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东瀛寻踪记 </p><p class="ql-block"> 先祖,名袁涛,字训芷,号观亭,江西省都昌县苏山乡鹤舍村人,生于光绪壬辰(1892年),殁于1938年。训芷公遗传了曾祖铁梅公的基因,亦有文才,据传,鹤舍书院浣香斋大门上有一副对联,系训芷公所撰,上联曰:放胆豪吟千古精英归笔底,下联对:凝眸遥瞩四时青翠落窗前。立意高远,对属精切,可一窥其胸襟与抱负。另传,训芷公曾著有″热血青年″一书(手抄本),留赠后人,可惜在文革中失落,从书名即可想见其正义爱国、救亡图存的滿腹情怀。</p><p class="ql-block"> 据宗谱载,1910年先祖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国,曾历任江西省教育厅咨议兼视察,省会平民教育事宜暨省立第三师范、第七中学、江西师范讲习所等学校教职,省教育厅编译员,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七师政治部主任,独立第七师干部训练团政治教官,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职学校教员等职,最后任军政部训政人员训练班上校秘书,在此任上于民国戊寅(1938年)七月十二日暴殁于湖北武汉,年仅46岁。</p><p class="ql-block"> 关于先祖亡故的具体情况,宗谱中不见记载,据先人留下的口头说法,家人接获噩耗后曾赶往湖北,但接待人员以″保密″为由拒绝告知真实的死亡原因等详情,只说已葬于武昌洪山云云,但依言往寻,竟无所获。想讨要先祖遗物,也含糊其辞,推托了事。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说理的地方,家人只能含恨而归。</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家人曾前往相关档案館查访,想要从历史遗留文档中弄明白先祖的死亡真相,至少看看他当年的人事档案等材料,作为一个高阶军官,档案里理应有一纸半页的升降调动与𨺗罚臧否的记录,然而档案馆里竟查不到一丝有关他的信息,这实在是咄咄怪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想来,其死于军统之手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如果死于国共之争或日本人之手,当局大可公开宣扬″效忠党国,杀身成仁″等高调,而不必讳莫如深,而因某种原因死于军统之手,则一切都顺理成章解释得通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年训芷公死后,当局把所有资料都销毁了,不但遗物连照片都不曾留下一张,</span> 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先祖之死,遂成谜案,也成为袁氏后人多年来的心头之痛。</span></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2023年4月,贤侄袁铭结织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大慧子,交流中谈及曾祖父曾在早大留学的往事。大慧子小姐很热心的在校史中搜寻,果真发现了训芷公的名字,她並且告知了一则消息,校方有一个展览正在开放,即″清国留学生展″,但时间截止于6月初,届时将有一些珍贵的历史档案供展出参观。</p><p class="ql-block"> 其昌兄得知此事,萌生出往游日本探访训芷公踪迹的想法,此举得到林森弟与我的响应,贤侄袁铭姐弟考虑到父辈皆已年迈,为照护起见决定一起陪同前往。于是,大家办护照、申请签证,好一阵忙活,其间因故有所拖延,待签证到手机票订好,已是过了展览时限。事已至此,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家乃决定按计划而行。</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1日,一行5人在宁波集合,登上春秋航空的飞机抵达东京,稍事休息,于次日在铭儿朋友大慧子陪同下赶到早稻田大学,与校方历史博物馆、教务学生处等部门联系,希望能重睹″清国留学生展″的资料,寻阅当年训芷公的留学信息,尤其希望能查到入学注册等记录,里面或许有照片、手迹之类留存,但受严格的校规所限,均告爱莫能助。</p><p class="ql-block"> 几经周折,在铭儿与大慧子的努力下,最终争取到校图书馆的帮助,查到一本编印于1908年的《中国留学生同窗录》,里面有这样的记载,″袁涛,(字)观亭,(年)16,江西九江西门外同和祥″,没错,这正是有关训芷公的记录。明清时期,九江西门外是水陆码头,商贾云集之地,″同和祥″应为商号店名,如果不是曾祖所开,则为同乡族人之产业,参看其他留学生的登记情况,一般采用简单登记法,或许出于此种原因,训芷公才把″同和祥″作为了联系地址。</p><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有更多的信息和照片,但看着这简单的一行字,我们每个人仍是心情复杂,也无比激动。训芷公英年早逝,而我们都是其逝世多年后才出生的,未聆听过他的教诲,也未亲睹过他的尊容,现在这本同窗录,以及早稻田大学的校园,应算是我们与训芷公最近距离的接触,怎不令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训芷公,我们虽暂无能力找出您枉死的真相,更无力为您讨回公道,但今天我们追随着您的脚步,远涉重洋,来到您曾经努力求学报国的校园,翻看着记载有您名讳的″同窗录″,与您作最近距离的接触,我们谨以最朴素的血脉之情向您献上后代人的祭礼,英灵有知,亦当含笑矣。</p><p class="ql-block"> 离开早稻田大学,随后几天,一行人又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作一番观光游,我们脑子里不时𨂃出这样的念头一一莫非这里也是训芷公来过的地方么?!</p><p class="ql-block"> 7月19日,我们结束了粗浅的寻踪之旅,乘机返回国内,坐在机舱里,望着九天云外的朵朵白云,每人内心都在默默祈祷,此旅庶几堪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曾祖,名袁成景,字世荣,号铁梅,江西省都昌县苏山乡鹤舍村人,邑附(贡)生,曾任赣北镇守使署参议,九江商埠督办雇员,江西省第三届议会议员等职。有文才,精诗赋,至今仍可在百度《诗词大观》中查阅到他的遗作,谨摘录七律一首,以想见其文人风采:</p><p class="ql-block"> 题 《和雪抱公秋津峙登高》</p><p class="ql-block"> 轻舟泛泛远山微,出岫云随野鹤归。</p><p class="ql-block"> 一缕翠烟横鸟道,数声清磬落渔矶。</p><p class="ql-block"> 客来佛说缘前定,僧去山灵失所依。</p><p class="ql-block"> 犹记读馀林下坐,竹痕和露滴人衣。</p> <p class="ql-block"> 鹤舍古村,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始建于东汉末年,成村于明代初期,发展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全村为袁姓一支聚族而居,是一个耕读并重,农商并立的历史古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鹤舍村古建筑群为赣派建筑风格,建于明清年间,座东北朝西南,共有古宅18幢,围着建筑群前一方池塘而建,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古村中的长方形池塘</p> <p class="ql-block">古村中的十八间正房</p> <p class="ql-block">鹤舍村袁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宗祠内景</p> <p class="ql-block">早大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早大创立人铜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早大校训碑</p> <p class="ql-block">早大图书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编印于1908年记载有训芷公名讳的同窗录</p> <p class="ql-block">清国留学生大合照,不知训芷公是否亦在其内?</p> <p class="ql-block">早大校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早大历史(博物)馆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早大校园一隅</p> <p class="ql-block">早大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富士山远眺</p> <p class="ql-block">富士山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三兄弟在民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离开东京(成田机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回到国内(宁波机场)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