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古城游—武家大院

梦里徽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家大院,是广府古城遊的第二站。在从武禹襄故居到武家大院的途中还一直在想,都是“武”字打头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究竟是什么关系,来到武家大院听了导游的讲解和亲身感受,疑问迎刃而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武家大院,你会立即感受到,无论从占地面积、建筑规模、文化品位、皇家敕封等级等,武家大院都比武禹襄故居要高出许多。免费为游客讲解,也是武家大院的一大特点,面对建筑重重叠叠、小巷曲曲折折的深宅大院,一座文物古董琳琅满目的博物馆,没有导游的讲解是不能够深入了解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家大院门前的导览图上就有介绍,导游在讲解过程中也做了说明:武家大院,也就是武汝清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武氏三兄弟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为侍奉高堂老母而设计建造的。大院坐北朝南,有大小院落10余处,屋舍140余间,总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是一处青砖灰瓦、古香古色的高大院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家大院现存建筑为三路南北中轴线布局,主体建筑为二层楼阁,大院规模宏大,工艺考究,木雕、砖雕雕刻精细,主题多取材于民间典故,是广府古城所存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古建筑群,基本保存原貌,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家大院是武汝清的宅院,武澄清和武河清兄弟二人也各有府邸,但为侍奉老母,他们都在武家大院居住生活了很长时间。而且在其老母去世后,武氏三兄弟行大孝,三年不出武家大门。现在,武家大院对面的武澄清故居是早已不存在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家大院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就沿着导游引领的游览线路和所见所闻,介绍一下武家大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首先来看武家大院大门,大门坐西面东,两侧是一对高达两米、四目相对的石狮子。门楼上雕梁画栋,门楣上悬挂黑底金字“广郡三武”匾额,看似皇家赐封,彰显着主人昔日的荣耀。这里也是景区的出入口,据导游介绍,武家大院真正的大门其实是大院南门,只是现在已不方便开启了。进入大门是一处长方形的宽阔院落,栽植许多树木,不妨暂称为前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路主体建筑是武氏兄弟的三个堂号,自东往西依次是武酌堂、丰善堂和城启堂。每路建筑沿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并自南往北延伸,房屋依次升高。其中,二进是指坐北朝南的各院落都是二进院落,而且每座院落独立,在头院和二院的西南角有五尺宽的更道相通,使得院落相连,方便居住走动。院落的厢房外设有五尺宽的前廊,与主房的前廊相连通,雨雪天可绕院穿行,免除淋雨。这一在江南富商和官宦人家多见的设计方式,北方大院还是比较少见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郡三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来看一看东路建筑布局和屋内陈设。东路为武酌堂,武酌堂是武汝清的堂号。武汝清(1803-1887),字酌堂,号兰畹。清道光五年(1825)进士,官至刑部四川员外郎,赏二品顶戴花翎,是武氏三兄弟中官职最高的一位。他为官清廉,性情耿直,在任屡受朝廷褒奖,地方百姓口碑极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武氏族谱—武汝清》中记载:“循吏作诗人,治谱兼诗史,公既归,闭门读书,不预外事。守土者慕其学,行聘主清晖、滏河两书院。修县志,筑城墙,兴水利,建书院,立义塾凡诸义举,悉以身躬亲任之。”有文稿存世,著有《太极拳结论》《梦图随寄》《西宁纪事》《兰州纪事》《长安春梦》《家居忆旧录》各一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路武酌堂院落大门的门楣上,悬挂一块木雕“尊年表德”匾额,大门两侧是东西门房,门里依次是照壁、东西厢房、武酌堂和武禹襄居室。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东路武酌堂是武汝清的堂号,院落内最后的建筑标注的却是武禹襄居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路大门 内悬“尊年表德”匾,两侧楹联字迹已看不清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门房及陈设 门房原来主要用途是客人来访等待会见的地方。桌案上摆放着一副木刻楹联、一幅武氏三兄弟与赵太夫人的画像、四个花瓶、一个明代矾红大瓷盘,还有一块“甯漕世第”牌匾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门房内陈设 墙面上悬挂的依次为光绪甲辰科进士李景濂照片及介绍、《清实录》有关王琴堂的记载、国家档案馆藏广平府吕公祠老照片等,桌案上摆放一些明清瓷器、木雕,还有一些字画、碑拓、佛像等陈列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门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门房内陈设 烟塌上摆放着一副木刻楹联、一幅似是关公形象的老画像,尤其是一张完整的花豹皮,彰显着主人的富贵。中间供奉二世祖神位牌,桌案上是明清瓷瓶瓷盘等陈列品,墙面上还挂着广平府老地图和武延绪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路照壁 青砖灰瓦结构,正面嵌两个花瓶,寓意似乎是平平安安,背面雕刻人物、花卉图案。有资料上讲,影壁上有一个“忠”字,是武汝清为官的道德准则,也是武家的祖训。游览时没有发现照壁有这个字,也许以前是存在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酌堂院落 可以看出正房与厢房的前廊、廊柱、廊台,还有拱券门相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酌堂陈设 正堂四扇屏风上有精美的花鸟图案,描绘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象,上方是蓝底金字“武酌堂”。屏风前玻璃罩内为明熹宗皇帝御用金丝楠木龙书案,据说是这位木匠皇帝亲手打造的,制作精美,非常珍贵,是镇馆之宝。整个武家大院内的文物古董,绝大部分为馆主陈绍春的私人馆藏,并不是武家大院流传下来的。从文物陈列的角度来看,武家大院更像是一座民间博物馆,尤其是瓷器和家具,馆藏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酌堂陈设 武酌堂内西侧有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简介,还摆放着一些精美的瓷器、古家具等文物藏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酌堂陈设 武酌堂屏风后侧门与堂内藏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酌堂陈设 武酌堂东侧墙上是《大清宣宗效天府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四》和《大清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考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一》有关武家两进士武汝清和武澄清的记载,两进士都享年八十四岁。因为武汝清官职比其兄长武澄清高,故展示品在上面。武酌堂内还挂着大清同治皇帝敕封永年武澄清夫妇圣旨碑正文。最下面一幅照片上的佛龛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顶部如房屋的歇山顶,中间两侧是龙抱柱,下部是四条罗汉腿,似是皇家御用。佛龛两侧的一对椅子也是比较少见的珍品,椅背立面浮雕盆栽花卉,上端横梁两头和扶手头部皆雕刻龙头,构思精妙。据说这对椅子是慈禧太后御用品,太后出行时,坐在椅子上,一人就可以背着行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酌堂东厢房 武禹襄原配翟太恭人居室。“太恭人”是明清时四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由此来看,武禹襄的儿子武用怿或者孙子武延绪等人应该有官至四品者,但没查到相应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厢房陈设 主要陈列一些老家具和瓷器,墙面上还有一幅著名书法家、光绪三年状元福建王仁堪为武禹襄长兄、进士出身的太极拳名师武澄清墓志铭所写的篆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厢房陈设 第一幅照片上的古董据说是明代的泥金彩绘捐款箱,据说上过央视鉴宝栏目,专门用玻璃罩保护着,可以看出其珍贵程度。第二幅照片上的器物是武家放置家谱的,武氏子孙若犯了错误就跪在其前面接受惩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厢房陈设 上面一幅照片墙面上依次展示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翟维传大师简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式太极拳介绍、武翟姻缘谱系介绍、太极拳五步八法展示、永年禹襄太极研究院介绍等内容。下面一幅照片是一个画工精美的漆木箱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厢房陈设 东厢房门口及部分陈列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酌堂西厢房 是武禹襄继配史太恭人居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厢房陈设 正堂悬挂一古木匾,匾下摆放着一座“忍”字插屏和一幅老画像,画像中的人物是否为武汝清和夫人,不得而知。东西山墙上分别挂着戊戌六君子照片和武延绪书法作品,地面陈列一些古家具和瓷器。东墙处雕刻精美、工艺繁复的“段氏宗祠”牌匾,此牌匾看上去就来头不小,据说是从段祺瑞老家高价收集来的,用榉木雕刻,价值相当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厢房陈设 器形硕大的大明瓷器,整个馆藏瓷器中,出自明代的非常多,而且器型都比较大,青花色泽比较明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厢房陈设 这两个漆木箱子上的人物画,对应的应该是对典故的描绘。整个大院中,馆藏的这类箱子也比较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武酌堂前拍摄的庭院和照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禹襄居室 东路最后面的建筑是武禹襄居室,里面是馆主收藏的一些古籍善本和名酒,平时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两幅照片分别是武禹襄居室前树龄一百多年的梧桐树和旁边通往中路的小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完东路,跟随导游来到中路继续游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路丰善堂,是武家长兄武澄清的堂号。武澄清(1800-1884),字霁字,号秋瀛。道光十四年考中举人,曾任乐亭县教谕。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进士,官至河南舞阳县知县。武澄清为武氏太极拳创始人之一,并写下了诸多关于太极拳的论著,现存世的有《搂字诀》《释名》《原论释》《打手论》《八法打手歌》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路建筑有二进厅东西门房、照壁、武家中堂客位、武光斌公居室、武汝清侧室曹太孺人居室、账房、库房、绣楼、武汝清原配夫人居室、武汝清公藏书阁等。游览时没有象游览东路那样从南到北顺次游览,而是按从后向前逆序走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汝清公藏书阁院落 位于中路最后方。武汝清公藏书阁是整个武家大院主体建筑,正房与厢房都是二层楼建筑,楼前栽植石榴树,寓意多子多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藏书阁门与前廊 武汝清曾在四川任职,据说廊下高大的立柱是从四川通过水路运来的,材质为楠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汝清公藏书阁内陈设 藏书阁一层也是武汝清的居室。在一层西侧有一通往二层的木质楼梯,因藏书阁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楼板已不能承重,楼上藏书清理出来,二层已关闭不再开放。正堂挂一幅红底刺绣画,画面为鸳鸯花卉,条案上摆放插屏、瓷瓶、镜子等器物,寓意平平静静,这种摆放形式在武家大院还有多处。条案前的一套桌椅做工也相当精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藏书阁内一层西侧陈设 第一幅照片是一件山西平遥漆器屏风,制作相当精美,画面中众多人物神态各异,场面热闹异常,像是各路人马到帅府为主人祝寿的情景。中间一幅照片是楼梯与一个大衣橱,橱子上方是一幅二龙戏珠图。第三幅照片是西山墙处摆放的陈列品,佛龛里供奉的是关公,上面摆放一副木刻楹联和两具佛首,佛首的表情呈睁一眼闭一眼的状态,寓示世人做人做事不要太较真儿,楹联是:“圣德常昭增百福,神功永护降千祥。”佛龛前还有一尊赑屃,制作也相当精美,看上去颈部有断裂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藏书阁内一层东侧陈设 东侧隔间里面是卧室,摆放着一张架子床,制作工艺繁复精美,像是紫檀材质,外面有一对器形硕大的将军罐,明代风格的木橱也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绣楼 位于藏书阁前东侧,也是二层建筑,一层现在布设成佛堂,是主人清心拜佛的场所,屋内地砖和别的房间不同,二层同样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绣楼内陈设 中间莲花座上供奉的木雕菩萨姿态端庄,面容慈祥,像据说是唐代的,弥足珍贵。其他陈列品同样是家具、瓷器和字画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汝清原配夫人居室 位于藏书阁前西侧,和绣楼相对,同样是二层建筑,楼上也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汝清原配夫人居室陈设 墙上挂许多古字画,正堂条案上摆放福禄寿三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汝清原配夫人居室陈设 一层楼梯前摆放的这组屏风极为珍贵,上面镶嵌的五条龙是用和田玉雕刻的,通体透雕、浮雕各式龙多条,栩栩如生,看似皇家御用器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账房 位于绣楼南侧,也是账房先生的居所。账房门框上方的木雕相当精美,不知道是原装的还是后配的,描述的应该是某一典故,有点江南木雕风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账房内陈列 土炕上摆放有一台织布机,还有木箱、算盘、当铺招牌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账房内陈列 据导游介绍,账房内保存下来的土墙还是原来的,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相当不容易。第三幅照片上镜子两侧的人物仪态优美,表情传神,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库房 位于账房对面,门框上方和账房不一样,没有木雕故事图案,只是简单的几何图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库房陈设 墙上展示有戏服、挂钟等,第一幅照片墙上挂的是《清实录》记载的武汝清被赏赐二品顶戴花翎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库房陈设 第一幅照片是正堂处,墙上挂的是道光二十年《清实录》记载的新科进士名录,里面有武汝清的名字。第二幅照片上的小橱柜是中国最早的冰箱,上面放食物,下面放冰。第三幅照片上的椅子,据导游讲解是中国最早的转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丰善堂院落 武家中堂客位也就是丰善堂,位于藏书阁院落正前方。门楣上方悬挂一匾额,但字迹看不太清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丰善堂陈设 正堂四扇屏风画梅兰竹菊图案,画风清秀,有大型活动时屏风可以打开通行。屏风上方是黑底篆书金字“丰善堂”,屏风前的条案上摆放瓷瓶等物品,再前面是一对透雕龙形图案的木椅,中间摆八仙桌,这套桌椅也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东西两侧墙上挂飞鸟花卉画,地面摆放家具瓷器,陈设简洁典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丰善堂陈设 屏风后面情景,有门通向后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光斌公居室 位于丰善堂前东侧,是丰善堂东厢房。武光斌是武汝清的儿子,没有查到其生平介绍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光斌公居室陈列 墙面用黄稠覆盖,上部挂帷幔,陈列品大多为家具、瓷器等。墙面挂绘画藏品,中堂是一幅红布衬底的刺绣画,一只色彩艳丽的凤凰落在一颗鲜花盛开的花木上,似是表现梧桐树上落凤凰之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汝清侧室曹太孺人居室 位置与武光斌公居室相对称。明清时期,七品官的母亲被称为太孺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汝清侧室曹太孺人居室陈设 曹太孺人居室陈设风格与武光斌公居室一致,正堂也是一幅刺绣画,画风非常典雅清秀,怒放的花卉下,一对鸳鸯在水中嬉戏,上面还有一对小鸟展翅飞翔,鸟语花香的意境油然而生。八仙桌上置一只祭红釉大瓷缸。南墙上挂三条屏人物画,内容没有仔细观看。北墙处摆放一张架子床,床前有桃木制童床和童车。还有一些其他家具和瓷器等物品陈列,其中一对门神木版画非常精美,门神手执长枪,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路照壁 与东路的照壁形制一样,但正面没有嵌瓷瓶。前面介绍东路时提到,那个照壁上题一个“忠”字。同样,资料上介绍中路照壁上浮雕一个“孝”字,说是“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是对武汝清为人做事的最好诠释,但游览时在中路的照壁上也没看到“孝”字。同样还有西路的“义”字,但西路连照壁也没有发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面的照片是照壁与后面的丰善堂东西厢房,下面的照片是照壁前的中路大门与东西门房,远端的小门是中路与西路的连接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路东门房 上面的照片是中路与东路的隔墙,下面的照片是中路东门房与中路大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门房陈设 主要是瓷器和家具,还有一些戏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路西门房 西门房与通往西路的随墙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门房陈设 西门房是武汝清侧室周太恭人居室,从居室位置上可以看出,周太恭人在武家应该是地位不高。但前面已经介绍过,太恭人是明清时四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说明其后代还是比较有成就的。据说周太恭人是从山西远嫁而来,居室内漆木箱子比较多,而且都很精美,因而其娘家也非寻常人家。这些都只是猜测,没有资料说明。居室内的长条凳,是旧时看戏时乘坐的,用树龄上百年的老枣木制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尺更道 位于中路与西路中间,是更夫打更和佣人巡逻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介绍完中路布局和馆藏,再来西路一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路城启堂,城启堂是武家小弟武河清的堂号,也是武家老母赵太夫人居住生活的院落。与东路同样的疑问,西路城启堂是武河清的堂号,资料上也有介绍是赵太夫人与武河清居住生活的地方,但实地标注却是老大武澄清居住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河清(1812-1880),字禹襄,号廉泉,武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在上一篇美文《广府古城遊—武禹襄故居》中对武河清有过介绍,在此不再赘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路建筑主要有清代轿房、戏台、赵太夫人居室与其院落东西厢房、赵太夫人书房、膳房、詹霁楼与其东西厢房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路的游览与中路相同,是跟随导游自后而前游览的,出中路时沿五尺更道直接走到詹霁楼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詹霁楼院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詹霁楼陈设 正堂摆放镶嵌和田玉制作的花卉图案的五扇屏风,屏风前是一组圆桌圆凳,屏风后是通往楼上的楼梯,和藏书阁一样,二楼已不开放。据介绍,詹霁楼二楼过去是七岁以上女孩子居住的地方,等到十四岁出嫁。一层正堂东西两侧各有一间隔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詹霁楼陈设 镶嵌和田玉屏风和一对嵌螺钿橱子,厨子上的画面描述的不知道是什么典故。橱子后面还有四幅木雕画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隔间陈设 以家具和瓷器为主。第一幅照片上的一对藤面木椅制作相当精美,上面是喜鹊登枝绘画。第二幅照片上的一对木橱也是人物故事图案,中间圆桌上的青花梅瓶是大明宣德年的,虽有裂纹,但屏上的青龙依旧威风凛凛。第三幅照片上样式独特的椅子,导游说叫春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隔间陈设 第一幅照片上的美人榻制作比较精美,第二幅照片上的松鹤图极富诗意,第三幅照片上的人物是武澄清的长曾孙女、工笔画家武毓莞。武毓莞,字廼安,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生于“广郡三武”宅邸。曾就学于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和修业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著名画家王雪涛师出同门,1968年6月26日去世,享年76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隔间陈设 是武澄清居室的卧室。中间照片是一幅松鹤图,非常漂亮,两侧配楹联:“千枝杨柳绿,一树桃花红。”上面红底的刺绣喜鹊花卉图也很精美。第三幅照片上的架子床做工精细,透雕图案寓意丰富,相当精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隔间陈设 这四屏杨门女将画,人物身跨战马,体形矫健,手持各式兵器,英姿飒爽,威风凛凛,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绳绪居室 位于詹霁楼前东侧,是詹霁楼东厢房。武绳绪(1876—1928),是武澄清的孙子,清候选州同,河南试用推检,1905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众议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绳绪居室陈设 正堂有武绳绪照片、《清实录》有关武汝清进士的记载、家具瓷器等物品。北侧是架子床、衣橱等家具。南侧是橱柜、桌椅、瓷器等陈列品,墙上还挂着武禹襄墓表等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伊绪居室 位于詹霁楼前西侧,是詹霁楼西厢房,与武绳绪居室相对。武伊绪也是武澄清之孙,但没找到相关介绍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伊绪居室陈设 正堂上是《清实录》有关武延绪的进士记载,下方陈设条案、桌椅等器物,摆放镜子、瓷瓶、香炉、钟表等古董。南侧主要是衣橱、衣柜等家具。北侧是各式衣橱、瓷器和床榻,上墙挂四条屏飞鸟花卉古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紫藤阁 位于赵太夫人居室后,是赵太夫人休闲纳凉之处,居室后墙有月洞门相通。紫藤栽种于阁的东侧,沿架子一路爬向西侧,寓意紫气东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膳房 位于武伊绪居室西南侧。门楣上方悬一块“望重乡闾”木雕匾额,据说是为褒奖武汝清在家乡的功德,广府府郡在光绪十四年赠予的。既然是这么重要的匾额,为什么要挂在膳房上呢?不得其解。据说武家大院原有膳房三处,保存下来的只有这一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膳房陈设 主要陈列一些厨房用具和家具,还有一幅《胡景桂书法鉴赏》。胡景桂出生于永年广府城西街,是清廷晚期山东按察使、布政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太夫人书房 位于赵太夫人居室西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房陈设 主要陈列一些瓷器、字画和家具。书房面积虽然不大,陈设也很简单,但赵太夫人却在此教育出了赫赫有名的几位后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太夫人居室院落 正房赵太夫人居室门楣上方高悬“淑德难忘”匾额。据介绍,赵太夫人生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卒于同治十一年(1873),享年九十五岁。赵太夫人是一位有远见、明事理的人,她出身大家闺秀,文化功底较深,一生教育子女,自办学堂,热心公益,敦睦乡邻,被几任广府府郡树为楷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太夫人居室陈设 正堂四扇屏上绘山水画,中间两扇呈打开状态。屏风上部是红底金字“城启堂”堂号,下部摆放条案、桌椅、瓷器等古董文物。据导游介绍,条案正中摆放的金丝楠木佛楼,是武家用来安放祖先牌位的,是一件珍贵的古物。佛楼门楣上方刻有“诒榖堂”三字,两门扇后有刀具抠挖的痕迹,据导游介绍是文革破四旧时把中间的文字挖掉了。正堂西侧主要是一张拔步床,东侧是一些家具、瓷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成启堂陈设 第一幅照片是一幅人物绘画,身着官服,应该是武家的几位人物,上面匾额为“宝婺星辉”,应该是赞美赵太夫人的。这幅照片上的布局应该是供奉祖先的情景,此幅画房内还有一处,但匾额不同。中间一幅照片是一张拔步床,制作工艺精湛。第三幅照片就是金丝楠木佛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成启堂陈设 陈列品《清实录》有关武澄清进士记载和武澄清年谱、拔步床内的“三寸金莲”、佛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敬绪居室 赵太夫人居室的东厢房。武敬绪也是武澄清的孙子,曾任直隶广平府商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敬绪居室陈设 正堂同样是瓷器字画、桌椅条案等藏品展示,其中一幅是《大清广平府邮政》邮戳等资料。北侧是一张拔步床,制作精美,里面还摆放几只瓷枕,似是耀州窑风格。南侧墙面上《史梦兰致武澄清书》等史料。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河北乐亭人,近代作家。另外,南侧摆放的条柜,制作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毓芝居室 赵太夫人居室的西厢房。武毓芝是武澄清的曾孙,武澄清之子武用章的孙子,北京畿辅中学毕业、民国大学修业,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毓芝居室陈设 正堂墙面上方是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武延绪(武禹襄之孙)墓志铭,下面是《清实录》道光庚戌科进士李吉言的记载,地面摆放条案、桌椅、瓷器等。南侧墙面上方是年羹尧书《游广平府记》,非常珍贵。下面是《清实录》咸丰戌午科举人傅襄的记载,地面摆放一些家具。北侧主要陈列品是一张精美的拔步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戏台 位于武毓芝居室南侧,是武家在重要日子用来陪同赵太夫人观看戏剧演出的地方。在戏台北侧,摆放着四大天王木质雕像,还有一块“清代紫云阁大戏台”的牌子,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戏台的名字。在古代,寻常百姓家是不准设戏台的,由此可见武家的地位显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轿房 位于戏台南侧,座南面北,前廊有一尊木雕“四不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轿房陈设 主要陈列品中间是一幅财神画像,左右分别是一台红蓝色小轿子。红男绿女,蓝色小轿子本应该是绿色,模拟有误。蓝色小轿子一侧还有一台小轿子,是老物件,前后两人就可以抬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连接西路和景区大门内前广场的门楼,游览完这三路院落,由此门返回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清同治皇帝敕封永年武澄清夫妇圣旨碑 位于前广场西北角墙外,置于一座碑亭中。圣旨碑是同治皇帝敕封永年武澄清夫妇的,碑旁边有介绍曰:“为同治皇帝六年,昭曰彰颂武澄清夫妇,后制曰刻于石碑。因武澄清儒道孝悌,乃忠臣孝子,德义文章,文韬武略,富甲一方。长子武用章官至三品。其生母李氏,后母王氏节孝慈惠,藻彰功为,母贤子孝,乃武家高尚家风矣。同治皇帝勉歌称谓武澄清夫妇之大德大义,乃传播礼教,儒教之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我们看到的碑身被钻了四个眼,那是文革时期用来固定抽水机时钻的,幸运的是没有破碎,后经历一番周折,使得圣旨碑重回武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旨碑与碑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前广场北侧依次开三座门,最东侧一座门是通往东路的,前边已经介绍过,其门楣上方悬挂“尊年表德”匾额。中间一座门楣上方悬挂“德重梓里”匾额,是清光绪三十二年皇帝为褒奖武澄清在家乡的功德而御赐的。西侧这座门,门楣上方悬挂的是“孟光世泽”匾额,是同治三年皇帝为褒奖武澄清老母的在乡里办学的功德、武家对朝廷的“忠”和武氏子孙对赵太夫人的“孝”特赐的。后面说的这两座门是通往中路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旨碑、三座门楼及两块匾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前广场南侧,自东往西还依次分布着清代古牌匾展览馆、清代皇宫丝织品展览馆和清代茶馆百壶瓷器馆,最后一个展览馆游览时没有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皇宫丝织品展览馆陈设 由于这些珍贵的展品都在玻璃罩中陈列,拍摄时反光,拍摄效果不太理想。中间照片上的黄袍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遗落在民间的龙袍,第三幅照片上的衣服是赵太夫人当年穿着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皇宫丝织品展览馆陈设 中间这幅照片上是黄马褂,就是影视作品中常说的皇帝赐的、可以免死的黄马褂,一般是御前侍卫拥有的。第三幅照片的衣物是慈禧太后当年穿着的百蝶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皇宫丝织品展览馆陈设 第一幅照片是由整块和田玉雕刻而成的大型玉山子。第二幅照片上的书法作品是慈禧太后亲笔“真如自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古牌匾展览馆 主要陈列一些古牌匾,还有一些瓷器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代古牌匾展览馆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武家大院原来的南门,现在已不开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广场情景 自东往西依次排列数口大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前广场西端有一架古车,旁边还配了四尊“兵马俑”,遗憾的是当时导游讲解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广场西侧一株千年枣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广场东端一株三千六百多年的老枣树,曾经受过雷击,至今仍有痕迹,是从山西移植过来的,移植时带着五千斤原土,可以想象工程还是比较浩大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枣树附近情景 中间照片上的青花瓷大缸是明代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武家大院西侧,还有一处人民公社遗址,几间红砖瓦房,里面收藏有大量的人民公社时期的老物件。墙面粉刷“人民公社好”“毛主席万岁”等标语,还有一幅“忠”字宣传画,时代特色鲜明,能够唤起许多人的历史记忆。估计馆主是为专题收藏专门起了一个“人民公社”的名称,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公社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幅照片就是人民公社处,下幅照片是公社前的一辆老马车。车上有简介云:清代木制马车(1862咸丰年制)清代木马车,购于新华区岳村铺,原藏于敦见辛先生手中。该马车型制精美,构建装配耦合严整,是典型的清式传统器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遗址内陈列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遗址内陈列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资料介绍,武家大院,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和人间沧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和维护,已是荒草满院,门窗腐朽,房屋有的漏雨,有的坍塌,昔日的名门大宅,呈现出一片凄惨荒凉的景象,令人痛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年广府管委会为了保护这座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招商引资,由热爱文物保护的陈绍春先生出资修复武家大院。陈绍春先生倾其所有,广布能工巧匠,历时三年,令几近荒废的武家大院重新焕发了生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武家大院时,陈绍春先生就坐在武家大院前广场的树下,一边品茶,一边为游客热情讲解武家大院的前世今生。感谢陈先生为保护和宣传武家大院所做的贡献,让我们今天能够徜徉在武家大院的院落房舍中,倾听导游讲解,了解武家历史,欣赏文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家大院,一个旅途中值得亲身体验的好去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