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如何防止青少年抑郁的发生?

双小·心灵港湾

<p class="ql-block">  抑郁症与抑郁倾向抑郁症是当今社会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行为迟钝和思维迟滞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自伤、自杀等内向性攻击行为。</p><p class="ql-block"> 抑郁倾向(depressive symptom)是指出现了持续性情绪低落的症状但并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状态。目前,研究者多采用贝克抑郁量表、抑郁体验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等对被试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并辅以临床定式访谈。</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青少年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i></p><p class="ql-block">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父母曾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产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比其他青少年大得多,这种现象在母亲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中尤为明显。以双生子为对象的研究也表明,遗传因素对抑郁的解释率高达73%,且这种影响更多发生在青少年早期。</p><p class="ql-block">2、家庭因素家庭是由夫妻、亲子、兄弟姐妹三种子系统组成的组织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对个体发展产生影响。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存在冲突的父母会使青少年处于敌意的环境氛围中,长期处于不安全的家庭环境增加了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抑郁倾向。父母的不当教养方式引起青少年的抑郁倾向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和个性化飞速发展的时期,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通常将外界规则或严苛要求强加给青少年,加重了青少年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的自我认知,引发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不断累积会发展为抑郁倾向。</p><p class="ql-block">3、学校和社会因素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来说,学校是除了家庭以外青少年接触更多的外界环境。学校中的学习压力、同伴关系、社会支持等都对抑郁倾向有着重要影响。首先,青少年学生的学业压力日益增强,这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引发抑郁情绪。其次,青少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形成小团体形式的社交网络,若个体没有融入小团体,则易产生被孤立感,引发抑郁情绪。</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教育建议</i></p><p class="ql-block">1、家庭层面</p><p class="ql-block">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民主的教养方式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应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在养育过程中,家长应给予孩子尽可能的支持和陪伴。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表现出负性情绪时,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沟通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不要动辄责怪和打骂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并及时给予帮助,进而有效预防青少年抑郁的产生。良好的夫妻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也是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必不可少的前提。如果夫妻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易使青少年形成内向、孤僻、自卑、软弱的性格,进而产生抑郁情绪。相反,夫妻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能使孩子学会尊重与爱,形成自信、阳光的性格。</p><p class="ql-block">2、学校层面</p><p class="ql-block">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应担负起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抑郁的责任。首先,学校应在学期初统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例如使用青少年抑郁负性事件核查表,提前发现具有较高抑郁风险的学生,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或转介至校外医疗机构,或进行心理辅导。其次,教师要重点关注生活中发生重大负性事件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陪伴,减少负面事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提升心理韧性。此外,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例如,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咨询箱,为有需要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参与。开设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家校协同,预防青少年抑郁倾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