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

冬爷

<h1><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行(三)南非篇(8)2023年6月29日</b></h1> <h1><b>2018年我曾到过葡萄牙旅游初步了解大航海的背景历史。</b></h1> <h1><p><b>15世纪末以前,从⻄⽅通往东⽅的商路主要有三条。⼀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坦丁堡登陆,经⼩亚细亚、⿊海和⾥海南岸⾄中亚,再翻越帕⽶尔⾼原到中国。另两条是海路:⼀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条从埃及经红海⾄亚丁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这⼏条商路经过意⼤利、阿拉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的商⼈多次转⼿,才能将货物运抵⻄欧。15世纪中叶奥斯曼⼟⽿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亚细亚和巴尔⼲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欧的货物不仅量少,⽽且⽐原价⾼810倍。于是,⻄欧的商⼈、贵族,迫切希望另辟⼀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b></p></h1> <h1><b>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b><b style="color: inherit;">绕道⾮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次环球航⾏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发现"从此开辟了所谓的"航海⼤时代"。</b></h1> <h1><b>而好望角则是是大航海时代开始的地理标志。正是发现好望角才发现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我一直憧憬能到好望角,看看这个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地理标识。这次到好望角旅游,终于如愿以偿了。</b></h1> <h1><b>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当年的历史。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葡萄牙已经在探索通往亚洲的航路,他们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南下,人们相信可以绕过非洲大陆,找到前往东方的航路。</b></h1> <h1><p><b>迪亚士于1487年8月率领一支由3艘船组成的船队离开里斯本。旗舰是他自任船长的卡拉维尔帆船“圣克里斯托旺”号,第二艘是卡拉维尔帆船“圣潘塔莱昂”号,船长是若昂·因凡特,第三艘是由迪亚士的兄弟佩罗·迪亚士任船长的横帆补给船。</b><br><br></p><p><b>探险船队出发后,沿葡萄牙人非常熟悉的非洲西海岸航线向南航行,到达葡萄牙设在非洲沿岸的最后一个据点——位于黄金海岸的米纳堡。船队从米纳堡继续航行,进入热带非洲并竖起一块石碑,1487年12月,船队到达孔塞桑湾(现鲸湾)。继续航行相当一段距离后,在今好望角附近,船队遭遇到了风暴,被向南推去并远离海岸线。待风暴结束后,迪亚士船队向东航行。正常情况下船队只要向东航行就能找到非洲大陆海岸线,因为他们原来一直沿着非洲大陆海岸线从北向南行驶的。可是迪亚斯的船走了几天都无法再找到原本南北走向的非洲大陆海岸。迪亚斯就意识到他们很可能已经绕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了,于是船队转向北航行,1488年2月3日,海岸线再次出现,这已充分证明船队已成功绕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迪亚斯船队在非洲南端到达了一个海湾,遇到了一些当地的土著牧民,于是他将此海湾命名为“牧人湾”(后称莫塞尔湾)。从海湾继续向东,海岸线逐渐转向东北方向的印度,因此迪亚斯确认自己已绕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全部海岸,打通了前往印度的新航线。</b></p><p><b><br></b></p><p><b>迪亚斯船队在1488年3月12日到达了此次航行的最远端——布须曼河河口附近的夸伊胡克并竖起了第二块石碑。迪亚斯想要继续航行到印度,但他的船员由于过于疲惫,拒绝继续前行,迪亚斯无奈只能开始返航。在返航途中,他在靠近大陆南端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海角,由于这里是船队当初遭遇风暴的地方,他将其命名为“风暴角”,并竖起了第三块石碑。1488年12月,经过16个月的长途航行,迪亚士船队返回了里斯本港。</b></p><p><b><br></b><b>迪亚士的这次探险的伟大意义在于,欧洲人第一次打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通道,标志着欧洲可以绕过奥斯曼帝国垄断的东西方通商通道,直接与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展开贸易。</b></p><p></p><b><br>迪亚士最初命名为“风暴角”的海角,被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改名为“好望角”,因为这个海角代表著成功开辟东方航线的美好希望。</b><p></p></h1> <h1><p><b>在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之后10年,葡萄牙才再次向印度洋派出舰队。</b></p><b><br>根据自己的航行经验,迪亚士帮助葡萄牙建造了新的舰船“圣加百列”号和“圣拉斐尔”号,这两艘船最后在瓦斯科·达伽马的率领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达·伽马在印度出售从葡萄牙带来的商品后,购买了当地的胡椒和肉桂等返航,所获价值竟是其整个远航船队所花费用的60倍。<br><br>1500年,迪亚士作为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舰队中的一员,率领一只船参加了继达伽马之后的第二次印度远征,并随舰队于1500年4月22日到达纳米比亚海岸。5月24日,卡布拉尔船队在好望角海域遭遇了风暴,迪亚士和他的船戏剧性地在这个他当初命名为“风暴角”的地方葬身海底。</b></h1> <h1><b>在发现好望角航线后葡萄牙从这条航线获益匪浅,并垄断了这条航线。当时和葡萄牙同样强盛的西班牙非常羡慕葡萄牙,也想自己开发一条通往东方的航线。哥伦布根据“地园说”认为,地球是园的,所以哥伦布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也能到达中国和印度。1492年8月2日,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出发,经过两个多月的漫长航行,于10月中旬发现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哥伦布命名它为圣·萨尔瓦多。这是一个关系到人类历史命运的转折时刻,新大陆被“发现”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大航海时代由此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都从大航海时代赚得盆满钵满。</b></h1> <h1><b>好望角也从此成为大航海时代的地理标识。正是因为发现了好望角,才开通了新的通往东方的航路,从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开始。好望角的地理和历史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h1> <h1><b>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当年葡萄牙人是怎样绕过非洲大陆前往印度的。好望角的位置正好在绕过非洲大陆的拐点上。船只只有到达好望角后才能向东前往印度。好望角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b></h1> <h1><b>要进入印度洋,就得在绕过好望角后向东行驶。</b></h1> <h1><b>这是好望角景区的一张位置标识图。我们参观景区的路线为:首先到好望角海滩游览,然后到开普角,登上开普角上面的老灯塔俯瞰好望角。</b></h1> <h1><b>我们来到好望角景区入口处。</b></h1> <h1><b>顺着海边的公路前往好望角海滩。</b></h1> <h1><b>在路旁发现几只野鸵鸟</b>。<b>它们大摇大摆地走在公路上,也不怕人。</b></h1> <h1><b>视频:好望角海岸边的野鸵鸟</b></h1> <h1><b>终于来到好望角。这里就是一片海滩。有人在海滩上立了个木牌,上面写着好望角,非洲大陆的最西南端。</b></h1> <h1><b>虽然有些小兴奋,但也有些小失望。这个景点的状况真有些名不副实。直到我们登上开普角后,失望的心态才有些平衡过来。</b><div><br></div></h1> <h1><b>视频:好望角海滩,海浪确实不小,但是我们没有看到杀人浪。</b></h1> <h1><b>好望角,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更加恶劣,而且还有一股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好望角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b></h1> <h1><b>看望好望角后我们来到开普角。</b></h1> <h1><b>这是开普角的老灯塔,立在开普角的山上。</b></h1> <h1><b>从这里可以坐缆车上山顶。</b></h1> <h1><b>上缆车</b></h1> <h1><b>从山顶上看下去感觉马上和在海滩边上不一样。这个伸出去山脉顶端就是好望角。</b></h1> <h1><b>老灯塔。因为这个老灯塔的位置有些靠后,前面还有一段山脉,从海上看还是有死角,也曾经出过事。所以新灯塔又向前移了一段距离。</b></h1> <h1><b>站得越高,好望角山就越漂亮。这里又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两大洋在这里汇合。景色极为壮观。</b></h1> <h1><b>山顶上</b></h1> <h1><b>在好望角山峰上看出去还有另一块岩石伸入海中。</b></h1> <h1><b>山顶风光无限</b>。</h1> <h1><b>因为视角问题我们看不到好望角景区的全貌。所以从网上下载了几张照片以弥补不足。</b></h1> <h1><b>我们登上开普角的山上看不到新灯塔。这两张照片都可以看到新灯塔。这是需要走不寻常路,才能拍到的。</b></h1> <h1><b>来到好望角,总算圆了我的一个念想。这是非洲大陆的最西南端。来到这里有一种亚非大陆最边缘,真正的天涯海角的感觉。当年的葡萄牙人正是在这里来到这大陆的尽头,才能绕过大陆去发现新世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