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盛夏,我们夫妇俩随团到外高加索三国,去了解、感受和体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div>高加索(Caucasus)是指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脉地区,分为北高加索(也称为内高加索)和南高加索(也称为外高加索)。北高加索是在俄罗斯境内,南高加索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br></div><div>高加索实际上是欧亚分界,南高加索这三国属于亚洲,俄罗斯境内的北高加索则跟着俄罗斯属于欧洲。在当年原苏联时代,外高加索这三国也是和远东地区一样跟着苏联划分在欧洲,独立之后整个国土都在亚洲,所以被划分在了亚洲。<br><br>但是,老百姓没一个拿自己当亚洲人,政府呢?和老百姓一样,都认为自己的欧洲国家。<br></div><div>他们之间的历史和世仇,加之大国的参和,挺复杂。吸引我们想尽早来看看,以后......</div><div>这一带,还是很有那么一点意思滴!</div> 我们是7月7日到北京的,8日早上在北京大兴机场与部分团友会合;再乘机到乌鲁木齐,全团集结完毕。当日下午乘飞机出境,当晚到达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地接导游小姜,是俺们东北那嘎达的帅哥,热情奔放,朴实善良,细心周到,很快就拉近了与我们团友的距离。 北京大兴机场。 乌鲁木齐机场。 疫情后,格鲁吉亚是首个官方宣布重启旅游业的国家,从2020年7月1日起就开始接待外国游客了。 <b>格鲁吉亚</b>(格鲁吉亚语: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英语:Georgia),位于南高加索中西部。北接俄罗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相邻,西南与土耳其接壤,西邻黑海。海岸线长309千米。亚热带海洋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3-7℃,8月平均气温23-26℃,国土面积6.97万平方千米。<br><br>公元前6世纪,这里建立了奴隶制的科尔希达王国。公元4~6世纪建立封建国家。公元6~10世纪基本形成格鲁吉亚族,公元8~9世纪初建立卡赫季、爱列京、陶-克拉尔哲季封建公国和阿布哈兹王国。19世纪初被沙皇俄国兼并。1918年5月26日成立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1921年2月25日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作为该联邦成员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定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宣布独立。1995年8月24日通过新宪法,定国名为“格鲁吉亚”。<div>格鲁吉亚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div><div>格鲁吉亚主要信仰东正教(格鲁吉亚正教会),其他信仰有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罗马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等。<br></div> <b>国名</b><br>世界各国对格鲁吉亚的译名主要分为3种,以使用数量排列为:<br><ol><li>以西欧所用名称音译(大部分);</li><li>以俄语音译(小部分);<br></li><li>以当地语言格鲁吉亚语音译(如:立陶宛)。<br></li></ol>西欧、北欧、北美、南美、大洋洲国家采用的“Georgia”有3种语源说法:<br><ul><li>使用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根“农”。希腊文“γεωργος”(Georgos)解作“农夫”,拉丁文“Georgicus”解作“农业的”。</li><li>罗马帝国战士圣乔治(St. George)的名字。<br></li><li>波斯帝国(公元前536-公元638年)称格鲁吉亚为“Gurjhān/Gurzhan/Gurjan”。<br></li></ul>中国台湾地区根据英语音译为乔治亚。<br>格鲁吉亚在1936年至1991年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当时使用两种语言——格鲁吉亚语(母语)和俄语(苏联通用语言)。由于常用俄语,也就有对格鲁吉亚的固定称呼——“Гру́зия”(Gruziya)。根据俄语音译的例子有:日本曾译作“グルジア”(Gurujia,汉字表记具琉耳,后日本国于2015年4月22日正式改用西欧拼法的音译,称“ジョージア”,汉字表记为乔治亚)、韩国曾译作“그루지야”(Geurujiya,后改为“조지아”(Jojia))、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译作“Gruzija”等。中国官方是根据俄语音译作格鲁吉亚(Gélǔjíyà)。<br> <b>国旗</b><br>格鲁吉亚国旗启用于2004年1月14日,当时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停止使用1990年的原国旗,取而代之以“白色旗底,5个红色十字架”的新国旗。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白色旗面,红色十字将旗面分为4部分,每部分上各有一个马耳他红十字。<br> <b>国徽</b><br>格鲁吉亚国徽启用于2004年10月1日,仿照巴格拉特王朝徽号设计。为盾形,红地,中绘有圣乔治屠龙之像,上有王冠,下有饰以耶路撒冷十字的饰带以格鲁吉亚语书写“<b>团结就是力量</b>”,外由两只狮子扶持。 被誉为“<b>上帝后花园</b>”的古国格鲁吉亚,是一个“<b>命运多舛</b>”的国度。早在公元前10世纪,格鲁吉亚民族的祖先就出现在了亚述编年史中(比我国的编年史还要早)。在历史上,格鲁吉亚被古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及拜占庭帝国入侵,13世纪蒙古人的铁骑也烙印在了这方土地上,后来又被苏联兼并,苏联解体前后,格鲁吉亚获得独立,但境内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却宣布成为了“独立国家”,尽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格鲁吉亚还发动了收复南奥塞梯的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至此,格鲁吉亚小小的6.97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分为三部分。 <div>第比利斯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四小时。<br><br></div>我们在第比利斯所住酒店外景。入住酒店,休息。 酒店大堂。 酒店走廊的壁画。追随你的梦想吧! <b>第比利斯</b>(tbilisi)是格鲁吉亚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是高加索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位于大高加索与小高加索之间,毗邻格鲁吉亚中东部库拉河畔,是外高加索的战略要冲。<br>第比利斯建都于4世纪,是格鲁吉亚多个朝代的首都。格鲁吉亚过去曾被阿拉伯、突厥侵占,第比利斯也不能幸免。<br>1801年,第比利斯落入俄罗斯手上。十月革命以后,格鲁吉亚曾经短暂独立,第比利斯再次成为国家的首都。到后来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和后来的格鲁吉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第比利斯也是其首府。直到1991年格鲁吉亚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第比利斯又成为首都。第比利斯不仅仅是格鲁吉亚的首都,也是外高加索地区的著名古都。<br>第比利斯分为旧城、新城两部分。旧城滨水,城内有弯曲的小巷、残旧的古堡,还有建于5世纪的教堂和昔日的格鲁吉亚王宫。新城傍山,人们可缆车上下山。市中心是格鲁吉亚政府大厦、商店、剧院和博物馆,6条街道向市区各处辐射。<br>在第比利斯东部的素罗拉克山麓,自南向北保存有17至19世纪的女修道院、18世纪的教堂等古代建筑。在山脊上,有残破的古代城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的巨大的“格鲁吉亚母亲”雕像。这尊雄浑高大的塑像面向古城,她左手托腕,右手执剑,象征了格鲁吉亚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城市的象征。沿山脊上崎岖的山路北行,是建于公元4世纪的第比利斯古城堡废墟。其他古迹还有达列占女皇宫殿、宫廷教堂等。<br><br> 7月9日上午,我们首先来到来到格鲁吉亚最大的酿酒酒庄 —— 哈列巴酒庄。<div><br></div><div>格鲁吉亚被称为葡萄酒的故乡和发源地,拥有适宜葡萄生长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葡萄品种超过500种。1965年苏联考古人员对格鲁吉亚出土的几粒葡萄籽进行研究后发现,这是距今8000前栽培的葡萄品种,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葡萄品种。所以说,格鲁吉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生产国,葡萄栽培与酿酒在格鲁吉亚已经有7000年之久的历史。</div> 哈列巴酒庄曾经是苏联时期开凿的隧道,最初作为军事用途,但是一直没有启用,后来成了格鲁吉亚人贮藏葡萄酒的绝佳场所。据说隧道总长度达到7.7公里,山洞酒窖全年的恒温维持在12°-14°之间,湿度保持在70%,为葡萄酒陈酿提供了最好的贮藏条件。<br><br>哈列巴酒庄在格鲁吉亚是最著名的葡萄酒厂,它位于格鲁吉亚的东北部卡赫季州的克瓦雷利小镇,处于高加索山脉与阿拉扎尼山谷之间,是卡赫季州葡萄酒产区的中心。 在这一带的红酒山谷, 传统的格鲁吉亚酿酒方式与欧洲的截然不同。在酒庄的酿酒作坊里,地面上一个个圆洞口便是格鲁吉亚人酿酒的秘密。他们使用一种巨大的水滴形陶罐,上半部呈圆形,底部略尖,这就是格鲁吉亚几千年以来用以酿制葡萄酒的最重要的工具奎弗瑞(Qvevri)。<br> 实际上,奎弗瑞酿酒法是将这种容量可达数千升的陶罐埋入土中,只将口露出地面,再将采摘破皮后的葡萄汁倒入其中历经18个月的时间来酿制,比起欧洲只用两个月以现代工艺酿制的葡萄酒,这里的葡萄酒单宁和维生素含量都相当高,并带着浓郁的果香。 酒窖里冷气嗖嗖,酒庄提供毛毯供游客裹身御寒。这颜色和穿戴方式,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吧。<br> 酒窖内预留一小洞,可以使游客直观地了解山体的岩石结构。 <div>有人说,全世界的人都在喝法国红酒,法国人却在喝格鲁吉亚红酒(估计是当地的广告语吧)。<br>亲口尝尝就知道了。</div> 这里是游客必须打卡的地方,除了参观之外,还可以品味到地道的格鲁吉亚葡萄酒。<br> 工作人员为我们打开了一瓶白葡萄酒和一瓶红葡萄酒,让我们品尝。 根据我个人的口味,我觉得白葡萄酒真的很好喝!红葡萄酒不涩,有点甜,因为是半糖的,估计应该深受女士们的厚爱。 很多在哈列巴酿制的葡萄酒都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br> 著名作家大仲马曾经写道: 格鲁吉亚人可以几天坐在餐桌前,喝酒、谈天、写诗、娱乐, 而且祝酒辞是一定不能少的。<br> 从哈列巴酒庄出来,我们去用午餐。餐馆位于“爱情小镇”——西格纳吉对面的山顶上。 在这里,餐馆的露台是很好的观景台,可以观赏到西格纳吉的全貌。 午餐后,参观西格纳吉小镇。 小镇西格纳吉位于格鲁吉亚东部,靠近俄罗斯的达吉斯坦,这里又叫皇家镇,这个美丽并富有传奇色彩的东部小城,是公元前二世纪格鲁吉亚皇室所在地。西格纳吉小镇的名称来源于突厥语,意思为“防御的住所”,是高加索战争的战略要地。<div>西格纳吉是此地最热门的旅游胜地。小镇依山而建,几乎完好的古城墙和20余个塔楼环绕小镇,像是大平原上一处高耸的要塞。城墙外就是阿拉扎尼河谷,有大片的农田。在远处隐约还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大高加索山脉。这里大多数的房子都是石头建成的,而红色的屋顶醒目地铺陈在山巅。</div> 远处隐隐约约的,就是著名的高加索山脉。 美丽的田园风光,年代久远的石子路、以及众多原汁原味的老建筑完好地保存至今,赋予了西格纳吉独特的历史韵味。 西格纳吉游人如织, 偶尔有一辆复古敞篷车载着穿着礼服婚纱的爱侣奔向教堂举办婚礼。<br> 镇上有几个结婚礼堂,为坠入爱河的人提供全套的服务:从礼服、婚车、花童到牧师和法律文件一应俱全,保证任何深爱已久或是心血来潮的一对对新人能以最快的速度了却心愿。这十足是个格鲁吉亚版本的拉斯维加斯。<br> 镇上的婚姻登记处实行24小时制,随时可以满足新人登记结婚的要求。于是,“爱情小镇”的美名渐渐传播开来。 <div>俄罗斯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百万朵玫瑰》,后来也被很多其他国家歌手翻唱过,歌词内容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歌中所唱到的男画家,就是出生于西格纳吉的画家尼科皮罗斯马尼什维利。<br></div><div>这位画家恋上了法国舞蹈演员玛格丽特,为了博得美人的芳心,画家变卖了所有的财产,买下了一百万朵玫瑰送给心上人。<br></div><div>他雇了许多辆四轮马车,整整运了一个上午才把这些花送到女演员窗下的广场上。这个浪漫的举动轰动全国,但是却把女主角吓得当晚就逃离了格鲁吉亚。玫瑰没能留住爱人,尼古拉·皮罗斯马尼最终在贫苦与心碎中死去。<br></div><div>但西格纳吉从此在格鲁吉亚人民心中有了这个称号: City of Love(爱情小镇),很多新人慕名前往只为了在西格纳吉小镇上结婚。<br></div><div><br></div><div>尼科•皮罗斯•马尼什维利雕像。<br></div><div><br></div> 祝:生意兴隆。 圣乔治教堂是西格纳吉小镇内最大的教堂。教堂墙体由大小不一的石头砌成,教堂顶部则是红砖铺成,教堂紧靠西格纳吉要塞,教堂旁的钟楼与要塞的城墙相连成一体。教堂内保存有珍贵的古书籍和圣像。 <div>1760年国王伊拉克里二世(Irakli II)赢得了与卡拉巴赫汗国(Karabakh Khanate)的战争,夺取了现阿塞拜疆第二大城市占贾(Ganja)和现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Yerevan),众多亚美尼亚人被国王派到此处修建城市。因此,圣乔治教堂初期为亚美尼亚传统风格教堂,之后经历历史变迁,现为格鲁吉亚东正教教堂。<br></div> 香味扑鼻而来。 这是在玩什么? 难道包装用的塑料袋,也可以挂着卖? 开张了吗? 西格纳吉的古玩。 市政厅旁边是一个街心公园,边上有一座为国捐躯的烈士纪念墙。 雕塑家:乔治.特苏拉泽。 街景。 骑毛驴的男人雕像<br>雕像位于西格纳吉的巴拉塔施威利(Baratashvili)街上,一个身形颀长的男人骑着小毛驴,毛驴上的男人右手拿着一把雨伞扛在肩上,左手拿着一个旅行包,正在赶路。这座雕塑是为了纪念广受大众喜爱的格鲁吉亚籍演员瓦葛塘,他主演了高加索民族传统戏剧电影《请别忧伤》,其中很多场景都是在西格纳吉取景拍摄。 出租车? 西格纳吉的长途客运站。 客运站广场。 <div>第比利斯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athedral),也被称为Sameba教堂。教堂位于第比利斯市Mtkvari河左岸伊利亚山上,建于1995-2004年间,是格鲁吉亚自苏联解体以后,也是有史以来,修建的最大教堂,现在是格鲁吉亚东正教母堂。大教堂建筑群包括院墙,钟楼,若干小礼拜堂等。</div> 圣三一大教堂占地面积为5000 平方米,从地面到教堂十字架顶端的高度为105.5 米,据说是第比利斯最高的建筑,在任何一个街上都可以抬眼找到它的塔尖(据说它的8米的十字架塔尖包着的是24K纯金)。 虽然其历史没有其他教堂悠久,但是其建筑恢弘大气,庄严雄伟。地面铺就着大理石砖,祭坛也用马赛克瓷砖装饰,每个细节都体现了这个教堂的地位和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集奢华和宏达于一身的圣三一教堂居然是全靠信众捐献建成的。 进入教堂有着装规定,女生必须包头巾遮住头发。 东正教是在罗马帝国分裂后产生的,主要的建筑特征有圆顶的屋顶,这个不是起源于俄罗斯,而是拜占庭风格,比如圣索菲亚大教堂,不过在土耳其人攻占了拜占庭后把他改成了清真寺。第比利斯圣三一大教堂的洋葱顶做了改良,从外观看,无数层建筑叠起来,像是拼接的立体折叠画一样。 晚餐是格鲁吉亚的特色美食——煮包子。他的吃法很特别(总共分三步):第一步,手持包子褶的顶部,在包子上咬个小口,往包子里吹口气;第二步,吸包子中的汤汁;第三步,吃包子。<div>但,包子褶的顶部是不吃的,因为包子不是发面的,褶的收口处是死面的,没有煮熟。</div><div>据说,斯大林同志很喜欢吃煮包子。</div><div>说实话,馅儿很好吃,但包子皮儿真的很难吃,死面儿的。</div> 第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明天接着游览。 更多的内容<br><br>请关注我的美篇号:61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