登上“镇南关大捷遗址”,参观“镇关炮台”……在瞭望台上远望越方,不禁思潮起伏,自抗越自卫反击战以来,越南政府的所作所为,证明中国养了白眼狼, 友谊关上己不友谊了,“同志加兄弟”已成了过去式。陈毅元帅英魂有知,会唔会爬起来,将自己所题的“友谊关”三个字铲除哩。</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在崇左市宁明县岜耀屯农家乐午饭后,参观左江岩画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己有2000多年历史的“花山岩画”。我们在江对岸拉尽镜头,拍摄影影绰绰的岩画,勉强分辨出图像包括人物、动物和刀剑等器物。这些画面可能是一场场庄严而又欢快的祭祀活动仪式的记录,是巫术文化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年代的风吹日晒雨淋,壁画的颜色仍然鲜艳夺目。被赞为“鬼斧神工输技巧,风吹雨打犹鲜妍。”</p> <p class="ql-block"> 岩画之迷难解,再观为镇妖避邪而建的,被誉为世界八大斜塔(苏州虎丘塔、辽宁绥中塔、上海松江护珠塔、湖北当阳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德国肯道塔、英国议会大厦方塔、归龙斜塔)之一的归龙斜塔。</p><p class="ql-block"> 左江归龙斜塔建在江心的鳌头山上,在建筑工匠匠心独运,考虑到江心风力、水势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设计建造,历经数百年的大水冲击而不倒。与比萨等国内外的七大斜塔相比,其特点在于另七大斜塔都是地质问题至斜,而左江归龙斜塔则是先民们根据自然环境和力学原理设计,人为筑斜。不禁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工艺上的高明和智慧而讚叹!</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夜宿崇左市太平古城。</p><p class="ql-block"> 太平古城,称之为壮乡文化第一古城,建城历史可追溯到秦始皇年代。不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全新的“古城”。</p><p class="ql-block"> 住下后,太阳还未下山,我们结伴闲逛古城中寻食。只见一湖碧水,两条古桥,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古香古色的水榭楼台、幽宁静雅的园林风光,共同组成了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晚饭后,夜幕降临,古城灯火通明、流光溢彩,仿若人间宫阙,让人瞬间梦回大唐繁华盛世,堪称惊艳。游古城的滚滚人流,才让我记起现在正是暑假旅游旺季啦。</p> <p class="ql-block">7月17日 星期二 多云微雨 界碑情怀 住东兴</p><p class="ql-block"> 失望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来到素有“英雄故里、边陲重镇”之美称的那良古镇,却令我们大失所望!</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刘永福、林俊廷、陈济堂、林重兴、林重山、林欣辉、林杞等著名人物的故乡,是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来到古镇,在没有任何路标的情况下,我们问询了M位本地人土,才知道我们正在行走中的混乱、破旧、肮脏的地方就是“那良古镇”?!。</p><p class="ql-block"> 据网上资料介绍,那良古镇保存基本完好的古民居不少于900间,其中晚清、民国时期建成、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洋楼不少于60家,还有清朝至今的数十名高级官员,清末抗法民族英雄刘永福、清末秀才杨南、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中将巫剑雄等名人故居群,永安书院、明仑书院、古森书院、荣昌书院、寿文书院、澌凛书院等古迹犹存,还有那“粉街”、“担水街”、“官街”、“法国街”等古迹。实际上,我们千辛万苦也无法寻觅到那宣传中的古迹,只寻到关门闭户的巫剑雄、郑日东、刘永福的破败故居。乌呼哀哉,那良镇的官员们居然如此对待历史古迹,如此对待旅游经济?说他们是懒政、惰政不为过吧!?</p> <p class="ql-block"> 汽车沿弯曲盘山路盘旋良久,经过数十个“胳膊肘弯”,来到海拔约五百来米的“马鞍坳”观景台。停车四顾,只见一块陈旧的石碑,以及密布的丛林,毫无景色可言,相机、手机无用武之地,可能只有无人机才能展示那十多公里弯曲盘山公路的壮观吧。大呼上当!</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清国一号界碑”处,才有了些微访古探秘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经过冯子材、刘永福持续的抗法战争胜利,孱弱的清帝国才于光绪年间,由当时的钦州知府李授彤与越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东兴竹山立石约界,称“大清国一号界碑”。这是中国绵长的边界线上最特殊的界碑,是祖国母亲历经沧桑的象征。为什么是“一号”?因为这里是中国陆地和海岸线共同的“零”起点,中越界河北仑河入海口。在一号界碑旁边的广场上,矗立着巨大的山海相连地标雕塑,象征着我国的海岸线和陆地边界线在此交汇。让我们长见识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不欺我也!</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 星期二 “泰利”驾到 风雨兼程 住北海市</p><p class="ql-block"> 冒着台风“泰利”的余威,我们从东兴往北海进发。</p><p class="ql-block"> 京岛风景区的“金滩”,平时这里沙细、水清、坡缓、浪平,大海沙滩珠联璧合浑然天成,是中国沿海不可多得的天然浴场。当我们来到的时候,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块“因台风影响,景区关闭”的醒目告示牌。我们“冒险”来到海边,只见风高浪急,黄浊的海水一次又一次地沖刷沙滩,没有了往日的温柔,更见不到戏水的游客。我们匆匆在“金滩”石碑前打卡,以示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的七彩贝丘湾,大雨仍不停,只有我们这一车游客。我们冒雨参观了社山“贝丘遗址”这个新石器时代的沿海居民点。这是1958年,我国考古专家在这里挖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斧,夹砂陶片,动物化石,贝壳……等而认定为“贝丘遗址”。我们漫步在“时光遂道”走廊中,边观看图片,边体现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进化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来到北海市,台风己是强弩之末,风平雨歇。晚饭后,我们信步北海旧街,观望那密密麻麻的荧光招牌,欣赏着一栋栋的法式建筑,恍然间,穿梭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7月19日 星期三 天气无常 时阴时晴 山庄感怀 住信宜</p><p class="ql-block"> “泰利”来访,我们热情接待,付出的代价,就是取消乘船上涠洲岛游览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来到北海,必定要游览标志性景点——北海银滩。虽然是时隔二十多年后重游银滩,仍被她那延绵数十里,细腻而柔软,纯天然的沙滩,随风摆舞的葵树的南国风光所陶醉。再加上那新增的入门处的沐浴设施、购物中心以及耸立在音乐喷泉上的标志性健美靓女的雕塑,更添银滩的魅力。我们踏着柔软的沙滩,从西往东漫行,冒着台风过后的艳阳,迎着徐徐吹拂的海风,观看着数公里海岸沙滩上忘情戏水的欢乐游客,一片喜庆和谐祥和的感受涌上心头。北海银滩,不愧为杨尚昆赞誉的“天下第一滩”。</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四大地主庄园”,即四川大邑刘氏庄园、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陕西姜氏庄园和安徽的李氏庄园;此外,还有网友评出的“四大山庄”—广西谢鲁山庄、重庆“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山东栖霞牟氏庄园、山东魏氏庄园。</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来到作为“四大山庄”之首的谢鲁山庄。台风过后的闷热,让我行走在树荫笼罩下的山庄,仍大汗淋漓。但山庄的别致,让我停不下游览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说謝鲁山庄比较特别,是因为她虽然没有江南园林的秀丽,也没有“地主山庄”的奢华,但却体现着庄主的文气。</p><p class="ql-block"> 谢鲁山庄原名“树人书屋”,是由清光绪附贡生、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副总指挥吕芋农所建。据传庄主建山庄并非为了隐居享受,而是意在宣扬儒家精神,孔孟之道,山庄曾藏书数万册。“树人书屋”前有对联:“安得奇书三千车,娱兹白首;再种名葩十万本,缀此青山。”可见庄主的雅志。</p><p class="ql-block"> 另特别之处,在于庄园设计借鉴《瑯環记》和《红楼梦》的模式,结合苏杭园林的特色,依着本地山形布局,从低到高,迭迭而上,造型各异,深蕴人身哲理。全庄冠以“一到九”的设景,每字各建其景,每景各含其意。园内门景、长廊、小桥、池塘、石山、房屋错落有致,曲径通幽,融中国各庄之大观于一炉,素有“八桂第一庄” 、“岭南第一庄”之称。</p><p class="ql-block"> 全庄以“一至九”的数字设景,每个字词,每处画雕,均蕴含着不同的景色与韵味。据传,山庄所有的亭舍、道路的名称及楹联皆为庄主所作。如一个小门,类似于一花一世界。二重围墙,墙里种花,外园种树。三层主体,四方大门,五处假山,六幢房屋,七口池塘,八座凉亭,九曲巷道等等均各有其意。即如二道门上的简单“南瓜图案“,也记寄寓着他的身世。漫步其间,犹如行走在国学课堂,即如我般迟顿,仍能领悟到一些国学的末微精华。</p> <p class="ql-block"> 来到信宜县城,宽敞美丽的入城大道,满目高楼大厦,一下子难以相信,这就是广东西部最贫困的县城?</p> <p class="ql-block">7月20日 星期四 半阴半晴 又游古镇 各回各家</p><p class="ql-block"> 游窦州古城,已没有了游那良古镇时的无奈与失望。</p><p class="ql-block"> 从信宜回广州(佛山)途中,顺道游览了座落在信宜镇隆镇八坊村的“窦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窦州古城”建于唐武德四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粤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不知是疫情的恐惧未消,还是“泰利”余威仍在,我们来到“窦州古城”,游客寥寥无几,正适合我们慢游的心意。</p><p class="ql-block"> 来到景区前,迎面而来的是一座耀眼的朱红色、壮伟的两层城楼(文明门),典型的飞檐仿宫殿式建筑,大屋顶、高台基,衬以红墙绿瓦,雄伟壮观,应是清朝建筑,是古城四门中仅存的一门。本有楼梯可登上城楼,不知何因,关门谢客了。</p><p class="ql-block"> 透过古城的大门,可见城内街道两傍大小不一,多为一、二层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的楼门古朴,石柱支撑,雕花底础,渗透古韵。</p><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城楼,沿着路标指引,漫步古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书院特多,据介绍,盛世时古书院多达几十家。以学宫为中心,形成了13家保存较为完整、建筑风格各异的书院、公祠分布四周,错落有至,井然有序的古书院群。细数路标指示的古书院就有起凤书院、藜照书院、简斋书院、陇西书院、超然书院、陆贾书院(陆家祠)、王梅轩书院、丽泽书院(公仓)、养正书院(岳耀宗祠)……等。可惜,除了“活化”的几间外,通通大门紧锁,多数亦无说明介绍,无法进内参观,只得对着门面拍照留存。</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古代信宜县最高学府的“学宫”,还曾是清代天地会政权“大洪国”王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这些古书院历经风雨洗礼,跨越历史栈桥,见证了信宜人的尊师重教,也直接推动了当地教育的发展。据《信宜县志》记载,明、清两代,信宜共有进士10人(其中武进士1人),举人70人(其中武举人11人,恩赐举人10人),贡生343人。尽管时光荏苒,百年岁月一挥间,但该古书院群依然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激励着当今学子勤学奋进,也成为旅游“打卡热点”的“书•香八坊文化旅游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