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二天(王凌寒)

田园牧歌

<h3> 留园-西园寺-苏州博物馆<br>  隔断是苏州园林造景的精髓所在,不同的隔断,在分隔空间的同时也框出了不同的园林风景。栏杆和矮墙虽然阻隔了道路,却又保留下开放的感觉,使人并不觉得局促。若是放眼皆景,人们往往又会目不暇接,方窗便应运而生。留园的墙体少见雕花窗而多见低至膝盖,高过头顶,宽则数步的方窗。皆是白墙为纸,方窗为框,奇石怪木如工笔细描,绘就了中国人心中的江南园林印象。</h3> <h3><br> 盆景园是留园声名远扬之处,不过一众盆栽中我只认得出来松柏,可能还有红叶的鸡爪槭,也不知道认没认错,不同的树种在山石的搭配下展现着各自的风采,但是一众盆景中,要单论树木本身的景致,当选松柏。尤以盘旋曲折者为胜。这些松柏皆迂回而有劲,历经沧桑而挺立,所谓松柏本性亦如是也。<br> 冠云峰相比盆景园里的山石,反而落了下乘,在我看来,太湖石在奇,重于神态,冠云峰以冠云为名却少了直冲云霄的山势,盆景园的山石虽然单调,但是纵纹勾勒出挺立的气势,加以松柏点缀其间,更有“冠云”之神态。<br>  这里苍翠掩映,楼阁微露;溪水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诠释着中国江南园林之美。</h3> <h3> 留园的一轩名为“鸳鸯厅”,分置两厅,两厅的坐床和胡床位置相互颠倒。“鸳鸯厅”的命名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随着时代变迁,如果今日再建此厅,相信基于当下人们的认知,它或许就该叫“共轭厅”了。苏州博物馆也有一出类似的景观,同一颗树沿水平轴旋转180°后带给观者不同的体验,体现了空间反演对称破缺的魅力,两面单面反射增强的镜面,将光线来回反射,无限循环,不仅拓展了空间,也体现着建筑艺术的无限发展。<br>  </h3> <h3><br> 苏州博物馆众多馆藏中,从春秋战国到先秦的文物上更见细节。陶器、青铜器上复杂精妙的纹路、青铜剑两段式铸造的技术让人对先民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也能创造出如此精细的杰作而称奇;对于合模线的打磨更是仿佛在与工匠对话,鼎身、鼎内的合模线被打磨光滑,而经年不见天日的鼎腹上,四分的合模线则清晰可见,展现了工匠抓住重点干活的精神。随着时间推移,展品的精细度越来越高,却也少了一分这样的对话感。<br>  苏州博物馆里绝大部分展品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尤其是作为特展,来自西北“戎人”饰以绿松石的精美礼器,只有瓷器,可能是由于受现代工业品的洗礼,少了许多震撼。众多瓷器里,唯有朗窑红秞瓶,色泽艳美,受于手机镜头限制,无法传达。<br></h3> <h3><br> 下午原定是要去琴行试琴,无奈刚好遇上装修未结束,只能等有缘再往。在苏博蹲着空调调整完毕,一路骑车到了双塔市集,在所有看过的改造项目中,这是我唯一到过现场的。大虾生煎皮薄底脆多汁,爆鱼面比想象中要甜,但也说得过去。<br>  今晚也本还有网师园夜游,刚过7点苏州已阴云密布,防汛办两个预警让我直接退票,回到床上慢慢书写今日的旅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