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干预孤独症儿童

信阳市慈光儿童康复中心

孤独症属于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受阻、兴趣活动范围比较小、多次做出刻板行为。通过收集到的数据了解到在最近二十多年间,在全世界孤独症的患病率正在不断提高,而中国的孤独症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千万级别,而且每年的增加速度高达20万,孤独症是损害中国儿童精神健康的首要病症。 对患有这种疾病的幼儿来说,音乐治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交流能力的训练;语言能力的训练;促进社会交往的能力;提供情绪表达。早在1963年奥尔夫就提及了音乐教学法在治疗教育学中的意义,并且奥尔夫教学法及其乐器,得到了盲人、聋哑人机构、语言治疗学校、为各种神经病类儿童以及在各种疗养所作为活动治疗的学校的认可。<br><br><br><br>由于孤独症儿童通常具有超强的辨音能力及超凡的音乐感能力,奥尔夫音乐课程能有效激活患儿与生俱有的音乐能力,进而激发患儿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学习潜能,提升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能力和水平。奥尔夫音乐通过以音乐课程,诱导儿童主动与被动的沟通意图和反应,进而达到改善儿童的语言、沟通和认知障碍的目的。<br><br>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即体验(模仿)——探索(即兴)——创编(合作)。由于音乐与动作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站在原本性乐存在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br><br>系,无法独立存在。<br><br><br><br>因此,对孤独症孩子进行干预时,要从认识自我的身体开始,从动作出发,从感性的体验出发。以即兴出发为核心的自由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加入乐器时,可以给孤独症孩子提供一个自我探索的机会和独立发挥的空间,并增强儿童的好奇心。<br><br> 奥尔夫曾表示音乐并不是其主要目的,只是把音乐作为一种发挥心灵力量的工具而已。融入语言或童谣的内容,可以让孤独症孩子感受到字词韵律的同时,也散发着他们内在心灵的力量,激发着他们的语言刺激。<br><br><br><br>音乐干预设计的流程遵循孤独症儿童学习的规律和特点。首先,从动作的模仿出发,遵循孩子的本能。动作是生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动作的模仿让孩子初步感知了音乐,也是自我意识的开始和萌芽。接着,在动作的基础上加入童谣或乐器(音条乐器或打击乐器)。 由于孤独症儿童更愿意与物建立关系,故所以他们对乐器演奏的认可度更高,而且一些选手认为乐器可以作为孤独症儿童和其他人沟通的媒介,而且乐器演奏对于这类群体来说是安全性更高的一种沟通模式,可以降低其防备心理。<br><br><br><br>最后,孩子通过“合作互动”来表达音乐。合作的方式包括家长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和同伴间的互动。前者可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后者可以激发孩子有更多社会性交往的尝试。同时当孩子有一定安全感的时候,也会激发更多的社会性交往的尝试。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地址与联系方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地址:信阳市浉河区三小正对面院内二楼(慈光儿童康复中心)</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联系方式:18713747865(袁老师)</b></div></h1>

孤独症

音乐

奥尔夫

儿童

乐器

孩子

教学法

动作

语言

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