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我的散文来自生活</h1><h1><br></h1><h1>文/春华<br><br> 今天回老家,晚上到老同学、民间文学作家李进明家,进明问:最近写散文了吗?我说:写了一些。他说:是不是写了就发在《散文在线》?我说:是。他说:你的散文都是掏你生活的底子,快掏的差不多了。我说: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写呢,怎么会掏得差不多了呢?<br> 我最近写的一些散文都是写故乡的人和事的,当然以前写得更多,虽然写了不少,但写是写不完的,总觉得有很多东西要写,所以底子是掏不净的,就看你怎么挖掘了。我对进明说:最近写了《小老四》、《二胡》,都是写村里人物的,还有《老疙瘩》最近一直想写,还没有写。进明说:老疙瘩的人物性格比较复杂,他可有的写,我老哥我还不知道吗?进明的老哥就是老疙瘩,他的小名叫老疙瘩,村里人都这样叫,我对他也十分熟悉,总觉得他是个人物,有的可写。进明说:咱们初中班主任应该写,我说还没有想去写他,主要是还没有触动。我说也许以后会写他,说不准什么时候。<br> 我对进明说:最近还写了《向日葵》、《满院都是大倭瓜》、《故乡的野菜》等是写物的,很多的东西都可以写,有东西可写,我的生活底子现在还掏不干净,还有一定的储藏。关键是怎么写,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去写。<br> 进明和我聊起上学的日子,聊起了我们的老师,他说咱们的老师大的八十多了,小的也有七十多了,咱们一晃都五十多了,一想过得真快。我说可不是吗?我仔细一想:如果不是到了这个年龄,倒退二十年,我的这些散文是写不出来的。这都是生活沉淀已久的缘故,在心里发酵生根,就像醇香的酒现在飘洒着芳香。我写的很多散文都是从我的生活积累中掏出来的,但也是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就像清清的山泉和醇香的酒自然流淌出来的,什么东西在心里积压酝酿已久,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喷发出来的;我对生活不薄,生活对我也不薄,我爱生活,生活当然也对我如此厚待,给了我这样多的散文素材,所以我要感谢生活,由衷地感谢生活。<br> 其实不止是我,谁的散文不是来自生活呢?如果没有生活就不可能有散文,散文是最接近作者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作者是无法脱离生活的,如果脱离生活,就不可能创作出真正有特点的、生动感人的散文。散文也可以写自己心灵的东西,但要有生活的底子,没有生活的底子写出的散文也是空的,就不可能感染人。<br> 散文的写作不像小说的写作,也不像诗歌的写作,小说可以编故事虚构,诗歌可以完全凭想象,作者的生活底子可以不是那么丰富,但散文作者的生活底子还是越厚实越好。散文写作是最能够检验作者的生活底子的深厚,生活的丰富,通过作者的散文一看就能够看的出来,这是瞒不过读者的眼睛的。<br> 散文也是最能够展现作者风貌、灵魂、个性、品格的,通过作品能够看见作者,了解作者,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说小说的作者是站在人物的背后,那么散文的作者就是站在人物的前面,或者站在人物的旁边,不会像小说作者那样隐藏得那么深,不容易被发现。因为散文所反映的人和事决定了作者必须这样,回避不了,躲藏不掉。散文作者所反映的生活,所写人和事,都是与作者有着直接联系的,很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br> 至于说什么时候写什么,写谁,这要看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觉,一旦生活中的人和事触动了我的神经,我想就是怎么阻拦也阻拦不了我去写,因为生活的积累总是要喷发的,不可能总是老实在肚子里呆着,它总要冒出来的,就像鱼在水底下呆久了,总会要上来冒泡的,你想不让它上来都不行,它一定要上来。<br> 虽然说写散文不能脱离生活,散文作者的作品都来自他的生活,都是生活的感受与记录,但也不能说写散文就不能想象和进行艺术加工,忠实于自己的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基本是写人,对人物也应该有一些加工,写出他的个性来,这样才能创作具有很高艺术性的散文作品。<br></h1><div><br></div><h1>2010.8.30</h1> 作者简介:<br><br> 赵春华,北京人,作家、诗人、诗评家、词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近五十年,歌曲创作三十多年,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歌词、诗论和儿童文学作品。出版诗集《生活之爱》、散文集《故乡在北京》等,散文集获得北京市散文创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