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一知青作家肖波新书<冬日>发布会记实(作者独创,侵权必究)</p> <p class="ql-block"><一>,前几天,拙文<知青作家肖波>已说到,因原十九连指导员将<冬日>一书的封面照发在群里,我联系上了半个多世纪没有消息的知青战友肖波。</p> <p class="ql-block"><二>,久别重逢,欣喜有加。肖波不仅寄书,还希望我能赴锡晤面,最好能小住几日。无奈老朽,“三高”、痛风、风湿、肾炎(蛋白尿+3)多种疾病缠身,早已习惯深居简出,于是谢绝。肖波又说,他前来苏州看我。因时值盛夏酷暑,除了表示感谢之外,我坚持“等天凉快些再说”。</p> <p class="ql-block"><三>,隔天,肖波又来电话,说无锡有个聚会,参与者全 是“同道中人”:知青、爱好笔耕、其中不乏著作等身的作家……肖波力邀我参加,并说,他的朋友们也欢迎我去。</p> <p class="ql-block"><四>,几次三番,盛情难却。虽勉为其难,我欣然应允:“一定来”!</p> <p class="ql-block"><五>,嗣后,肖波发来微信,聚会定于7月18日,并附上聚会酒店的订单和地图。我说,我将会预购高铁车票。肖波再三嘱我,车票买好后,让我告诉车次,届时他定到火车北站接我……</p> <p class="ql-block"><六>,不料,稍后,肖波又追来电话:“火车票不用买了”。肖波接受朋友的建议,决定派专车到苏州接送我赴会。对于肖波和他朋友的热情和诚意,我受宠若惊。</p> <p class="ql-block"><七>,事先约定,接我的车,早上8点之前到。7点49分,电话来了:“还有6分钟,车到”。果然,7点55分,我已上车,从我小区出发。我真佩服,开车的L先生,时间掌握得如此精准。</p> <p class="ql-block"><八>,从我小区到苏州新区高速入口,8分钟;从苏州新区高速入口到无锡东高速出口,15分钟;从无锡东高速出口到酒店,45分钟。除了无锡市区有点堵,其余皆畅通无阻。全程68分钟!</p> <p class="ql-block"><九>,聚会的水景坊酒店,座落于水天一色的太湖边上,与著名景点鼋头渚的鹿鼎山隔湖相望;酒店门前有大片草坪,一直延伸至湖边……酒店的环境可为旁水衔山,得天独厚,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水景坊酒店)</p> <p class="ql-block">(水景坊酒店门前草坪,湖对岸就是鹿鼎山)</p> <p class="ql-block"><十>,我打开手机,对酒店的建筑及环境拍起照来。此刻,早有聚会的朋友在向我招呼。无奈,我不仅近视,而且耳朵失聪,根本没有知晓。这时,酒店的服务员美女将门打开,让我进店。</p> <p class="ql-block"><十一>,进入大堂,我拟联系肖波。服务员美女说,“聚会就在二楼”。于是,我顺着楼梯拾级而上。在楼梯口,一位身着白色T恤衫、神情矍铄的精瘦老者正微笑、注视着我,并伸出右手……我稍一愣,“您,肖波”?“是格,我是肖波”。于是,握手、久久不松的握手、拥抱……</p> <p class="ql-block"><十二>,肖波把我介绍给已先到的几位。其中一位说,:“刚刚招呼您的,您没有反应。”我连忙致歉,“不好意思,眼拙耳背。”</p> <p class="ql-block"><十三>,当天聚会的主题,是无锡知青文化研究会,为肖波的新作<冬日>举办的小型发布会。组织主持会议、以及邀请的嘉宾,有无锡知青研究会副会长及<无锡知青>总编孙结绿女士、无锡知青研究会副会长及文学组组长郭锡廉、无锡地方志专家郁有满、电影文学作家朱震、<无锡名人>专家戴越敏、江南大学教授陶菊倩女士、游记作者卜一、无锡市收藏家协会会长王华等。</p> <p class="ql-block"><十四>,会议由副会长孙结绿女士主持,由副会长郭锡廉重点发言。整个会议,气氛热烈,发言勇跃,争先恐后。经过充分的讨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文学创作,是条艰辛的路;文学创作,又是条孤独的路。然而,说是孤独而又不孤独。因为:创作的过程是孤独的,而作品得到广大读者认可并引起共鸣时,又不孤独,而是欣慰和欢乐。以肖波为例:他创作记实文学<人生之歌>,从收集资料,甄别资料,考证资料,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酝酿谋篇,动笔撰写,反复修改,再将文稿征求作品主人公马可的家人〈女儿等)意见,到文稿杀青,最终出版,竟历时三十年之久!此乃名副其实的三十年磨一剑!可见,这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多强的韧劲,需要多少的艰辛。而<人生之歌>发表后的轰动,报刊及电视台的连篇报道,社会上的热烈反响……足以令人欣慰。其实,作家的创作,除了多年生活的积累,除了灵光一闪的冲动,最需要的还是坚持、毅力和刻苦。其实,关于创作,关于做学问,大师早有教诲: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p> <p class="ql-block">(与会者侃侃而谈,交流甚欢)</p> <p class="ql-block"><十五>,“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作家不是神仙,作家同样也离不开常人所面临的“柴米油盐”、“儿女情长”和“生病肉疼”。作家要出成果,必需作出牺牲,才能多年如一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从会上知道,多年前,肖波曾不幸患上癌症,开过大刀。难怪他,从体格健硕、体态微胖的中年美男子,会变成今天(瘦了几十斤)的“干瘪老头”。然而,不幸中的大幸,肖波挺过来了。病痛及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没有改变他酷爱写作的初衷,今年,他的长篇小说<冬日>亮相书坛。</p> <p class="ql-block"><十六>,发布会发言告一段落,接下来合影留念。与会者,手持肖波新作<冬日>,纷纷和肖波合影。然后,是全体与会者的合影。对此合影,老朽有感:知青同好爱笔耕,有幸相聚水景坊;合影只是一瞬间,友谊长青铸永恒!</p> <p class="ql-block">(肖波和嘉宾合影)</p> <p class="ql-block">(肖波和笔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全体与会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十七>,聚会最后一个节目:聚餐。除了丰盛的菜肴,竟搬上来一箱葡萄酒和两瓶(大瓶)五粮液,与会的十三位之中早退了一位,席间只有八位男士和四位女士。肖波热情有加,频频举杯,示意诸位放量痛饮。我有自知之明,因病只能戒酒。但出于礼节,每每举杯之后,象征性地舔了舔或抿了抿,沾沾酒气。酒过三巡,席间气氛愈加热烈,不仅杯觥交错,而且有人唱起歌来:从独唱到合唱,从合唱到对唱,从民歌到京戏,从京戏到锡剧……整个席间,或大块朵颐,或畅饮痛饮,或手舞足蹈,或放声高歌……一众知青们,一众笔耕爱好者们,一众年逾古稀而童心未泯的银发人,在尽情地发泄着笔耕的甜酸苦辣,在尽情地享受着创作硕果的欢乐和愉悦,在尽情地演绎着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遗风……</p> <p class="ql-block"><十八>,席散,我乘上专车,踏上了回苏州的归途。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思绪如野马脱缰,想得最多的是无锡知青文化研究会:一个非官办的民间组织,既无编制又无经费,为何十多年如一日,出刊物,召集文化研讨会、新书发布会……各种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如火如荼、经久不衰?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有一个热爱知青文化、乐于弘扬知青精神的群体,他们都是老知青。肖波只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十九>那么,什么是知青?什么是知青文化?什么是知青精神?窃以为:知青,就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失学青年。知青文化:就是知青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价值观……但不限于此,尚无完整的定论,有待继续研究。而知青精神,就是勇于吃苦,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知青年代,虽然已成历史,但知青精神应该永存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二十>,老朽之所以著此文,既是为了纪念这次盛会,更是为了讴歌知青精神。行文至此,意犹未尽,忽然想起了王佑贵的<我们这一辈>,我情不自禁,居然引吭高歌:“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2023.7.19)</p> <p class="ql-block">(在水景坊二楼,眺望鼋头渚鹿鼎山)</p> <p class="ql-block"><无锡作家、地方志专家郁有满参会感言>:参加作家肖波小说《冬日》首发交流有感</p><p class="ql-block">肖波何许人也,一个低调自称“一名写书人”,与我同道人也,同病相怜之人也。他与我有许多相似之处,都下过乡(他技校到东台弶港农场,我插队阜宁)。他后来到徐州煤矿,又到徐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我后来大学毕业在无锡市地方志办公室,他还来找过我。他接连创作长篇小说,我则创作散文诗歌,后来主要在史志上下功夫。他与我都得过癌症,又都是单身汉。他与我都讷于言,敏于行。今年初在油画展上遇见他,已不认识,他由一个帅小伙变成一个瘦了几十斤的干瘪老头。今由知青研究会召开的发行交流会,好友孙洁绿说,我必须得参加。我的书稿正在校对最后时段,乃暂停而参加此会。地点在水景坊,面对太湖与鹿顶山,景色秀美,朋友相欢。</p><p class="ql-block">看肖波新版小说《冬日》,在艺术构思和写作手法上又有新的创新,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现实社会,以第一人称并以女性的口气书写,多散文笔调,分八部。这是比较难的创作实践。无锡籍作家作品很多,但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存世的不多。肖波以病躯而坚持创作,孜孜以求,实令人佩服。他的致辞中最后一句话“今后继续前行”,朴实而特别感人,他的心境几乎与我一样。我与他之间,言语不多,却有心灵相通之处。席间,他与我都放开喝了不少白酒,豪爽之情尽在不言之中,这又是俩人所喜欢的。我们的朋友郭锡廉兴奋之极,又唱又表演,淋漓尽致。我恨不能与他们一直喝下去。正如一开头我所讲,“今日有酒今日醉”,酒逢知己千杯少呵。</p><p class="ql-block">诗云:</p><p class="ql-block">文学创作感伤多,往事情思梦寄托。敢问天神豪饮否?千杯不用讷言说。</p> <p class="ql-block">(十九连知青的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