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个性,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括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等等。</p><p class="ql-block">艺术作品有其对社会进步促进的意义,但其意义又并不是永恒的、凝固不变的,它实际上存在于人们在每一次特定的理解活动之中。——伽达默尔</p><p class="ql-block">罗曼·罗兰曾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够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这是一句非常有启发性的名言。</p><p class="ql-block">艺术创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而崇高的事,伟大艺术家的一幅好作品,能反映并激发出人们内心最深层次的东西,并能指引和带领人们向人类灵魂最高境界的真、善、美看齐,同时也能带领人们与人类不齿的假、丑、恶作斗争。</p> <p class="ql-block">对苏丹的了解,大多数人还是从这张照片开始,这就是著名的《饥饿的苏丹》,拍摄于1993年3月。当时,战乱频繁的苏丹同时发生了大饥荒,照片上饿得骨瘦嶙峋的苏丹小女孩已跪倒在地,而一只饥饿的兀鹰正虎视眈眈且肆无忌惮地站在女孩后面,等待猎食…</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于本年3月26日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便在世界各地激起强烈反响,遗憾的是,30多年后,苏丹这个饱经磨难的国度依然在经受着饥饿的摧残,照片刊登后的次年,即1994年7月27日,获普利策奖得主的凯文•卡特(上面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忍受不了舆论不问青红皂白式的碾压而选择自杀身亡。凯文.卡特自杀死亡后,其女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其实爸爸才是那个无力爬行的孩子,而整个世界则是那只秃鹰。”</p><p class="ql-block">后来已经证实舆论错怪了凯文.卡特,但时至今日,世界仍欠优秀的自由摄影师的他一声:“对不起”。</p> <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下面这张图片带来的却是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让10万日军付出生命代价的照片。相片拍摄于1943年,日军安野周夫砍杀乔治 •伦纳德的场景。</p><p class="ql-block">乔治 •伦纳德是澳大利亚的空军情报员,在战场上被日军抓到后的乔治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这让日军起了杀鸡儆猴的決心,随后将他杀害并拍下了照片。澳大利亚曾经就被日军多次蹂躏,这张照片激起了澳大利亚国民的愤怒,在日后围歼新几内亚岛的战役中,澳大利亚拒绝接受日军投降,将岛上近10万日军歼灭。</p><p class="ql-block"> 在此特别说明一下:艺术作品是中立无国界的,不站政治的队,但艺术作品绝对会影响和撼动到历史时代的进程或改变一些社会力量的方向,这就是艺术作品对社会影响的一种反映。</p> <p class="ql-block">谈艺术就离不开人体雕像,谈人体雕像就得谈一下Gian lorenzo Bernini(吉安·洛伦佐·贝尼尼 1598-1680年),是17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巴洛克艺术家,欣赏1件他的代表作:《被劫持的普洛塞庇娜》(The Rape of Proserpina)</p> <p class="ql-block">Bernini在雕塑艺术上算得上个神童,11岁就接受了教皇的第一次委托,一生为八位不同的教皇工作过,教皇乌尔班八世是他最重要的赞助人之一,甚至委托他监督圣彼得教堂的建设工程。</p><p class="ql-block">"你为罗马而生,罗马也为你而生。"这是教皇乌尔班八世对贝尼尼的最高评价,其作品的高度已被世界同行们所认可。《被劫持的普洛塞庇娜》这件雕塑是贝尼尼于1621年至1622年间创作的大型巴洛克大理石雕塑群,完工时贝尼尼年仅23岁。它描绘了普洛塞庇娜被冥王普路托抓住并被绑架到冥界的场景。他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风格,表现的是激情、紧张,似乎都是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雕塑,他的作品象征着巴洛克时期的律动和瞬间代表着巴洛克艺术的精髓,他是欧洲第一位用坚硬表达柔软,赋予大理石肉感的实至名归的天才雕塑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