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書《離騷經》

折磨你

<h3>在清代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收藏家”,他不是安岐,也不是高士奇,而是乾隆帝,乾隆身为清代君主,内府中藏有诸多绘画与书法真迹。</h3></br><h3>像广为人知的《快雪时晴帖》、《伯远帖》等等都有他的题跋与印记,但也有一些他钟爱的“秘宝”,曾“私藏”一生从不轻易示人。</h3></br><h3> <h3>例如米芾的《离骚经》就是其中之一,此作内容是爱国诗人屈原写的长诗《离骚》,主要表达自己的清正理想与祈愿,抒发爱国之情和对人民的关心。</h3></br><h3>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由31岁的米芾进行抄写,可谓达到“诗文双绝”之境,全文共计2492字,卷长为10米多,单字大小约为3厘米。</h3></br><h3> <h3>卷中字体端庄秀丽,行书与楷书相杂,用笔精细工整,字字精炼优美,点画姿态各异,上下两笔顾盼生情,气韵上畅通连贯,每一个笔画都了然于胸。</h3></br><h3>似有一气呵成之感,笔势劲健清丽,有着力量之美,蕴含者魏晋的秀逸清润之美,与他之后洒脱无拘束的用笔相比,此作风格在“米书”中极为少见。</h3></br><h3> <h3>字字精准严谨,可以帮助初学者建立行书法度,不会让大家产生临摹后期作品,而带来的飞浮感,充分领悟到古人用笔之妙,所以乾隆才会爱不释手。</h3></br><h3>并在卷末题跋曰:“……此册殆兼有其美,余固以端流丽目之。石渠宝笈藏米书多矣,无出此右者,即以米书论亦当推为后来居上”。</h3></br><h3> <h3>卷首还有他的大字题跋“得超中外”四个字,就连明代官员李东阳也评价曰:“南宫书,东坡称为超逸入神,今观其温润缜密乃如此”。</h3></br><h3>米芾这卷《离骚经》虽然与他后来沉着痛快的风格有别,但是这种温润流美之感,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加容易把握,时常临摹,可以让书写更加灵活。</h3></br><h3> <h3>对于字体的美感产生一个初步把握,领悟到书法艺术的魅力,打下“师法古人”的深厚基础,这样在临摹晋唐法帖时就能有法可依,使行书做到“形神兼备”。</h3></br><h3>并且卷中的墨色与用纸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米芾的用笔变化、点画虚实、粗细等细微之处,是行书入门和精进的绝佳法帖。</h3></br><h3> <h3>此作在千年之间一直流传有序,后来被一位民间藏家买走,一直存于私人藏馆,美国的一个博物馆当时也想收购此作,遭到拒绝。</h3></br><h3>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是一卷极为罕见的“珍藏本”,如今见过的人不到两成,曾被专家鉴定为真迹,甚至给出估值称此作价值一亿多。</h3></br><h3> <p class="ql-block">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