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系列之——兰州印象

姜润霞

<p class="ql-block">  兰州下雨了。出租车司机说,这是今年兰州的第一场雨。导游说,在兰州遇到雨,就像买彩票中奖一样。他们说的是否属实,暂且不管,我就当它是真的吧!</p> <p class="ql-block">  坐在公交车上,希望雨能温柔待我渐渐小下来。可是下车的时候,雨却倾盆而下,没办法,只好找个小店,买把伞继续前行。雨哗啦啦地下着,溅在裙脚,钻入鞋中,却也阻挡不了我们登黄河楼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站在黄河楼上,黄河水携带着泥沙,蜿蜒而来,又奔腾而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确是的吧!还没刮风呢,这黄河水就这样涛起浪涌,一个又一个漩涡,涌起,消失……追逐着,奔腾着,翻滚着……它来自哪里,看不到头,它又奔向了何方?……</p> <p class="ql-block">  在黄河楼内,读着兰州方言“莎莎”“干散”,再拜工作人员为师,现学现卖,做几分钟兰州人,也是乐趣无穷。</p> <p class="ql-block">  欣赏着黄河楼里的灯光秀,浏览着黄河溯源史,看着,听着,聊着……这才是真正的旅行吧!来到一个地方,用心去感受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它的变迁……而不是走马观花,四处打卡……</p> <p class="ql-block">  下了黄河楼,被出租车司机带到一家拉面馆(磨沟沿,还不错,到了兰州可以尝一尝)。拉面馆内座无虚席,糊里糊涂点了单,付了账,然后拿着单子去领面。看到一个窗口排着长队,里边厨师挥舞着手中的勺子,盛汤、放调料,放辣椒油,一碗兰州拉面端到了窗口,那动作犹如打仗,好像慢一秒钟就会失去生命似的,只是,调料也好,汤也好,撒得碗内碗外到处都是。有必要这么急吗?我心里想着。旁边一老人见我手里拿着单子,告诉我得去另一队交单,交完单后再排队领面。我心中疑惑,平时不都是拿着单子领面条吗?不拿单子领面条,你怎么知道我点的是什么面?怎么知道我点了几碗面?如果我事先没买单,是不是也可以领到面条?疑惑归疑惑,面还得吃。我拿着单子来到旁边的窗口,站了半天也没人理我,我后边排队的人倒是越来越多,而旁边领面的人却越来越少。该有人来收我手中的票了吧?我忍不住问。旁边老人提醒我,别着急,等他们领完面,自然有人来收我的单。</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碗面被人领走,厨师开始收拾台面,厨房内的工作人员忙着用水桶把锅中的水一桶一桶倒掉,这是要干嘛?打烊?不可能吧?我付了钱还没吃到面呢!当他们又把水一桶一桶倒进锅中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他们是要换水,一锅水煮多少碗面,他们应该是心中有数的吧!厨师开始收排队人手里的单子,我递了过去,他问了我一句,什么也没听明白的我走到旁边排队,准备领面。当后边交单子的人一个一个说着“三细两细”的时候,我终于弄明白厨师是问我要吃什么型号的面条。看来,旅游也好,吃特产也罢,事先都要了解清楚吧,像我一样什么也没弄明白糊里糊涂跑来吃面,平添了几分尴尬。</p> <p class="ql-block">  单收好了,厨房里的人各就各位,一条拉面生产流水线又运作起来了。案板上摆满了面团,一个人拿着面团,揉两下,甩几次,一分钟不到,一把面拉好了。另一个人捡起面,扔进锅里,用筷子搅两下,面条如同仙女撒下的花,舒展地浮在水中。煮两分钟,用筷子捞起来放进碗里,在台面上一字摆开,手脚最麻利的当然数那位调料师傅了。很快,一碗面就到了我手中。</p> <p class="ql-block">  面是什么味道,说不出来。只知道还不错。吃完面准备走,旁边的老人告诉我要喝几口汤,精华都在汤里呢!听从老人的建议,我喝了几口,鲜香,可口,沁人肺腑……</p><p class="ql-block"> 老人也解了我心中疑惑,说是这调料师傅记性特别好,能记住谁点了几碗面,点了什么型号的面。没有验证,我怎么也不能完全相信。真想不买单去排队领面试一试,试试他是否真的记得。只是,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万一人家认出来了,尴尬就不是一点点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去逛了网红打卡地——中山桥。这是一座铁桥,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铁桥高大雄伟,横跨在黄河之上。站在桥上,凉风习习,低估了兰州雨后凉爽程度的我们不得不买了雨衣来御寒。桥下河水欢腾,奔流不息,气势尽显。</p> <p class="ql-block">  河对岸是白塔山。白塔山大概是兰州最绿的山头吧!这里的绿树高大茂密,连成了一片绿阴。登上白塔山顶,眺望四周,唯见光秃秃的山头。正因为这样,白塔山才分外让人喜爱吧!</p><p class="ql-block"> 白塔山上有个白塔寺。它高却不大,基座上是个圆形底座,越往上越小,有点像个巨大的宝葫芦。</p><p class="ql-block"> 白塔寺旁有块石碑,由于字迹模糊,我们读不出它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白塔山上白塔寺,黄河水中河水东。不成对偶,也暂且记下吧。</p> <p class="ql-block">  因为网络的缘故,我们去感受了黄河上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羊皮筏子,顾名思义,是用羊皮做成的筏子。人们把羊皮整个儿从羊身上扒下来,把头部、尾巴和前腿处四个孔洞用绳子捆扎起来,等羊皮晾干以后给它人工吹上气,一个圆鼓鼓的羊皮气球就做成了。再把十几个这样的羊皮气球捆在一个竹制的架子上,一个羊皮筏子就做成了。</p> <p class="ql-block">  看到那细细的竹架子,透过竹架子、羊皮气球看到那滔滔黄河水,心生恐惧。倒不是担心坠入水中,是担心水从这缝隙里溅上来,再加上河面上的冷风,把怕冷的我冻僵在这夏日的黄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  抵挡不住诱惑,我们坐了上去。有了海绵垫的保护,坐在羊皮筏上,没有想象中的难受,随着波涛的起伏,倒有几分置身摇椅的惬意。前边掌握方向的是位五十多岁的老人,他端坐在筏子前头,两脚伸入河水之中。有些替他担心,他不冷吗?浪头打过来,他不会坠河吗?老人却告诉我们,他还穿着拖鞋呢?当我们得知即使是冬天他也这样把脚垂入水中的时候,除了不可思议更多的是替他感到冷,那种深入骨髓的冷。</p> <p class="ql-block">  河中央驶过来一艘游船,灯光璀璨明亮。激起的浪花把羊皮筏上的我们荡得上下起伏。船上发现了我们的游人热情的打起了招呼。于是,一古老一现代,一庞大一小巧,对比分明的两种水上交通工具相遇在这里,相处在这里,共存在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