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尔勒石油新城 探沙漠渔民罗布人村寨

人在旅途 55583832

<div>新疆第二大城市在哪里?你也许不知道,新疆香梨产地在哪儿,你应该就知道了。库尔勒人口是仅次于乌鲁木齐的新疆第二大城市。库尔勒市(县级市)成立于1979年,是新疆面积最大的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的首府,其1939年刚从镇升格为县城,不满百年已经成为新疆老二。是西北五省区第一座“全国文明城市”。全州行政区划47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相当于苏浙闽赣四省面积之和。</div>罗布人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在荒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他们就是当年罗布泊居民的后裔,于是被称为“罗布人”。他们没有文字,没有学校,没有城池,甚至没有锅釜,却并不茹毛饮血——他们很早就懂得击石取火、烧烤鱼类。这群人坚毅从容地传承着“以木为舟,以鱼为粮”的世外生活,为世人留下了一个个神秘的传奇故事、一个个难以破译的生存之迷,就连那些随意建造的简陋村寨,如今也成为了“历史博物馆”。 在楼兰王国消失以后,一部分楼兰人固守旧俗,与罗布泊水域相依千年,后来这里的人们就因祖辈生活在罗布泊地区而得名。2000年,尉犁罗布人村寨被开发成旅游区,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尉犁县城40公里,距库尔勒市80公里。景区可以参观罗布人的房屋、祭台等众多建筑,同时还有沙漠、塔里木河、胡杨林风光。<div>他们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几十年前仍保持着许多原始古朴的生活方式,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因而有“人类活化石”之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罗布人引起世人关注,罗布人神秘的面纱被逐步揭开。<br></div> <div>几年前的数据,仅供参考。</div>新疆十大城市,第2~6名都是四十多万人口,第六名喀什市发展潜力最大,他们如将喀什地区改变为喀什地级市,统计如地级克拉玛依市含所设区人口,统计人口就多了。 <div>南疆行,感觉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罗布人村寨了,罗布人一般散居,哪里有海子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园。所谓尉犁“罗布人村寨”,其实就是大一些的部落。在塔河流域,“阿不旦”、“贺卜诺尔”、“通古斯”等都是罗布人的大村落。<br></div> 木塔上写着“阿不旦”,是一个罗布人村庄的名字。<div>据说,这个地方原在罗布人村寨下游一片荒原之中,对于罗布人来讲,阿不旦是一处相当厚重的地方。它是罗布人童年的摇篮、中年的竞技场和老年的归宿。</div><div>还有一种说法,罗布人所说的“阿不旦”就是“适宜定居的地方”,这个称谓并不特指某个地方,罗布人经常放弃老的阿不旦,寻找着新的阿不旦。罗布人的主流究竟迁到了何处?现在属于哪一部分?还一直是一个谜!<br></div> <div>此处为一景点,叫骆驼驿站。可以在这骑骆驼,也可前往“神女湖“。<br></div>到罗布人村寨旅游的朋友,可沿着“万载沙漠、千年胡杨、百岁老人”的脉络,在此沐浴大漠熏风,感受天地宽阔,骑骆驼沙漠探险。 <div>沙漠的层叠感与蔚蓝的湖水相映衬,仿佛给沙漠赋予了灵动性,在湖水的作用下,绵延的沙丘固定而结实地粘附在一起,形成沙漠里奇特而独有景色,优美中透着清澈,纯净中遐想无限,令人为之动容,为之陶醉。<br></div><div>浩翰沙海中,竟藏着如此美丽的湖泊(当地人称海子),眼前黄沙漫漫,我恍然醒悟,不必去追逐什么最高,也没有什么最高,爬上了这一丘,远处还有那一丘;知足常乐,干脆仰望沙丘,为蓝天白云添上一份笑容。</div> 一步一步迈向沙漠的时候,眼前仿佛浮现出古老的丝绸之路,那些来往的驼队,叮当叮当的驼铃是沙漠隽咏的歌曲,回响在往昔岁月的天空。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悠悠钉钉的驼铃声,沉重的脚步,蜿蜒的驼队。 <div>神女湖,是村寨里最大的海子。<br></div>据说这个湖泊的形状很像一位静卧的神女,所以称为神女湖。神女湖湖水澄澈见底,肉眼可见小鱼鱼翔浅底,给人冰清玉洁之感,神圣而令人敬畏。 <div>以前,他们生活在水乡,不骑马也不骑骆驼,最常用的代步工具,就是用整棵胡杨木掏空而制成的独木舟——“卡盆”。卡盆的大小、形状完全取决于胡杨木,可谓真正纯天然的绿色交通工具。</div> <div>罗布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随着探险者不断深入罗布泊,罗布人村寨成为当地一个景点。<br></div><div>这个曾经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镶嵌在西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疏勒河汇聚于此,这里曾经孕育了楼兰文明。敦煌、哈密、吐鲁番、若羌、玉门,都位于罗布泊周边。许多往来民族,共建起罗布泊的辉煌。<br></div> <div>春天,罗布人在塔里木河岸边开一道道口子,引导河水裹带着各种鱼流进低洼处,水满后,再把口子封堵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个人工湖,用来养鱼。</div><div>等到夏季,鱼已经被养得肥肥壮壮,甚至还长出了鱼油。当湖水被蒸发得差不多了,罗布人就下到湖中,直接把一条条大鱼拖到岸边;如果湖水还较多,就需要再次扒开口子,让河水灌进湖里,湖中的鱼就会逆流而上,此时,只需在口子设下鱼网,一条条大鱼就会争先恐后地自投罗网……<br></div><div>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曾经的楼兰古国,在一段时间内,竟只是史书上虚无缥缈的存在。直到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沙漠考察时,无意间发现一片被风沙掩埋的楼兰古城的遗址。随着20世纪世界各国的探索,轮台古城、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壁画不断被发现,一段奇异的楼兰历史出现在人们面前。<br></div> <div>其他时候,罗布人就划着卡盆,穿梭于河道和海子之间,用挂网和鱼叉捕鱼。熊熊的篝火燃起,一条条大鱼被熟练地一剖为二,用红柳条穿起来,插在火堆旁烘烤,不一会儿就香气四溢。罗布人的烤鱼非常简单,唯一的调料就是盐。<br></div>看到沙漠,壮阔雄奇景象背后,是孤寂、悲壮、和苍凉。干燥少雨的荒芜是人类的无奈。水是生命之源,沙漠中弥足珍贵。<br>由于罗布泊的干涸,很大一部分罗布人选择了离开,一部分人过上了游牧生活,一部分人干脆投入了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到现在,罗布人村寨只剩下二十余户人家。<br><div><br></div> <div>后来,有人迷失在沙漠里,亲眼见到了那些“以葛为裳、集裘为衣”的打鱼人,吸引了无数探险家、诗人、僧侣、商贾盘桓于沙漠,寻找梦中的伊甸园。然而,许多人不是成了沙漠狼的猎物,就是变成了千古不朽的“木乃伊”,总之进去就很难再出来,因此罗布人依然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br></div>观光车载着我们在沙漠中急驰,茫茫沙海,目睹沙丘千变万化,蔚为壮观。他们坚守在荒漠深处,以绝大的毅力,静守自己的闲静岁月。<div>我们也曾向往返璞归真的生活,但真正能付出大毅力者,寥寥无几。让我们向罗布人致敬,祝愿世间最淳朴的这群人,能永葆纯真。</div> 再后来,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渠犁国(今尉犁)改道南流,楼兰失去了灌溉用水,草木逐渐枯死,水里的鱼儿越来越少。于是,罗布人开始溯流而上,来到喀拉库顺湖、台特马湖一带寻找“阿不旦”,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开始与外界交往,进入了“刀耕火种”的新时代。他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打鱼,有时也在洪水退去的土地上撒一把麦种或苞米。 罗布泊人村寨信仰的图腾。<div>如今尉犁县境内的罗布人,经过了许多颠沛流离,他们终于在尉犁县的喀尔曲尕、墩阔坦等地找到了新的“阿不旦”。这里位于塔里木河中游,每当洪水来临,低洼的地方便是一片汪洋,绿洲、岛屿星罗棋布,罗布人出门便是水,聚会、走亲戚只坐卡盆。那时,芦苇荡荡,水道如网,人在水中行,歌在空中飘……<br></div> <div>右上角的小图显示库尔勒市在新疆的中心位置。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图片中有两个“阿不旦”。</div>"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又称“死亡之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2022年是塔里木河近十年来水量最大的一年,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形成众多湖泊,场面蔚为壮观。 干旱断绝了绿色,风沙掩埋了文明,罗布人了跨越了唐、宋、元、明等朝代,出现在世人眼前的时候,已是清朝中期。 现代文明的冲击让罗布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从原始部落直接跨越到了“地球村”时代,闪电般地与文明社会缩短了距离。一位多次深入南疆的摄影师2014年拜访罗布人村寨,他看到一位罗布人老者坐在自家门口,热情地对他打招呼,虽然听不懂,但倍感亲切,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举起了相机。可是随着“嚓咔”声落下,原本慈祥的老者却立即站了起来,嘴里蹦出一句并不熟练的汉语:“拍照10元,谢谢!”。 <div>罗布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摩托车、皮卡车、彩电乃至电脑,都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那些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就会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是他们也在现代文明的旋律中走向富强,过上了更好的日子。<br></div>新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而罗布泊更因为楼兰古国的发现,再加上彭加木、余纯顺的科考探险,而一步步被揭开神秘面纱。<div>你不要吧罗布人村寨当罗布泊吧?这里刚刚是罗布泊的边缘!</div> 西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6年),古楼兰人迁都于罗布泊南岸的伊循,现称米兰,千百年来,罗布泊在沙漠的逼迫下面积不断萎缩。1972年,罗布泊滴水无存,变成了白茫茫的盐碱壳地。<br><div> 驻守在罗布泊边缘的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官兵和罗布人共建新的家园,橄榄绿成了罗布人今天心中的新绿州。面对一片沙海,热合曼老人讲述楼兰王国昔日的美丽。<br>2003年罗布老人热合曼阿不拉109岁,同武警官兵们从若羌县米兰镇乘上越野车,经过一天的艰难历程,到达了他的出生地——考纳阿不旦。热合曼老人在废墟间左看看、右瞧瞧,百感交集。靠墙边有一捆扎绳,他告诉人们,这绳子是用当地的罗布麻搓成的,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br></div> 老人还记得罗布人荡舟湖上的生活:罗布泊还没干涸时,米兰镇三面环水,草木茂盛,野鸭飞起来把半个湖面都盖住了;湖边的芦苇,长得足有椅子腿那么粗……当时,阿旦河(依列克河)里的鱼也很多,甚至可以拿木棒去打鱼,一条大鱼要三四个人才能拖上岸。那时喀拉库顺湖畔(即罗布泊)丛林里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热合曼老人还见过现在已经绝迹的新疆虎(也叫罗布泊虎)。<div>109岁的热合曼阿不拉,是罗布人的“活化石”,享受着政府每月200元的特殊津贴。他逢人便说他的一群兵“孙子”——被武警部队评为拥政爱民先进集体的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二支队三大队官兵。16年来,官兵们与老人结下了浓厚的情谊。<br></div> <div>三大队有一匹“军驴”,已经有14年的“军龄”了,这头驴就是热合曼老人十多年前送给官兵们的。支队政治处主任边春元担任三大队教导员期间,还专门派人对老人进行定期护理。那头军驴也成了联系老人和“兵孙子”们的一个特殊的纽带——战士们每周都要定期给老人送粮送菜送水,忙的时候战士们去不了,“军驴”自己就拉着车从阿不旦路把东西送到老人家,等老人取掉东西后,然后自己又沿原路返回。“老驴识途”哦!<br></div><div>有一次战士们像往常一样,把米、面、西红柿给“军驴”驮上。没想到“军驴”这一去很久才回来,米面还在车上。看到“军驴”在院子里不停地打转。大家感到可能是出了什么事,急忙赶到老人家,发现老人发高烧卧床不起,连忙把老人送到医院,使老人很快得到了康复。<br></div><div>198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罗布人兴建了民族新村,通了自来水,罗布人孩子免费入学,有10多人考上了大学。在36团资料室记载罗布人有6人当上了连级干部,该团原副政委买买提乌斯满也是罗布人。据说,他是现代生活中职务最高的古楼兰人后裔。<br></div> <div>内地公园里常见的黑天鹅戏水,在沙漠海子里也游得悠然自得!</div>世界那么大,美景那么多,旅行的路上,那些壮观的地质地貌,那些罕见的生物,那些平时难以触及的世界,一一将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享受。 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的三三两两的胡杨树。胡杨宁静地伫立在星罗棋布的海子旁,海子边是草木搭建的小屋。<div>但当你开始去旅行,走出身边的方圆,走出熟悉的这条街,走出熟悉的这座围城,你会发现,远方,还有个更大的、未知的世界。<br></div> 别具一格的凉棚。 湖边常常伴生着一簇簇的红柳和芦苇,村庄里大大小小分布着很多口池塘,有的池塘快要干涸了,有的却如碧玉。<div><br></div> 罗布人村塞导览图。 塔里木河是中国的第一大内陆河,被誉为塔里木盆地“母亲之河”,全长2137千米,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汇合而成,是新疆的母亲河。<br>塔里木河在巴州境内有766公里,中下游大部分在尉犁县域内。其干流支汊纵横,水网密布,素有“脱缰的野马”之称。<br> 这里,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塔里木河相依相偎,一个是残酷的吞噬生命的,一个是给生命带来生机,看似天敌般的两种融合,却创造出生命的奇迹。<div>塔里木河的河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有了生命和绿洲。曾经的罗布泊是塔里木河的最后归宿。上世纪初罗布泊还没有干枯的时候,罗布人还能打到50斤的狗头鱼。塔里木河下游已经干涸了30多年。<br></div> 罗布人长寿帽。毡帽上狭下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低温下,正常狩猎、捕鱼、放牧、抵御外来寒冷的侵袭。<br>尉犁的“罗布人形象代表”肉孜·沙迪克。2005年沙迪克老人去世,终年104岁。主食以鱼为主,富含蛋白质,少了些脂肪,鱼肉鲜美又很松散比较好消化,据说日本人吃了几千年的鱼,据说多吃鱼的人很容易的长寿,大家要多多吃鱼呵!<div>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的转变,罗布人还能否保持长寿还真难说。</div> 罗布人祭坛。<br>罗布人的生活是悠闲的。他们打鱼狩猎,但不会无休止地索取大自然,一般不把鱼类打干净,以便让水簇繁衍生息,也不打已孕的母兽,表示对生命的教畏。早期的罗布人不太笃信宗教,除敬畏天地、敬畏日月,顺应自然,其它一切也就随遇而安了。<br>眼前的这片祭坛,是罗布人后裔的作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太阳和八个星星”。中间堆一个高大的土台,象征着太阳和男人的阳刚;四周堆起八个矮小的土台象征“生育”、“婚姻”、“祖先”、“大鱼”、“洪水”、“大风”、“疾病”和“平安”。罗布人每年都来祭祀,祈求能打到更多的鱼和猎物。 目前在村寨南端40公里处发现了储量3000万立方的油气田,现已开钻。罗布人村寨这预示着罗布人村寨的旅游开发建设,将会成为塔里木河畔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村寨里处处都是黄沙的颜色和原木的颜色,在这里,仿佛时间已经凝固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年轮不再转动。 胡杨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能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以及严寒和酷暑的打击而顽强地生存,又被人们称为"沙漠英雄树"。人们这样赞美胡杨:<div>活着昂首一千年,</div><div>死后挺立一千年,</div><div>倒下不朽一千年。</div><div>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胡杨在朝霞、夕阳的照耀下,它的千姿百态显得更加文雅优美。</div> 这是亿年前的胡杨树,直径约4米,胡杨树化石,胡杨硅化木。<br>这个高台上的树根是胡杨的硅化木。硅化木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有的成“石”,有的成“玉”。总之价值不菲弥足珍贵。硅化木形成于1.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树木因突然因素被迅速埋在地下,然后被二氧化硅替换而成树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细微之处分毫不差。<div>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亿万年前的茂盛植物变化而来!</div> 太阳餐厅。 红柳遍地生根、开花、结果。沙丘下的红柳,根扎得更深,触须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能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老百姓又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为沙漠盐碱地造林树种。 一首罗布人的民谣“阔夏克”唱词:“高高的天空没有云梯,宽阔的河流没有桥梁,全世界都能为我作证,除了你我没有什么可以依靠。”对于罗布人来说,芦苇葱郁,胡杨繁茂,烟波浩渺的阿不旦是他们的 “伊甸园”,是他们内心永远的依靠和希望。<br><br> <div>罗布民歌世代口头传承,大都以爱情为体裁。比如《心爱的姑娘》是这样唱的:我从喀尔曲尕来,像鱼在水中畅游。自从见到了你,我无法入眠。心爱的姑娘,因为路途迢迢。天上的月亮啊,带去我深深的祝福。我心爱的姑娘,你是我心中最明亮的月光……唱罗布民歌,男声一般低沉粗犷,嗓音厚重,有时极其高亢洪亮;女声悠扬婉转,清脆细腻,有时音域宽广节拍拖得很长。<br></div><div>尉犁县又名"罗布淖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罗布淖尔民歌是典型的中华文化融合的产物。“唱起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他就像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小伙儿。”在新疆尉犁县,人们乐于这样评价51岁的吐地·尼亚孜——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传承人。<br></div> <div>阿不旦广场,巨大的停车场。</div>聆听一首当地的罗布淖尔民歌,激荡着心灵深处的诗和远方,感受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自然风光,窥探着自然界原汁原味的秘密。蜿蜒的塔里木河、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茂密的胡杨林……罗布人村寨景区为你解读中华文化的密码。 胡杨萧萧,大漠绵绵。眼前这座村寨可以说,是大美新疆美景浓缩的精华。世界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加之极具西域风情的罗布文化,一个村寨,多种感受,堪称完美! 如果你的故乡没有冬天,第一次看见雪,你也许会开心得像个孩子一般,在雪地里奔跑,打雪仗,搓雪球;<br>如果你的故乡没有大海,第一次见到海,你也许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原来“海阔天空”,是这样子的美丽;<br>如果你的故乡没有沙漠,第一次看见荒凉的沙海伴着宁静碧绿的池塘,你也许会惊叹无比,怎么会有这样的奇景…… 很多时候,人容易在舒适区里,越陷越深,习惯了朝九晚六,习惯了为了活着而活着。但不旅行,不去尝试,人生其实还有很多种可能。<br> <div>我们没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旅行,可以增加你生命的宽度,延展你生命的厚度。岁月在流逝,容颜也会老去,只有那些随着年岁的增长,见过更多的风景,经历更多的故事的人,才会抵住时间的侵蚀,会变得愈发动人。<br></div><div>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整个村寨的主体,塔里木河是罗布人的生命之源,胡杨树是村寨的守护神,神女湖是罗布人的明镜。<br></div>去罗布人村寨旅行吧!不要等到真的老到走不动了,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