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红山人

素年

<p class="ql-block">寻根之</p><p class="ql-block"> ———红山人</p><p class="ql-block"> 30多年前的一桩考古发掘,让一个不起眼的小山丘轰动全国乃至世界,它就是牛河梁。</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长烟飘荡在牛河梁上空,使牛河梁这块圣地大显灵光的便是埋葬在地下五千年之久的红山人!</p><p class="ql-block"> 牛河梁位于辽西建平与凌源交界,横七竖八、沟壑纵横,看似贫瘠的土层之下,却埋藏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它将华夏文明向前推进了几千年!牛河梁亦被称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牛河梁出土的庙、坛、冢,让考古界专家激情澎湃,孜孜以求,问鼎寻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 虽然五千年前的红山人终将尘归尘、土归土,而其精神和文明却引无数先贤、学者,不懈的探索与求证,穿越古稀,体会红山人是如何文明地生活,耕作、狩猎、玉石打磨、祭拜,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寒冷的冬季,他们以兽皮遮体,篝火取暖,粟米、兽肉充饥,最长寿命也不过三十几岁,然而他们却把生命和文明完整地交给了后人!</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大辽西的建平县富山乡的牛河梁上,发现了女神庙和数十处积石冢古墓群,还有方形石砌围墙遗址和大量文物,经过严格缜密考究,红山文明惊世骇俗!</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久旱逢甘霖的上午,我们一行十几人走进牛河梁,共同领略先人的智慧和文明,陶冶红山女神具有的母系威严和广博之爱。瞻仰先人跪拜时的肃穆、再现红山人生产生活的情境。</p><p class="ql-block"> 透过牛河梁苍松翠柏的掩映,宏伟、庄严的保护式建筑,似乎让我看到了坚固的城堡、庄严的宫殿、神圣的祭坛、精湛的古庙,和质朴的人们,没有纷争和抢掠,在女神的统领下,他们善良、规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展出的随葬饰物(比如玉镯、玉坠等)不难看出,红山人爱美之心定人皆有之,女为悦者而容,也许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有了爱情。</p><p class="ql-block"> 具考证,玉原石都是来自辽东岫岩。400多公里的行程,没有交通工具赤足裸体的红山人是如何把玉石搬运而来的呢?又是如何构想打造出如此抽象又精美的玉猪龙呢?女神头像的一只眼球也是岫岩玉雕。</p><p class="ql-block"> 走进展厅,目不暇接,器皿、彩陶、泥雕、古针、玉器、石器,无不体现红山人文明生活之场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枚与真人尺寸相仿的女神头像,部分学者推测那是生育神或地母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母系社会的具体表现。红山人仿照真人形象所制,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特征,女神陶塑脸型为标准的“盾牌型”脸,飞扬眉、杏核眼、吊脚目、蒜头鼻、薄唇抿嘴、大耳有廓,稳重而又威凛。 那双闪动灵光的玉目,似乎在吐露,还有更深邃的故事期待后人发掘…</p><p class="ql-block"> 众人皆知的玉猪龙已成为红山人智慧和骄傲的象征,巧夺天工。</p><p class="ql-block"> 红山人对死亡应该有着敬畏之心吧,通过罗列的积石不难想象他们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诠释了千年文明!</p><p class="ql-block"> 积石冢古墓群规模庞大,青石磊磊、白骨排排已成为历史见证,魂烟缕缕已化作文明之花,红遍祖国历史长廊。 </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见、所闻,仅是冰山一角角,但我庆幸生在华夏,长在牛河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