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后 正确治疗的重要性

井陉双槐社区卫生服务站

<p class="ql-block">治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早已是中医千百年来倡导的,近些年大多数人民不以重视,突发疾病无计于数,特别是心脑血管及肿瘤人数急剧摹升,是该引起全人类重视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首先来看黄帝内经经文</p><p class="ql-block">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胜。水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p><p class="ql-block">(有兴趣的背下来)</p><p class="ql-block">跟原文来理解一下: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邪风”是代指六淫,因为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所以以邪风来代六淫之气。六淫之邪侵犯人体是很快的(见过台风吗,差不多),但是侵犯肢体之后,病情有了改变,有个发展或者传变的过程(说明伤于外邪开始很快转化),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所谓”“上工治未病”,这个“治未病”也包含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善于治病的高明的医生,当邪气侵犯在皮毛的时候,即疾病早期便予治疗(不听医生的不在列哦,现在很多人有病不治太多了,非等大病重病才手术或来不及治疗归西的…)。换句话说,外邪侵人人体,首先是侵犯皮毛的。其次,差一些的医生,等病邪从皮毛经侵入到肌肤,稍微深一步了,这时候才能够发现疾病,给予治疗,但相对能治皮毛的医生来说,已经是其次了。再其次,治疗更晚一些,等疾病又传到经脉了,从皮毛而肌肤,从肌肤而筋脉,病更重了,才开始治疗。再差的医生病传入到六腑才治疗(病人一拖再拖医生治疗自然效果会差多了),最差的医生等到病已经到达五脏了,病位已经很深了、从皮毛、肌肤、筋脉、六腑,到五脏,到病位很深了,治疗很晚了,所以是最次等的医生。这最次等的医生,等到病入五脏之后才发现疾病,才知道给人治疗。“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多数是病人拖成大病)。为什么治五脏的医生是最次等的、最差的?大家应该看过扁鹊仓公列传吧。因为到这个时候病已经深重了,痊愈的机会就很少,治疗起来就很困难,不像病在皮毛那样容易治疗,所以“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这个“天之邪气”指外来的风雨之气,从上而来的邪气。“感”就是侵犯人体。为什么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呢?因为天之邪气无形,所以容易深人五脏。饮食水谷伤人,首先或者容易伤六腑,因为六腑是传导水谷之道路,传化物而不藏,所以水谷之寒热也就是饮食不当,首先是伤害人体的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风雨从上而受,湿气从下而侵,湿邪阻遏阳气,使皮肉筋脉受到损伤。“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是《素问·太阴阳明论》又说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人六腑;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两说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同是《黄帝内经》,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完全不相同。清代医家张琦在《素问释义》说这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郡有,风雨可以伤五脏,风雨也可以伤表,水谷之寒热可以伤六腑,水谷之寒热也可以伤五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在讲《黄帝内经》的概论的时候就提到过这样的问题,不要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书,书中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问题,完全可以有不同,甚至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这个“阴阳”可以理解为阴经、阳经也就是说从阴经来治疗阳经之病,从阳经来治疗阴经之病。还有一种解是指的脏,阳是指的贿,杨上善《太素》就是这么注的,就是说脏属阴,腑属阳,腑虚要补脏,这就是从阴引阳;脏实应该泻腑,这叫从阳引阴。肝有实证要泻胆,胆虚证要补肝。杨上善就是这么一个注法,也可以。从阴经、阳经考虑可以,从脏腑阴阳角度考虑也可以。所以作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具体到使用“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人是一个统一整体,虽然有左右之分,但是左右经脉都是相通的。所以左侧的经脉可以治右侧之病。右侧的经脉可以治左侧之病。而且在《黄帝内经》里有这么两种刺法,缪刺和巨刺。这两种刺法就是病在左取右侧六位针刺,病在右取左侧的六位针刺。它俩的区别在于,巨刺法是刺经脉,病位比较深;缪刺法是刺络脉,比较浅。这都是左刺右,右刺左的。在临床上针灸医生经常用左刺右右刺左的方法。颜面神经麻痹,或者半身不遂,有时候治患侧,有时候也治健侧,这都符合“以左治右以右治左”治疗“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我知彼”就是所谓知常达变,“我“是属于常,“彼”就是说的变。我是健康的、正常的,彼是病态的。以我知彼,也就是以正常的来推论不正常的,以正常的来衡量不正常的,那就叫以我知彼。从外边来推测里边,看到外边就应该知道它里边的变化,即从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分析它有余不足,观察其太过不及。“见微”看到微小的化,“过”指的病,人之有病如事之有过。见到微小的改变就知道疾病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微知著。这又是指的早期诊断,看到微小的变化就知道他有病了,这样的话就“用之不殆”,殆,错误。再治疗疾病就可以不出现错误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华佗有六不治:其中轻身重财就是难治而不治。今时之人何尝不是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黄帝内经》讲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