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董荣璨博士,198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和作曲系,后任职于上海乐团。1985年赴美后获得了作曲硕士及音乐教育博士学位。现为美籍华人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美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985年12月,董先生单身前往美国留学,按当时政策,只能兑换40美金作为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赴异国他乡,在美国的头五年中,身在纽约大都市,打着社会最底层的工,送外卖, 洗碗,當搬运工,路边看摊子,照顾老人,肉店伙计,杂货店打六合彩,三明治店,大楼清洁工,夜总会弹琴等等全都干過,终于站定了脚跟,坚持了下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992年9月26日晚上,「董榮璨個人作品演奏會」在百老匯的卡內基音樂大廳進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当初因送外卖曾被车祸撞成肩膀骨折的他,接着又在2000年走进卡内基音乐厅演奏了他的浪漫钢琴专场音乐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大家知道,卡内基音乐厅的建筑采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风格,并有号称世界一流的音响设备。音乐厅建成后的首演式上,由柴可夫斯基担任客座指挥,吸引了全纽约的名门雅士前去观看,据说当年参加首场演出的观众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步下马车进入大厅,由此可见当日演出的盛况。多年以来,纽约爱乐乐团一直在此演出,指挥家包括托斯卡尼尼、斯托科夫斯基、布鲁诺·瓦尔特以及伯恩斯坦。</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能够在这里演出或登台亦成为跃登古典与流行音乐乐坛成功的标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992年9月26日晚上,「董榮璨個人作品演奏會」在百老匯的卡內基音樂大廳進行。紐約的《每日新聞》評論這場音樂會時說:「整場音樂會曲目佈局緊密,感情起伏懸殊層次清晰,引人入勝。」演奏樂團負責人佩切克戴拉瑞發表談話稱:「我所聽見到的現代作曲家的整台作品能夠激起台上台下如此一致的喜愛和熱烈的反響,這還是第一次。」</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成功背後,董先生付出的艱辛難以尽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把打工挣钱付学费看做比一切更重要的董荣璨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才华,在1989、1990年两届纽约马克.布朗茨威克青年作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向组委会提出了不要奖金,只想把阔别多年的父母接来见面的愿望。母亲看到他住在类似于仓库的地下室里生活极其艰苦,于是留下来给温州福州新移民衣厂女工们看护众多孩子来支持他的音乐生活。一年后一场灾难发生了,1991年10月7日,纽约的《世界日报》地方新闻头版刊登了大标题:“雨天路滑过马路,两老一死一重伤”的不幸消息。董荣璨的母亲送人回家时,遇上了车祸。奔到医院,母亲被撞得不成人样昏迷了三天,他哭着扑倒在母亲身上,说:“妈妈,你为我受苦,等你病好了, 我们就回中国去,美国我们不呆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可是,他决心要圆自己的人生梦,“我要让美国人知道,中国也还是有作曲家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浪漫”充满着这位音乐家的人生,“爱国”情怀流淌在这位社会活动家的血液里。在传奇和艰难的人生中,他创作的作品为人民大众所想,向老百姓吐露心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他奔赴一线,创作了反映灾区百姓感情的泣血作品,2009年又只身回国,在灾区组建了100多人的舞台,慰问灾民、武警官兵,被上海音乐学院网站称为“人民音乐家”;《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5.12 和6.2)大篇报道了这位特殊的音乐家:董荣璨-一个美籍华人的中国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在鲜花和掌声中,在众多的媒体报道的时刻,董荣璨改行下了海,下了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商海,组建了以董先生为会长的美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协会成立后,在中国大使馆/领事馆的指导下,先致力于宣传旅美中国艺术家们的表演艺术,推崇中国文化在美国主流社会占一席之地。后来,又转向为着重开展中美两国间的国际文化交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协会参与、促进美中之间的文化、艺术及合作发展,为中美两国间就涉及共同利益的文化艺术领域提供了交流平台,并与中国相关组织就共同事项进行紧密合作,起到了政府和民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有利的推动发展了中美两国间具有建设性的艺术合作关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美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曾多次参与主办了两国间的大型公益性文化艺术项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拍摄:顺其自然 悠然过街 余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