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二团暨独立六师十七团

昭乌达历史文化

<p class="ql-block">  翻阅赤峰历史和阿鲁科尔沁旗志,你会发现解放前阿鲁科尔沁旗我军外派驻军时间超过一年的只有两批次,分别为热北军分区直属天大支队和内蒙古步兵二团。其中内蒙古步兵二团驻防时间为1947年4月一一1948年2月。查遍冀热辽史料,却始终找不到内蒙古步兵二团一说。现结合自已所阅史志资料和调研走访,对内蒙古步兵二团稍作拓展解释与补充说明,并对独立六师十七团即是昭乌达步兵二团作一阐明。</p> <p class="ql-block">  ①1947年5月21日,也就是冀察热辽中央分局首次党代会结束之后,冀东代表团归途中,在赤西县柴胡栏子村不幸与土匪相遇。“在柴胡栏子战斗中,冀东代表团副团长李中权冒死突出重围,途中遇到了前来增援的热北军分区即二十军分区警备二团李天增参谋长带领的部队。他们早晨在赤峰西南60公里之外的地方听到这里有枪声。就立即飞马赶来参加战斗。另外,赤西县大队政委田夫,此时正执行任务,听到枪声后也赶来增援。任思忠听到枪声后,也派四十六团(军区警卫团改编)骑兵部队赶来增援。热中军分区的一支部队也赶来增援。李天增、田夫等人立即带领部队冲进了柴胡栏子村,迅速击溃了这股顽匪(李占鹏《再唱柴胡栏子 悲歌》)”。这段文字所写的热北军分区即为昭乌达军分区,当时在林东,亦称二十军分区。据考证该分区独立团又称之为步兵团或二十分区警备二团,曾多次在阿鲁科尔沁旗剿匪。原昭乌达盟委书记、蒙汉联军政委权星垣在《回忆我在热北地委》写道:“蒙汉联军四师政治部主任孟和乌力吉,在得知三十四团二连企图叛变消息后,要求前去劝阻,他说和乌日塔是朋友。我们不同意,并向他解释了不能去的理由。当时的战争形势是我们处于防御的阶段,一般朋友关系,很难影响阶级对手的立场。但他再三表示有把握,我们勉强同意了。为了防止意外,规定他先到我军分区驻在白音布统的步兵二团,就近了解情况后,再定行止,切不可贸然前往!我们还通知了步兵二团注意接应他。他答应了,但未执行,径直到了三十四团二连,结果未能阻止叛变,反被杀害。那时他刚入党10天,革命热情很高,但对阶级斗争的残酷性还体会很少,我们真悔不该同意他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据昭乌达军分区钟辉司令员回忆,冀察热辽军区建立独立六师,师长为韩梅村,政委为钟辉,周副师长为周志飞,参谋长张荣森,政治部主任为邹日晴。以原热中军分区独立团为独立六师第一团,张福龙为团长,刘云辉为政委,吕明清为副政委,路志为参谋长,贾国卿为政治处主任。数月后安庆胜为副团长。将经棚县支队、林西县支队和韩梅村起义部队合编为独立六师第三团,原林西县支队长张少卿为团长,经棚县县长张彦兴为政委,赵玉山为副团长(南下时未去)(整理者注:应为林西武委会主任杜贵德副团长兼参谋长),张锦秀为参谋长,张绍德为政治处副主任。图为昭乌达军分区司令员、独立六师政委钟辉夫妇在查布嘎庙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独立六师初建时,将昭乌达盟军分区独立团整编为独立六师第二团暨十七团,任独立团团长崔同喜为十七团长,独立团政委赵凡夫为十七团政委,杨邦干为副团长,王庆华为副政委,李天增为参谋长,李铁军为团政治处主任。图为团长崔同喜(前右)、到团长杨邦干(后左)、参谋长李天增(后右)、政治部主任李铁军(前左)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  ②1947年2月,35团叛匪阿日本嘎攻打阿鲁科尔沁旗罕庙之后,率部开始朝白音他拉、扎格斯台方面南下,一路百般骚扰,农牧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为了剿灭这股顽匪,昭乌达蒙汉联军司令部迅速调集步兵二团的四个连、骑兵五团的二个连,共800多人的兵力,开展剿匪工作。史料中提到该部负责人为刘团长。1947年3一一4月份以前步兵二团团长具体是谁,史书中尚无法考证。据我查阅阿鲁科尔沁史和巴林左旗史,该部负责人是昭乌达蒙汉联军骑兵四师政治部主任刘昌的可能性大。据有关资料讲,昭乌达蒙汉联军所属部队分别为:主力步兵二团;直属骑兵天大支队;骑兵三团,后划归朱德骑兵师管辖;蒙骑四师各团及县支队(双重领导,以县为主地方武装)。当时天山保卫战正在进行之中,蒙汉联军部队几个团与军区警卫团恰在热北阿鲁科尔沁剿匪。阿旗文史资料中凤凰山战斗的幸存者好特老,回忆文章中也讲到了蒙汉联军指挥部设在天山一事。他说,昭乌达盟委、军分区领导权星垣、罗云、张荣森、邱仁华、刘昌等都曾接见过他与斯钦朝格图的反正归来,并且凤凰山事件后是好特劳汇报了斯钦朝格图牺牲消息。刘昌,开国少将,天山保卫战前敌总指挥,蒙骑四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仼,整编后的内蒙古骑兵10师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等职,是当时热北军分区重要指挥员,曾多次带兵剿匪。笔者就此事请教原阿旗委书记李双临,请教当时编辑文史时刘团长具体是谁?李双临书记告诉我,他就此事咨询过内蒙古军区有关领导与当事人,答复为刘昌曾代理过步兵二团团长职务。另据好特劳讲,该部赵政委就是步兵团政委赵凡夫无疑。而联军领导张参谋长当为热北军分区参谋长副参谋长张荣森。据此考证,这支部队与独立六师十七团为同一支队伍,此时该部正在阿旗驻扎剿匪。关于这一点,阿旗史学工作者鲍立义、刘科文著的《蒙骑四师三十五团始末》亦有记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韩梅村师长(1901年——1996年),湖南省华容县人,黄埔军校三期学习,毕业后投身北伐战争,参加了长城抗战、第一次长沙抗战。1947年凌源举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获二级解放勋章。先后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六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六一师师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后任江西省浮梁军分区司令员、江西省农垦厅副厅长、江西省政协常委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  ③1948年2月,冀察热辽独立六师在宁城甸子成立。该师含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其中十七团亦即步兵二团,也叫热北军分区警备二团或军分区独立团。该团参加过柴胡栏子战斗、图古仁他拉突围战,驻军过阿旗罕庙、巴奇楼子、德博勒庙、白音布统及林东、林西等地。十七团长崔同喜为原林西支队队长,政委为赵凡夫,原独立团政委兼巴林左旗政治部委员,副团长为杨邦干,副政委为王庆华,参谋长为李天增,政治处主任为李铁军。该部一营营长李国栋,教导员张乾三;二营营长行喜成,教导员李呈祥;三营营长张金奎,教导员赵金生(见哈斯巴图《永恒的记忆》一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步兵二团暨十七团政委赵凡夫与夫人</span></p> <p class="ql-block">  ④1946年1至2月间,中国共产党热北地委、林西县委对林西县公安队再次整顿,清洗了一批不良分子,又招收了一部分新兵,与热北第十支队正式组建了林西县支队,县支队政委由县委书记兼任,支队长崔同喜,副政委为张华廷,副支队长张绍卿。支队下设骑兵中队,队长白云飞,教导员杜德贵,有人马80余骑,步枪60余支。其中,步兵一连有员100余人,机枪1挺,步枪50余支;步兵3连,有员50余人,步枪20余支;步兵4连,有员40余人,步枪10余支。当时,林西县支队对外又称“城防司令部”(见《林西文史资料》一文)。独立六师建立之初,包括3个主力团,骨干为热北警备团(林东)、热中警备团(宁城)、林西支队。崔同喜、张绍卿、杜德贵都是独立六师各团领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副团长杨邦干与乌兰哈达乡藉战士杨树林一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团参谋长李天增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58年毛主席、刘少奇、朱总司令接见代表照。照片的第1排右起第25位,是时任成都军区四川省凉山军分区参谋长、成都军区赴京国庆观礼代表团团长李天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天增之子李江河曾任四川内江军分区司令员,今已离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李天增在昭乌达用马褡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政治部主任李铁军、尚智慧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  ⑤“1948年3月21日,冀察热辽军区成立了独立第六师。当年4月到9月,独立第六师在解放承德下板城、三沟、头沟、应杖子等地的战斗中,有150多名烈士牺牲。当年7月16日,独立第六师十七团党委在承德县六沟东山咀的墩台子村召开追悼大会。会议决定立一座纪念碑,但因当时战事紧急,碑没有立起来,烈士名单也不知去向。1970年,当地群众在墩台子村立起了纪念碑,但因当年名单遗失,烈士的姓名却无从得知。最终,独立第六师尚健在的战友们将寻找名单的任务交给了当年独立第六师的老兵、家居承德的哈斯巴图老人。从2003年到2005年的3年内,哈斯巴图几乎找遍了内蒙古,终于查清了150多名烈士的姓名。今年11月中旬,刻有150多名烈士姓名的英烈碑被安放在墩台子村纪念碑旁,供人凭吊。”这段见于《承德日报》的文章,写的是阿旗籍哈斯巴图老兵建立墩台子纪念碑,寻找牺牲战友的感人事迹。在牺牲的烈士中,许多是昭乌达人,碑文中笫一位烈士是营长,叫何西成,就是曾驻扎在阿鲁科尔沁旗1年,参加热北平叛的步兵二团二营营长。1948年8月份,时部队侦察到敌十三军有1个团在孟家院以北仓子一带(今承德县境内)抢粮,部队从六沟连夜赶到了孟家院,与抢粮及后来增援的敌军展开激战,战斗十分激烈,十七团二营营长、年仅28岁的何西成光荣牺牲,后被葬在三沟北杖子村后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哈斯巴图老兵与家人在承德礅台子纪念碑下祭祀战友何西成营长等亡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昭乌达军分区宣传队员、独立六师十七团室传队负责人哈斯巴图战斗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⑥1945年11月5日,赤峰县支队骑兵连长、原警署长张桐轩、参谋长白国翠杀害县支队长张英信、政委王好来等5名干部,挟持骑兵连与步兵排成立国民党热察绥边防区先遣骑兵十三旅,公开投敌。投敌后二次占领经棚,先后又杀害老府区长李铭山、大庙区委书记褚桂林、区长李九洲、大碾子区长石成山、土城子区政委秦荣等。为此热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邱仁华曾率黑虎连剿匪,无果。“1946年是年1月4日热北军分区卜云龙副司令员亲率1个步兵团,在旗县驰援来的骑兵支队配合下,于热水塘刘家营子集结后,星夜赶往经棚。6日拂晓抢占敖包山,完成对经棚的包围,旋即发起攻击。张桐轩匪徒抵挡不住,率残部向西沙窝子方向仓皇逃窜,经棚再次回到人民手中”(见《昭乌达盟署在林东·二次解放经棚》一文)。从这段史料可知,热北军区步兵团建立的时间在两次解放经棚前,也就是说1946年1月,步兵团已建立,后来的步兵团,又整编吸纳了热辽三十旅六十八团一营进入该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独立六师司令部作战科长李克华,侦察科长钟毅,通讯科长李书通,军务科长王钦宗,管理科长崔升科。政治部组织科长高北年,宣传科长黄一涛,保卫科长彭鹤鸣,民运科长姚勇,总务科长常及学,职工科长王志敏。供给部部长范同功,政委丁山。卫生部:部长傅培章(政委缺), 医院院长王新阿。此为侦察科长钟毅勋章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钟毅,历任民主救国军独立第一旅一大队大队长,东北军大学员,独立第六师、四十八军一六一师、江西浮梁军分区司令部侦察科长及分区军事训练科科长,江西省军区司令部军训处部队训练科科长,中南、广州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参谋。图为钟毅夫妇与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  另据广东省劳动厅副厅长、老八路崔同喜回忆文章介绍说:“我于1945年10月中旬到林西。1947年三、四月间到天山步兵团任团长,…在这段时日,我亲自指挥和参加的剿匪战斗很多(见《解放战争中的林西》)”。通过崔同喜的回忆可知,步兵二团1947年春确实驻扎在阿旗,团长已为崔同喜接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独立六师作战科长李克华在昭乌达盟</span></p> <p class="ql-block">  ⑦凤凰山战斗的幸存者好特老回忆,1947年2月17日,蒙汉联军步兵二团和骑兵五团与新三十三团800多人,合击三十五团阿日本嘎残匪。在昭乌达阿鲁科尔沁图古仁他拉遭遇敌包围后,该部张(荣森)参谋长临危不惧,亲自跃上房项指挥战斗,令机枪在前扫射,步兵随后杀出,冲向东制高点,并对敌反包围,最终打破敌合围,并取得局部胜利,是为图古仁塔拉战斗或翁根山战斗。这次战斗具体情况是:阿鲁科尔沁罕庙之战后,三十五团叛匪阿日本嘎侦知我蒙汉联军己调集步兵二团、骑兵五团计800多人截击围剿这股敌人后,遂先下手为强,于2月15日拂晓,突然包围蒙汉联军集结地一一扎嗄斯台图古仁他拉庙,并占领庙北制高点翁根山。敌阿日本嘎团有4个连人马,机枪连在南,卫队连在北,一个连在庙东,一个连在翁根山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在地形对我极为不利形势下,蒙汉联军步二团、骑五团全体官兵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尤其是在刚刚反正回来,对这一地区特别熟悉的骑兵三团副团长兼一连连长斯钦朝格图及他率领的15人有力配合下,成功冲垮阿日本嘎叛军设置的包围圈。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叛军退缩后仓皇逃到东沙漠里去了。在这次战斗中,蒙汉联军共打死敌人10人,俘虏敌人9人,缴获鞍马18匹,武器若干。我方也有5名蒙汉联军战士身受轻伤,还牺牲4名战士。此役,人们习惯称为“图古仁他拉战斗”或“翁根山战斗”。这次战斗之后,热北军分区进行了认真总结,为提前摸清情况,决定先派斯钦朝格图率新三十三团侦查队前去白音他拉侦察敌情。临行前,罗司令员(副司令罗云,后为军事部长)、权政委(地委书记兼联军政委权星垣)、张参谋长(参谋长张荣森)、邱主任(政治部主任邱仁华)接见了斯钦朝格图。权、罗、张、邱皆为蒙汉联军热北军分区主要领导人(见好特老《凤凰山战斗》)。由此可见,步兵二团是热北军区管辖部队毫无疑问,而非冀察热辽其它分区或野战部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昭乌达蒙汉联军政治部主任刘昌曾代理步兵二团团长,后崔冋喜接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荣森,曾任热辽纵队第三十旅第六十六团参谋长,热北军分区骑兵独立支队支队长,军分区副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六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八军第一四二师参谋长、代师长,第一四四师师长,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师长,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第四十三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中共贵州省委,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校长。</span></p> <p class="ql-block">  阿鲁科尔沁旗史学工作者孙国章先生与我为赤峰电视台写了一篇文章《真正的无敌英雄徐汉林》一文。文中讲,1947年2月,冀热辽军区第二十军分区警备二团来阿旗,团部就驻扎在张家店村。一次部队在图古仁塔拉同三十五团阿日本嘎叛匪作战中,我军有4名战士壮烈牺牲。在追悼会上,徐汉林一次又一交举起扎枪高呼:“为死难者报仇,为穷苦人报仇!”从此更加坚定他参军为同胞报仇的决心(孙国章、李占鹏《真正的无敌英雄徐汉林》)。透过这段文字可知,阿旗志所说步兵二团团部驻扎在天山镇,恰此与此相一致,也与好特老回忆相佐证,说明当时战事吃紧,昭乌达军分区主要领导正在阿旗指挥步兵二团等部队剿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全国唯一女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1946年初在热辽三十旅六十八团一营入伍,不久并入昭乌达军分区步兵二团,独立六师成立时整编为十七团。郭俊卿先后任步兵二团通信员、班长。独立六师时任该师十七团二营六连四班班长,后任机炮连副指导员(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  ⑧由作者整理的哈斯巴图老人回忆文章讲,1947年底热北地委除留少数人员组建新的热北分区外,大部机关及人员划转到师直单位和部队。热北地委决定,以经棚县(1948年3月并入克什克腾旗)、林西县、林东县(巴林左翼旗,解放后改称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亦称天山县)为主的昭乌达盟区域,动员干部及农牧民参加军队,具体任务由军分区党委和司令员钟辉负责。钟辉司令员和副参谋长张荣森及经棚县长张彦兴在经棚征兵1200人,组成了一个营;副司令罗云、副政委孙文采、政治部主任邱仁华及副主任刘昌在林西县征兵2000人,组成团直属队和一个营。林西、经棚三个营3200人合成一个团。另一团以热北军区独立团为主,包括从天山县、林东县和林西原来补充的新兵组织一个团。1947年12月至1948年二月,师直属机关和热北独立团及林西经棚新组合的团,分别从天山、林东、林西出发,到热中地区宁城县八里罕甸子集中。哈斯巴图老兵于1947年3月入伍,曾在热北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冀察热辽独立六师第二团(即十七团)担任宣传队长,参与组织了征兵工作宣传,耳闻目睹热北人民子弟争相报名当兵的感人事迹,深受教育鼓舞。昭乌达军分区所属部队向主力部队、野战部队大批量输送干部战士。仅向韩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委的冀察热辽独立六师就新输送战士6400人,输送干部298人,包括邱仁华、张荣森、周志坚、崔同喜、张彦兴、张绍卿、李天增等一批后来成立共和国将军骨干。新组建的两个团,即后来的二团(十七团)和三团(十八团)。从林东、林西出发向热中宁城集结时,昭乌达人民纷纷走上街头,为自己的子弟兵送水送粮送行(见哈斯巴图《永恒的记忆》一文)。阿鲁科尔沁旗志也讲,1947一一1948年,内蒙古步兵二团驻扎在阿旗,一个营在罕苏木,一个营在坤都,团营设有警卫连、机枪连,团部设在天山镇(见《阿旗志》)。</p> <p class="ql-block">  ⑨翻阅中国独立天师研究会推荐的纪念独立六师师长韩梅村将军的专著《人间正道》(岳麓书社出版)一书时,特别提到全国爆破英雄邢文治(独立六师十六团)和《战火中的青春》高山的原型郭俊卿(独立六师十七团),都诞生在冀察热辽独立六师。书载,郭富参军时因个子太矮,年令又小,开始报名参加独立团时遭到了招兵人员的拒绝。郭俊卿见八路军不招收自己,急得哇哇大哭,跪下请求部队首长接受自己。当时负责招兵的连长一直解释年龄太小部队不能接收的道理,郭俊卿还是不肯放弃。部队不要她,她就跟着部队走!就这样,倔强的郭俊卿跟在部队后面一连行军七八天,走了几百里路也不肯离开队伍。郭俊卿的执着和坚强感动了招兵部队的负责同志,他让郭俊卿去找热北军分区独立团政委赵凡夫反映情况。独立团赵凡夫政委,原为林东政治部委员,独立团(步兵二团)政委,后任独立六师十七团政委,所在团即郭俊卿团。赵凡夫认真仔细听取了郭富的情况后很同情她,认为郭俊卿参军态度端正,出身又是贫农,可谓苦大仇深。个子小是因为其年令尚小,发育又不好,于是赵政委就亲自批准招录了郭俊卿。自此郭俊卿也因此成为热北军分区暨二十军分区独立团通信班的一名成员。请注意,湖南省岳麓书社《人间正道》一书韩梅村将军说郭俊卿入伍部队为热北独立团,而且是赵凡夫批准的。</p> <p class="ql-block">  本人在采访中多次听哈斯巴图老人说:“没听说有内蒙古步兵二团。但是热北军分区警备二团曾驻扎防守阿旗一段时间,郭俊卿就给该团一营教导员张乾三做过警卫员(张当时为政治部副主住),昭乌达盟政治处党委委员赵凡夫兼该团政委,人们习惯叫昭乌达军分区独立团或林东独立团,也就是后来的独立六师十七团。我(哈老)与李铁军等率宣传队曾去罕庙慰问演岀,还特批我骑马回家到石桌子村探望亲人(哈斯巴斯《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⑩《赤峰市志·热北军分区所属支队》一章介绍,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王逸伦、张焕然收编了部分地区的地方武装,组织了一个编有14个支队的地方部队,总兵力2080人。其中:二支队410人,四支队18人,五支队412人,六支队106人,七支队3人(刚搭起架子,尚未充实兵员),八支队80人,九支队202人,十支队280人,十三支队250人,十五支队28人,十七支队102人,十八支队82人,经棚支队34人,林西支队93人。 1945年11月28日热北军分区在林西成立之初,即开始组建热北正规武装部队,组建时仍以王逸伦、张焕然的各支队为基础,再加上热北其他领导带来的少量部队,组建了下列部队:</p><p class="ql-block">一是骑兵一团:以十三支队为主,以四、十八、十五支队的一部合编组建,兵力626人,其中军分区派进官兵20余人,辖4个连队。</p><p class="ql-block">二是骑兵一团:由3支队、军分区警卫营的1个连及经棚公安队合编而成,兵力350余人。</p><p class="ql-block">三是热北独立骑兵大队:1946年5、6月份,冀热辽军区将直属骑兵大队划归给热北军分区直接管辖。骑兵大队经林西、林东,开始驻防于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庙街,包括六支队等,起初兵力100余人。</p><p class="ql-block">四是步兵支队:由十支队、十三团的1个连、十五支队一部分合编组建,军分区派入干部10余人,总兵力390人,下辖3个连(后来该支队解散,改编为经棚、林西支队)。</p><p class="ql-block">五是独立营:由五支队的步兵、警卫营的1个连合编组建,兵力200余人,排以上干部全由军分区委派。</p><p class="ql-block">六是活动在乌丹五支队350人编入骑兵3团,以后全部移交给热辽军区第三十旅。 昭乌达军分区根据当时形势任务和部队状况,又对部队进行整顿,清除混进部队的土匪、警察和特务出身的各层干部,纯洁了部队成分,使部队的各级领导权,逐步掌握在共产党员手中。在整编过程中,先后清除官兵多达1600余人,几乎为热北军还直属部队的一半多。整编后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建军宗旨得到进一步明确,在此基础上,热北军分区所属部队共建有8个总支,38个支部,有共产党员544名。部队人员构成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真正的人民武装。根据需要,军分区合并、撤销一些部队,在八路军原热辽三十旅(热辽三十旅六十八团大部整编为冀热辽独一旅六十六团亦即十六旅四十七团)六十八团一营的基础上,又组建一个步兵团,人称步兵二团或警备二团,即昭乌达盟独立团(也是后来独立六师十七团)。有关史料也讲,热辽三十旅六十团于1946年元月由阜新调往赤峰防守,后调往林西五十家子还击和子章部进犯。不久昭乌达盟以六十儿团一营为骨干组建步兵二团。</p><p class="ql-block"> 原昭乌达盟军分区司令员钟辉在《昭乌达军分区和初创时的独立六师》一文回忆:“1947年7月(昭乌达)各县县支队和机关部队具有相当规模,每个旗县武装部队人数均在300至500人左右,人数最多的是林西支队,有1000余人。分区还有一个独立团以及特务营(警卫营)和侦察连等(没有蒙汉联军部分)”(钟辉《昭乌达军分区和初创时的独立六师》)。</p><p class="ql-block"> 综上史料可得出研究结论:所谓内蒙古步兵二团,实际上就是冀察热辽军区热北军分区步兵二团,亦即昭乌达步兵二团。该团成立于1946年初,是热北军分区几个支队整编而来,包括林西支队和热辽三十旅六十八团一营3个连(林西时八路军与和子章部摩擦时热辽三十旅六十八团曾入驻林西)。而《赤峰市志》讲:“1946年1月,热辽纵队第三十旅骑兵独立团第一营200余人进驻经棚镇关帝庙,营长黄振斌,简称黄大队,后为热北骑兵三团,亦朱德骑兵师三团,团长黄振斌,包括六支队百人。”3月28日,热辽纵队第三十旅六十八团进驻林西五十家子,…后热北军区整编时以六十八团一营为基础组建了步兵团”。此步兵团就是警备二团,即昭乌达盟独立团或独六师十七团。因为该团自1947年4月至1948年2月独立六师成立前驻兵阿旗,而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在乌兰浩特成立,昭乌达盟实际上已受热河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双重领导,故阿鲁科尔沁旗旗志讲昭乌达步兵二团为内蒙古步兵二团。当然更规范称呼应为:冀察热辽军区昭乌达军分区(当时热北军分区已取消)步兵2团,也就是革命老人哈斯巴图常说的十七团、林东独立团、热北军分区或二十军分区警备二团。该部虽组建时间短,成分杂,但经历了热北平叛、热河剿匪、砬子山阻击战、绥中攻艰、江西剿匪,逐步锻造成了一支钢铁之师,尤其是培育出了全国唯一的女特级战斗英雄郭俊卿,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接见,就更值得称道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此文为独立六师研究会年会论文,收录到《烽火昭乌达》一书时有删减。参阅:热河史、部分军史、赤峰史志、阿旗史志,采访了哈斯巴图、杨树清老兵及钟南飞、李江河、张建军、易彩铃等独立六师研究会成员)</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