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5至6日对元亨公戍边辽东落脚之地——连山关镇(村)考察之后。得到本溪市图书馆孙女士的大力支持,向我推荐了一位徐春发先生编著出版的《“万两河”文化》一书—连山关镇踏查笔记。经与徐春发先生联系,并对连山关镇的有关历史文化进行了介绍交流,通过交流对连山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全面了解连山关的具体情况,徐春发先生特意赠送《“万两河”文化》—连山关镇踏查笔记一书,书到后经过认真阅读,对连山关的基本概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受益匪浅,现将徐春发先生此书之中有关连山关的史料等,摘录有关部分转发给各位卞氏宗亲,便于了解明洪武(1389一1399年)年间元亨公戍边辽东——连山关落脚之地的实际概况和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连山关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万两河”文化</p><p class="ql-block"> ——连山关镇踏查笔记</p><p class="ql-block">作者:徐春发 彭少华著</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历:徐春发,男,满族,本溪市南芬区郭家办事处解放村人,1953年出生。读书、当兵、参加工作,从事20多年党的宣传工作,2012年退休。曾参与市社科联多项课题研究,连续三届获本溪市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并被聘为市社科联、市图书馆特约研究员。</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历:彭少华,男,满族,本溪县连山关镇中河村人,1943年出生。本溪师范学校毕业,在本溪检察系统工作,任本溪市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2002年退休,现任本溪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徐春发(左)在与村民们交谈</p> <p class="ql-block">摩天岭林业技术员王守东(右一)在向徐春发(左一)介绍遗迹情况</p> <p class="ql-block">徐春发(右)和向导在认真观察遗迹</p> <p class="ql-block">徐春发(右)在苏家村与村民交谈</p> <p class="ql-block">连山关简介</p><p class="ql-block"> “万两河”是本溪市第三大河流细河的上游,因为该河段产金子,历史上人们传说每天能产万两。所以,当地人就叫它“万两河”。历史上的传说,都是有着美好愿望、善意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祈盼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表露出来的、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一种满足、一种慰藉:还有着那一份充满快乐、甚至是喜悦的心境和精神上的大餐。</p><p class="ql-block"> 细河,发源于丹东市凤城界青城镇白云村的白云山下,流经连山关境域。因此,多少年来连山关这个地方也就成为了“万两河”、乃至细河在这一地段的代名词了。</p><p class="ql-block"> 说到连山关,从古至今那可是个知名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商王朝的重臣箕子,因不满纣王的暴虐,带领五千中原人去了朝鲜那个地方,在辽宁这个地界上,中原人要想去朝鲜,这里就是必经之路。因为从辽西到辽东,再从辽东到朝鲜,这段路必然要经过连山关。因为这是一条最捷径、也是最好走的一条路。</p><p class="ql-block"> 到了战国时期,燕国占据了辽东,设郡于襄平(今辽阳的老城),此地距连山关约50公里。从连山关域内出土的古钱币,上面印有襄币字样,及发掘的汉代古墓、出土文物等都可以认证,此地早已有了人类居住,与襄平之地已有了一定的往来,并为襄平郡所管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之后的汉代,在辽阳与连山关之间又有了居就县,不论是从体制上、管理上,居就县、连山关,就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隋炀帝四次出征高句丽,每次都是几十万大军;唐太宗征伐高句丽,也是亲率几十万大军,都是经过连山关之地。在连山关的棒槌岭村,传说唐太宗曾在此题字,并雕刻在山崖上。还有距棒槌岭很近的关马地,传说当年唐太宗带领大军在连山关修整时,把所有的马匹放在关马地喂养,久而久之,就叫官马地了。传说也好,曾经有过也好,都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此地设关隘,派兵驻守,此地也就正式成为了中国通向朝鲜的一条重要通道(也称古道),也成为了民间往来、经济交往的一条驿道;此地也成为了中原的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一个屏障了。</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清初的王爷多尔衮亲自到连山关迎娶朝鲜的王妃,其人员之众、场面之热烈,成为了一段最美好的历史佳话。</p><p class="ql-block"> 还有近、现代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抗日战争,此地都是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大小仗打过N次,中国都是以失败告终,而唯独连山关的战场,确是胜利之战,是甲午战争中唯一的一场胜仗;就连日俄战争,连山关都是重要的战场,而且日本军队的司令部就设在了连山关;日俄战争后,连山关也就成为了日本军队入侵中国的交通要道和重要的战略基地了。</p><p class="ql-block"> 从地理上看,连山关是个多山之地,东西向、南北向的两条大山脉、大山谷,构成了这个地区的主要框架。因此,这里也就自然形成了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也是人类居住的好地方了。世世代代的连山关人,在这里生息、耕作、繁衍,建设家园。二千多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人文史实、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人让中国的大地上,变得生机勃勃、广袤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文化(精神)生活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焦点。因为文化(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化(精神)和物质它们是彼此相互伴生、相互依存、相互协调而发展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挖掘、抢救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因为历史越久远,挖掘、抢救历史文化的难度就越大。更主要的还是一个担当和认可的大问题。这对笔者来说,真的是义不容辞、自觉使命。笔者就想用微薄之力,为家乡、为这个社会做点事儿。一种紧迫感时不我待。</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来,通过笔者的民间踏查,寻觅当地老人,看到他们满是皱纹的脸庞、装满着深刻记忆与智慧的大脑,慢慢的打开旷日的闸门,讲诉祖辈传下来的历史故事、讲诉所见所闻;去深山、去田野、去河边寻找故人留下的历史足迹、遗物、遗迹;去档案馆、去图书馆、去资料室翻阅尘封的档案材料,去翻阅史书、志书,在字里行间中寻找久远的油墨印迹芳香、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阅读,这是多么有情致的事情,这是多么高尚的事情,这又是有着多少惬意、有着多少低级趣味的事情呢。</p><p class="ql-block"> 只要你去做,只要你努力,您就会克服万般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相信,留下的就是一份最厚重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留下的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滿满的深厚情谊;留下的就是一部倾尽情感和表达浓厚内心积淀的历史文集;留给后人或这个社会、留给家乡的,就是无价的宝贝、无形的资产。</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脚步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笔者 2018年10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连山关建制情况</p><p class="ql-block"> 本溪县境处于辽宁省的东南部,在本溪的正东方。连山关镇在本溪县的南部,东邻草河口,北邻下马塘,南邻丹东市的凤凰城,西邻辽阳市的辽阳县。。</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连山关镇历史悠久。</p><p class="ql-block"> 连山关的历史沿革基本上是和本溪县的历史沿革同步。</p><p class="ql-block"> 夏商周之前还是处于原始及奴隶制阶段。进入夏商时期,连山关分别属于青州、营州所辖。</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连山关地区属辽东郡襄平县。宋理宗二年(1229年),朝廷在连山关设驿站,隶属辽东道宣慰使管辖。元代在连山关设置驿站。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在连山设置驿站,配驿夫120名。明景泰六年(1455年),明代将驿站改设关口,称“东关”或“东山关”。连山关东南的棒槌岭形如马鞍,两头隆起,中间凹下,好似两山相连,始改称连山关。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又将关口改为驿站。连山关驿站归盛京兵部管辖。清朝后期,连山关归属辽阳州管辖。</p><p class="ql-block">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本溪建制时,划辽阳东境一百多里数十村,并凤城县东北角赛马集十多村归属本溪县。又划兴京县(现在的新宾县)西南路的碱厂、杉松河、马城子等二十三个村归属本溪。这样,就把新宾、凤城、辽阳三县的边远地带划归本溪县,县治属地初时为牛心台,后迁入本溪湖。当时的连山关属辽阳所辖,也就是说连山关是从辽阳划归本溪的。</p><p class="ql-block"> 以上两千多年的历史概况,归纳起来,就是这一大段的时间内,连山关同本溪县一样,一直都为辽阳所辖,不管是襄平郡,还是辽阳县、辽阳州、辽阳路、辽阳府。</p><p class="ql-block"> 建制当时由奉天府辽阳州管辖。民国元年,奉天府改为奉天省。本溪县直属奉天省东边道(道治所先在新宾镇,后移到凤凰城),连山关自然就归东边道所辖。民国十七年,张学良和蒋介石合作,南京政府将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命名中包含着辽河流域从此安宁的意思)。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1932年3月,建立伪“满州国”。又将辽宁省改为奉天省。本溪县仍属奉天省管辖,县地仍在本溪湖区,连山关同为奉天省所辖。1945年9月3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结束了。辽宁名恢复,本溪县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接管。1949年5月,辽宁省与安东省合并为辽东省(辽宁西部成立辽西省)。本溪县划辽东省领导。</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 连山关镇位于本溪县南部,地处北纬40度57分,东经123度45分。东与草河口镇相邻,南接凤城市北界,西接辽阳县,北与下马塘镇毗连。镇扯连山关距县城小市89公里。现辖黄岭、棒槌岭、摩天岭、石哈、刘家、新开、中河、苏家8个行政村,80个村民组,4个居民委,全镇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14.4公里,全镇总面积203.39平方公里。沈丹铁路、沈丹高铁、沈丹公路304线,沈丹高速公路通过境内。沈丹铁路设有连山关车站。</p><p class="ql-block"> 建制情况(略)</p> <p class="ql-block">连山关</p><p class="ql-block"> “连山关”即是个地名又是个关隘的名字。它是本溪县下辖的连山关镇、又下辖的连山关村,就是这个地方,早在明清的年代(甚至更早),这里还下辖着一个辽东地区的重要关隘,那就是闻名的“连山关”。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古籍、善本、志书又是怎样记载连山关的呢?</p><p class="ql-block"> 清初沿革地理学家和学者顾祖禹在他的《方舆纪要》中记载:“连山关,均有连山因名。朝鲜入贡之道也有关,……设兵戊守。”大清时,废掉此关口,另设驿站,置有站长,驻站丁、驿马等。</p><p class="ql-block"> 《奉天通志》中记载:“连山关旧为朝鲜朝鲜人中国之孔道,明设关于此,曰连山关。”又云“连山关,辽阳城东南一百八十里,朝鲜入贡道也,以近连山,故名。”</p><p class="ql-block"> 《本溪县志》记载:“连山关附近山岭连绵,只有一凹断下去,古时在这里设了一道关口,这就是连山关得名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清实录》中记戴:“顺治七年(1605年)摄政王率诸王大臣至此,迎接朝鲜送亲福金妃子”。</p><p class="ql-block"> 日俄战争时,日军师团司令部曾设于连山关。</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有关“连山关”的文章,写有很多,如:此关是中原通往朝鲜的古道、古驿站;晚清将领聂士成在连山关附近的摩天岭大败日军,将日军赶出了连山关;清初的皇太极时期,恭亲王多尔衮在连山关迎娶朝鲜的王妃……人们就是通过文章介绍的一些客观现象、历史故事等,更多的知道了连山关、了解了连山关。2015年的初秋,笔者前往连山关,去寻找早年关隘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离镇中心2公里左右、靠近河边的一个村子。再往前就是原棒槌岭村,现在的连山关村村部及部分村民组,都在此地。说到连山关,顾名思义,先有连山后有关,没有连山又哪来的关呢。古籍中所记载的连山,就是在“关”东处的棒槌岭,该山岭一直延伸到“关”口的地方,岭形连绵如马鞍,两端隆赵,中部凹下,好似两山相连,故称连山。所说关隘,就是棒槌岭方向来的大山,到河边时是越来越低的走向(过去称为老街里的地方),只是在缓坡的中间地带开出一条路。就是这条路,是古代中原与朝鲜连接的重要道路。当年的隋炀帝亲率几十万大军、唐太宗率领千军万马征伐高句丽,走的就是这条路。</p><p class="ql-block"> 古代时,凡是叫关隘的,大多是城墙下边留一个通道。从资料中得知,连山关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既然有关隘,就要有军队把守,有军队就要有兵营。连山关不但有兵营,还有驿站。</p><p class="ql-block"> 连山关驿站</p><p class="ql-block"> 据《本溪县志》记载:今县内连山关经棒槌岭村,还有大高岭主峰摩天岭,为县内南部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向来都是朝鲜与中国的交通要塞。金太宗六年(1229年),在连山关设置驿站,隶属于辽东道宣慰史(司)。驿站传递官方文书及来往官员途中住宿和换马。元代设置驿站,明代设置关口,称“东关”或“东山关”。1455年(明景泰六年)后因关口东南的棒槌岭,形如马鞍,两头隆起,中间凹下,好似两山相连,始称连山关。清代建驿站于此,驻有官兵,接待朝鲜入贡使者,勘验驰驿差负,传递各类文报。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秋,辽东设马驿14处。连山关配驿夫120名,官马30匹,驴10头,以垦植近旁田地维持自给。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清朝在盛京至凤城间,沿用元、明时期与朝鲜往来的驿站,共设8站,归盛京兵部管辖。连山关站上至甜水站40里,下至通远堡50里,初设领催员1名,兵士9名,后改设驿丞1名,额设兵丁134名,马13匹,屯耕地688垧。站内建驿舍,供过往官员食宿。其中设正厅上房等房间,接待“品官上客”,进贡使者。清代以来,凡出差过驿者皆须验邮箱。邮箱分3种。即官员过驿,给验“勘合”;兵役过驿,勘验公牌;驿递文报,盖验“公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