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清平乐.张垣避暑(新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津蒸沽烤,热浪随风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塞外张垣风光好,更有高朋谈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驿外鸡鸣独骚,堡里抡才比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凉河山大好,云顶天路谁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进7月,天津的气温就窜到了40度,酷热让人难耐。应好友诚挚邀请,在北京参加完战友女儿的婚礼,我们便驱车踏上了张家口避暑之旅。</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怀来县的鸡鸣驿,家在张家口市区的两位好友石宝江老师和田希东老师早早便来此等候。他们开玩笑说:“为体现重视,我们必须出城80公里迎接。”前一天他们已来此迎候,因我行程调整而白跑一趟。进西城门几十米,我们走进财神庙旁边的两间老屋,一位慈祥利落的老阿姨正在做莜面窝窝。石老师介绍说,这是自己中学同学的妈妈,在这里和自己家里一样。离饭点还有一个多小时,田老师便陪我们上了城墙,向外远眺壮美的鸡鸣山,向内俯瞰古老的鸡鸣驿,边走边介绍这里的名胜与典故。</p> <p class="ql-block"> 邮驿始于春秋,盛于元代,明清时遍布全国。鸡鸣驿始建于元代,处于北京城与宣化府的中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围绕驿站用青砖修筑了城池,城墙周长约2000米,高约11米,设东西两门,四角分筑角楼。鸡鸣驿是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仓惶西逃时,曾在鸡鸣驿城内贺家大院西厢房住过一夜。</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虽然烈日当头,但常有阵阵凉风掠过,并不觉灼热。田老师说,热情、凉爽的意思是:到了张家口,热见真情,凉更舒爽。我们走街串巷,几乎挨门挨户参观了每一座建筑,保存比较完好的有指挥署、文昌宫、财神庙等,岁月沧桑难掩文化艺术的神韵。据一位姓康的乡村医生说,驿城中共有12座庙,修僐后可供参拜游览的就有8座,政府近几年投资3亿元对重点建筑进行了修复保护,但也是杯水车薪,不少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倒塌,令人惋惜。</p> <p class="ql-block"> 下午住进田老师家里,我们到东口码头晚餐。朋友非常热情,我反复强调坚决不喝白酒、只吃特色小菜。这家老店在张家口久负盛名,不仅包间客满,就连门外的露天餐桌也座无虚席。菜品虽然小贵,但味道确实正宗,盛情难却我还喝了两杯啤酒。吃完饭出来,居然下起了雨,感觉非常凉爽,田老师提议立即前往第第二站,去逛一下大境门的夜景。大境门建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具有379年的历史,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中国万里长城四大关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夜幕下、细雨中,厚德载物、边关重镇、远来近悦等几座牌楼,在彩灯的映照下格外绚丽;中华民族从这里走来、张家口堡与来远堡、燕赵长城、京张铁路等地雕难见真容。走出大境门,回望门楣上“大好河山”四大颜体大字,顿感眼前一亮。它苍劲有力,颇为壮观,不仅为大境门增添了风韵,也使自己的家国情怀由然升腾。据说这四个大字是1927年察哈尔督统高维岳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众多关口之中唯有此处称门,原因何在?大境门小学的一位小女孩给我们的解释是,大境门处于明长城的中央,地理位置特殊。后来,原65集团军作训处史副处长介绍说,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像两扇门,扼守连接边塞与京都的交通要道,所以称之为门。我突然想到,关口多为防御拒敌之用,而此处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又是张库(库伦,即乌兰巴托)大道的起点,沟通联系内地与边塞的作用更为重要,或许这才是称之为门的初衷。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到了张家口。</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张家口堡。张家口堡俗称为堡子里,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这里原属万全县,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正所谓先有万全县后有张家口市,如同先有获鹿县后有石家庄市、先有曲沃县后有侯马市。</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堡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驻军城堡,以“武城”之誉雄冠北疆。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道的日渐兴盛,张家口堡的军事功能逐渐被商业贸易功能所代替,鼎盛时期票号、商号达1600多家,最高年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其投资人与经营者大多是晋商,尤以祁县、太谷、介休居多。众多建筑中,抡才书院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书院坐北朝南,分为前后两院,院内有房50多间,两侧还有跨院,从院墙到每间房屋都是青砖瓦顶,占地1510平方米,保存十分完好。清朝光绪四年(1878年),察哈尔代都统穆图善和万全县知县尹开先邀集满汉绅商捐资,耗资白银9000余两修建而成,当时对教育如此重视实在难能可贵。为什么叫抡才书院我有点莫名其妙,查资料才知“抡才”二字意义深远。“抡”是挑选,“才”是人才,抡才就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培养和选拔人才。玉皇庙是堡子里的最高点,因为闭门维修,我们拾级而上只能走到门口,在这里通观整个城堡的全貌。堡子里虽然大部分古建筑得到了保留,但在文革之中许多砖雕碑刻被当作“四旧”破坏得面目全非,特别是许多老院当中新建了许多小房子,或住人或放杂物,给修缮和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现状下旅游创收难度较大。</p> <p class="ql-block"> 我们避暑之旅的第四站是崇礼云顶滑雪场。2022年冬奥会在这里举行,属于网红打卡地,气温也会低于市区,当然不能错过。还是田老师亲自驾车,石老师正忙于改稿,仍然抽出时间陪同前往,一番盛情令人动容。我们边走边聊,不时停靠路边,欣赏轻雾缭绕的山川,品尝带着露水的山杏,用手机拍摄秀美的风景。不觉之间,我们来到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跟前。这里门票120元,对军人免费,军属半价优惠,优军优属令人称道。其主体建筑从跳台环形顶端,到剖面线形再到底部看台,与“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契合,被称为“雪如意”,既体现了体育建筑的动感,又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我们乘电梯来到位于场馆顶部的俱乐部,在直径近80米的环形建筑中与冰墩墩、雪融融合影留念,俯瞰滑雪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 喝完赠送的咖啡,我们又来到场馆底部,在看台的中间欣赏主体建筑的全貌。这时,雨已渐渐下大,但丝毫不影响大家观景的兴致。绿色的滑道、绿色的地面,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看台,色调特别亮丽和谐。看到地上摆放着第一连至第十连的标识牌,大家都感到很亲切,先后找出自己曾经服役连队的标识牌,高高举过头顶,在滑道前留影。置身美景之中,不顾雨水打湿了头发、打湿了衣衫,都忙着给自己拍照、给别人拍照、给拍照的人拍照,爽朗的笑声在滑雪场回荡。</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最负盛名的景点应该是草原天路,避暑之旅的第五站我们就来到这里。为了避开可能拥堵的车流,更为了方便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没有选择走高速公路到野狐岭,而是选择走乡村公路,从影视基地、坝底村遗址一线直接到达草原天路服务中心。影视基地颇具规模,有平安县城的城门与城墙,有直隶省公署的府衙,有商行的小楼、富豪的大院,还有防御的碉堡、被炸的废墟等。据说。15集电视连续剧《塞外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亮剑》应该也在这里取过景。从坝底村遗址往上走,不远处的一个转弯处有个无名高地,是当地的制高点。这里天高云淡,清风习习,绿草茵茵,已经有了草原天路的感觉。我们停住车子,爬上这个小高地,远眺四周,感觉视野开阔了,心胸也开阔了。放开喉咙大叫几嗓子,声音会随着呼呼的风声传到远方。</p> <p class="ql-block"> 从坝底往上走,一路上最亮眼的是风电装置,多如雨后春芛,高似擎天立柱,白色的机身在绿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熠熠生辉。草原天路服务中心有饭店、加油站、小卖部,特别是有一座写着“草原天路”4个大字的门楼,可以视为向东进入草原天路的入口。据好友介绍,这里曾经是进入草原天路的收费站,前几年因为央视记者曝光而废止了。在这里稍事休息,我们继续向崇礼方向前进。刚开始这一段车辆稍多,移动缓慢,但也没有形成严重拥堵。汽车基本上是沿着山脊线行进,视野非常开阔,草原、马群、大风车、蒙古包交替呈现。我们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看到精彩的画面就会驻足留影。在国际电竞运动小镇附近,我们拍了草原梯田;在南塘云里客栈附近,我们拍了土豆花;在鹏城赛马场附近,我们拍了步兵防御堑壕。在塔娜谷一带,我们真切领略到草原天路的凉爽,气温低至12.5度。田老师想得很周到,为我们每人备了一件厚实的运动外套,不然下车拍照几分钟都可能会被冻感冒。到达草原天路东口停车场附近时,天气开始转阴,拍照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稍事休息,便驱车沿335国道向崇礼方向返程。路过大境门又去看了地雕,补拍了几张照片。这时石老师已在钱家老院等我们共进晚餐了。</p> <p class="ql-block"> 本来计划7月15日回津,可经不住两位好友的再三挽留,我们又去八角台登山。这是此次旅行的第六站,也是最后一站。八角台,位于张家口西山顶峰,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田老师家仅2.5公里。在这山顶之上垒起点将台的,是当时官拜“镇西大将军”的贾高山。他见此山道路绵延、沟壑纵深、秀峰突兀,认定是一处行兵布阵的好地方,便筹集粮饷,修筑栈道。工程过半,有险恶小人诬告他筑台造反,他在情急之中将筑起的楼台改为庙宇才躲过一劫。四邻八乡的人常来进香拜佛,他便派8户人家居住在此看护寺院,故称“八家台”。时间久了,“八家台”被叫成了“八角台”,倒是更顺口了。“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二十九军所部,在这里与侵华日军板垣师团打了一场遭遇战,在历时20多天的战斗中,二十九军官兵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击毙日军指挥官本多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开车到山脚下,沿水泥步道往上走了十几分钟,然后沿木制栈道拾级而上,不到一个小时便爬到西山顶峰。这里视野十分开阔,整个张家口市区尽收眼底,贯穿城区的清水河依稀可见,东南方向的机场跑道、西南方向的万全城区仿佛都近在咫尺。爬山观景对我没有多大吸引力,这次上来主要是想看一下“八O二”演习的观礼台。1981年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华国锋、杨尚昆等在此观摩指导这次建国后最大规模的核条件下陆空多兵种协同作战演习,吸引了世界各国元首和军事专家们的眼球,成为张家口历史上特别耀眼的一页!演习观礼台设在山顶处西南方向的山坡上,在石头上凿出台阶摆放桌椅,供首长观摩指导。可惜的是观礼台上长满了荒草,人工栽种的松树遮挡视线,全然不见当年威武霸气的场面。好在山顶的最高处有座约200平米的平台,驻张家口市的原65集团军在此立了一个石碑,大石头正面是“威震雄关”4个红色大字,背面是《“802”演习记略》行书碑文。“追忆史事,绍述前贤”,可以算是纪念这段辉煌历史的另一种方式吧。</p>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田老师又带我们来到城郊的农田,采摘西瓜和香瓜。不仅能在田间地头品尝新鲜的水果,还能把好友的热情、相处的温馨和甜蜜的友情带回去,让亲朋好友共同分享,为这次张家口避暑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注:2023年8月2日发表在《天津散文》微刊</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车兴东,原籍河北新河,现住天津滨海,中共党员,军事硕士,退役陆军大校,天津市作协会员,先后在军地报刊发表散文、诗词、小说、通讯等200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