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水奔流 精神永在

淡月静荷

红旗渠影像 <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的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从影像资料中我们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为改变干旱缺水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10万修渠大军,用近10年的时间,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号称人间天河的水利工程——红旗渠,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率,同时也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2023年7月21日,随着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第十次集中研修,我们来到了这里。近距离接触这段人间奇迹,了解人工天河背后的故事,体悟红旗渠精神。</p> 红旗渠印象 <p class="ql-block">  初到红旗渠,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照片。记录的是1965年4月5日,在红旗渠通水典礼上,表彰劳模,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红旗渠工程总指挥部政委杨贵满怀喜悦,宣布“开闸放水!”人们欢呼鼓舞的情景。从那一刻起,红旗渠水便流进了村村寨寨,流进了人们的心中。</p> 红旗渠故事 <p class="ql-block">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在一座座雕像前驻足,在一张张照片前流连,在一串串文字中回望。得知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的人们打旱井,引山泉,修水塘,与缺水的命运不屈地进行着持续的抗争。为了圆一个水的梦,林州人民一往直前地追寻着,奋斗着,就是要在这太行山上开拓出希望的长渠。在这样的背景下,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炮声拉开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这一战,就是十年。</p> <p class="ql-block">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这艰苦卓绝的十年里,人们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住桥洞宿山崖,团结一致定叫山河换新装。期间,81名修渠民工为实现梦想,血洒红岩,长眠太行,献身人员最小17岁。当1969年7月红旗渠全部竣工,从此,太行山上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从此,也把愚公移山的精神永远定格在太行山上。正如人们所言:红旗渠是一条生命渠,一条连心渠。</p> 红旗渠上的嘱托 <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深情地说:“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和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 ,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p> 红旗渠上的誓言 <p class="ql-block">  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心用情去弘扬红旗渠精神。2023年7月21日下午,我们在青年洞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p> 红旗渠精神实践 <p class="ql-block">  践行红旗渠精神,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的学员们,立足八桂大地,力求用实际行动书写好广西教育的故事。据了解,班上学员平均在三尺讲台耕耘三十年有余,有人为乡村教育振兴孜孜不倦,有人为海岛建起了幼儿园,有人“退而不休”不忘初心继续为教育做贡献。当太行山上的铮铮誓言再次响起,我们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又增添了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渠水奔流,精神永在!</p><p class="ql-block"> 摇篮学子,渐行渐美。</p> <p class="ql-block">  出品:竹林琴声小组</p><p class="ql-block"> 成员:石鹏 叶琴珍 陈永棠 石明</p><p class="ql-block">苫佑文 陈静兴 陈伟明 覃桂宁 谢碧英</p><p class="ql-block">陈敏</p><p class="ql-block"> 审核:叶蓓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