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丽英回来了,带着她放暑假的外孙,从北京回到太原避暑。三年疫情,她都没回来,同学们都怪想她。有同学心细,算出距上次同学聚会,已五年没见到丽英了。这次回来的头等大事,就是同学聚会。一见面丽英就给男同学发福利,来个大大拥抱。丽英年轻时是班里的大美女,人长得漂亮,还是高干子弟。她性格开朗、又爱好文艺,身上散发出的魅力之光,自然成了男同学心目中的女神。在她面前,话也不敢讲,一张嘴就脸红,暴露了内心的小秘密。如今人老了,脸皮厚了,男同学们见了丽英就踊跃着求抱抱。尽管她己红颜褪色,但我们心中依旧把她定格成从前的模样,致我们的女神,致我们的友情,致我们逝去的青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越老越怀旧,越想着和同学朋友聚聚。毕竟年龄不饶人,聚一次少一次了。改花脑梗过,走路不利索,也不愿再出门。这次聚会,她报名参加了。岁月改变着我们的容颜和健康,但友情却始终不变。改花与丽英相拥时,两人眼里都噙了泪水。这是掩饰不住的真情流露,同学们见了也很受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都是奔七十岁的人,哪位同学们身上都出毛病,有安支架的,有吃降压药的,有打胰岛素的。同学相聚,彼此打招呼都会问:身体最近咋样?还是那么帅,没变化。这话别当真,宽慰你呢,不过听着舒心。聊起的话题,也是老年人的话题,少不了自嘲:这个说自已出门买菜,付款5.4元,微信扫码,付出54元。那个说自已买了条鱼,付了款就走,鱼贩子喊他才知道忘了拿鱼。说完,都连连感叹:老了,老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忆是聚会必不可少的话题,回忆老师,回忆同学,回忆往事。上学时的某件事,经几个同学七嘴八舌地回忆,好多细节深挖出来,鲜活地在同学中再现一遍,又成为我们集体的记忆。虽说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虽说我们的退休金还显微薄,但回忆起我们的学校,回忆起我们的工厂,我们依然骄傲,因为那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抹亮色。那些过往,足以支撑起我们回忆的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曾经共同拥有一所学校,叫山西机床厂技工学校。我们曾经共同拥有一座工厂,叫山西机床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一个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的年代,那时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年轻人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山下乡。山西机床厂靠着军工企业的背骨,创办了这所技工学校,而我们靠着父亲参加革命工作年代早的资历,获得入学考试资格,又经过面试、笔试,有幸被录取,成了一名技校生。我们几十位同学成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时代幸运儿,可谓凤毛鳞角。入校学习,每月还有12.6元生活补助金。上学不用交学费,每月还按时领钱,我们成了同辈人中的“富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年后毕业,多数同学一起分配到山西机床厂,像是汇入大江大河的一股清流,激荡出青春的浪花。厂里的青工们都停下手中的活,痴痴地盯着女同学们看,一张张清秀稚嫩的脸庞让他们目不暇接。我们男同学也受到师傅们的礼待,又是递烟又是倒水,然后悄悄打听女同学们的姓名和家庭状况。我们领到了工作证,穿上了工作服,听着清脆嘹亮的军号声,按时上下班。进厂第一个就领到了一级工的工资,第二年升为二级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是一个被称为“火红的年代”,大革命、大批判、上纲上线,“奖金挂帅”被当作资本主义“物质刺激”遭猛烈批判,而山西机床厂全体职工每月5元的奖金一直没取消,不免让其它企业的职工羡慕嫉妒恨。同样是工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我们是军工企业,能一样么?我们厂生产的火炮,是新中国第一款中口径火炮,炮击金门、珍宝岛事件、对越自卫反击战,都见证了它的威力。当初这属军事机密,军工人从不对外煊耀。1975年,为了赶制300门54一122榴弹炮,我们在车间大干一百天,白天黑夜连班转,机床轰鸣,吊车穿梭,职工食堂推着小车来送饭,掀开笼屉是又大又暄的白馍,打开保温桶,是飘着热气和肉香的烩菜。每人一份,三个馍馍一碗菜,吃得那叫一个爽,干得那叫一个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工人阶级很吃香,我们二四七厂的优越感更强。国庆阅兵仪式上有我们生产的炮,毛主席还给我厂全体职工写信嘉勉: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我们厂有自已的宿舍、医院、学校、食堂、澡堂、幼儿园、俱乐部,有蓝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摔跤队、锣鼓队、宣传队,节假日家属院放露天电影,俱乐部演文艺节目。同学中的同萍、小惠参加过文艺汇演,丽英、春英等人在国庆彩车上摆着造型招摇过市。那时给介绍对象,一听是二四七厂的,让人高看一眼,绝对是加分项。丽英、小文、郝晶、建国、宝明等同学考上了厂里的职工大学,毕业后留在工艺处、技改科、设计三所等科室,成了企业生产设计的技术力量。我们在车间也成了师傅,带出一批又一批徒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想到顺风顺水的山西机床厂,被改革浪潮冲击得晕头转向,长期依赖指令性计划生产,很不适应自主转型生产民品,靠国家大量贷款苦苦支撑了几年,终于熬不下去了,2005年时破产倒闭。企业兴时是一批批火炮军备出厂门,企业衰时是一批批失业工人出厂门。这个诞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百年老厂,这个有着几十年辉煌历程的大型企业,在改革的进程中消失了。厂区里满滿都是父母与儿女两代人的工作印迹与回忆,我们熟悉这里像熟悉自已的家一样。告别时,有千般的不舍与万般的无奈,化作两行心酸的泪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吃罢自助餐,同学们乘地铁到督军府参观。督军府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成为开国名将潘美帅府,历代山西巡抚的衙门均设在此。民国时期,阎锡山任督军在此办公,改称督军府,又后成为山西省政府所在地,现改建成晋商博物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院内参观“热血山河一一山西抗战”展览,一件件饱含时代记忆的展品、一幅幅写满故事的照片,带我们回望了那段中华民族遭受屈辱、山西人民奋起抗争的峥嵘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厂的前身就是阎锡山把持的兵工厂,在国共合作抗战期间,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解放后,太原兵工厂由北方兵器工业局接管,在抗美援朝期间,更名为二四七厂的兵工人加紧生产军火,让美国鬼子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一腔怒火。二四七厂后又更名为山西机床厂,先后研制生产出了各类型的火炮,并相继列装部队,成为国防装备生产的生力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企业破产了,工龄买断了,山西机床厂改制成了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此与我们再无半毛钱的关系了。这家公司先后生产出了迎宾礼炮和轮式实击炮,当迎宾礼炮在迎接国外元首隆重鸣响时,当轮式实击炮在天安门广场国庆阅兵亮相时,我们兴奋地把照片和视频分享给亲朋好友,内心仍把自已归属于企业中的一员,来分享这份荣耀。军工情怀已注入我们的骨子里,永远割舍不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失望过,抱怨过,但我们没有放弃努力,没有让初心沉沦,靠脚踏实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直到儿女们成家立业了,儿女的儿女们也茁壮成长了,我们仍没有卸下担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岁月流逝的缝隙中回眸,过去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己风淡云轻。我们依然对生活保持着乐观,有游泳的,有跳舞的,有钓鱼的,有旅游的,有拉琴、吹萨克斯的,还有走模特步的,活得有滋有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光带走了青春,岁月沉绽了真情。每一次的聚会,都使得这份真情进一步发酵,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闻着沁人心脾,喝着醉人心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一次聚会,都会留下副作用,那就是舍不得分手,话还没说完,意还未尽兴,每天在一快儿该多开心,总不想回到现实中。人越老,越感觉日子过得快。期盼生活过得慢些,期盼同学们聚得勤些,期盼我们的友情存得久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