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方塔高高耸立,四遭是一个面积硕大的长方形广场,铺设整齐的花岗岩石板路。数百年的风化雪蚀,表面坑坑洼洼。隙缝间长有小草,绿色中泛着浅黄色,很具沧桑感。</p><p class="ql-block"> 望去,《天妃宫》的高台座基更为抢眼。这高平台好似不是人工垒砌,而是直接从地下上升起来一般。树木是如此地茂密,浓绿吞噬了这巍峙的大殿。仅露出一点人字屋侧墙以及平崭的瓦片。墙红、树绿,万绿丛中一块红,特别地挑眼。</p><p class="ql-block"> 《天妃宫》的正南耸古墙一堵,三十多米。底部贴面砖、上黑瓦盖顶。中部雪白的墙面,嵌一块块铜宣板。上雕松江历史的名人、轶事。</p><p class="ql-block"> 照壁,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有部分,明朝时期特别流行。一般而言,是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因而有了祸起萧墙之说。</p><p class="ql-block"> 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已宅中不断有鬼来访,故砌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据说,小鬼只会走直线,不会转弯。有了照壁,只能无奈而退。另有一种说法,照壁是受风水学说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人称“影墙”或“屏风墙”。</p><p class="ql-block"> 照壁形式多样,有一字形、八字形等。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有简朴、有豪华。后者装饰很多吉祥图纹的砖雕。比如“松鹤延寿”、“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也书有“福”、“禄”、“寿”等字。</p><p class="ql-block"> 正对方塔北侧有照壁,原为明代松江府城隍庙门前的屏风墙。庙宇被毁,清除了破砖残瓦就成了一片空地。照壁幸存,似影孑身单的孤儿,冷冷寂寂地耸立在这空旷之中。</p><p class="ql-block"> 照壁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宽六点一米,高四点七米。由近百块细泥青砖精雕拼接而成,极具艺术价值。上刻走兽、树木、花卉、珍宝物等。中间刻一巨兽,长鹿角、狮尾、龙鳞、牛蹄。张大口、露尖齿。睁铜铃双眼,一副凶猛功态。</p><p class="ql-block"> 此兽名“贪”,俗称“四不象”。它贪得无厌,在海边看见红日,猛扑过去、坠海而亡。“贪”的典故,启迪世人。《方塔园》的照壁,是国内留存最古老、最精致、最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作品之一。 照壁上的“贪”,有警示意义。 史记记载,明清时期,凡到松江为官者,必到此祭拜。时时告诫自已,为官一任,廉洁奉公。不贪赃枉法,造福一方百姓。</p><p class="ql-block"> 自古,国人崇尚从善、慈悲为怀。放生,即是践行此种理念。放生,指把捕获到的(或购买到的)鱼、龟、鸟等动物放归自然。有人总结放生的十大动德:无刀兵劫、集诸吉祥、长寿健康、多子宜男、物类感恩、无诸灾难、得生天上、四季安宁、永远福寿。 </p><p class="ql-block"> 照壁前是放生池,青砖砌垒,呈长方体。碧水清澈、漂浮青莲。这水池,自古以来,多有从善者在此放生,传承着中华民族从善如流的美德。</p><p class="ql-block"> 近松江,清晰可见方塔的倩影。近望,仰头,塔顶高耸云端,令人眩目。从园内东南角远眺,《日月湖》,一泓碧水,倒映着方塔的倒影。于是,地上、水中,两塔相映,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幻?胜似天庭美景。</p><p class="ql-block"> 方塔原名兴圣教寺寺塔,由寺僧募款捐建。外形四方,俗称方塔。有九层,高四十二点五米,伟岸雄壮。砖木结构,头出檐,飞檐翼角。瘦塔身,应袭唐代砖塔风格。每层四面开壶门,门内通道、上施叠涩藻井。</p><p class="ql-block">作者:陆剑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