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谱,是一种以图表书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司马迁曾经说过:“ 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就是说谱牒,是一个家族的史乘,史乘就是国家的谱系,要是不修谱,那么老小次序就杂乱,世系渊源也不清,一个连祖宗都不知道的人,这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呢?我国的许多名人也多次提到家谱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只有全家人的团结敦睦,家庭才有畅旺;只有全体族人的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隆,像毛姓如许华夏最古老的氏族,才能经千百年而不绝;只有各族人民的配合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可见,从古至今,家谱都拥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强大的家族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沁源县古寨孙氏家族从宋朝末年来来古寨定居到如今的800多年间,已延续了27代,一直在为家谱的修撰而努力着。现任古寨村委副主任孙晓明,是长治市全民阅读协会太岳藏书读书会理事、沁源文化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古寨村的文化带头人,他在书法、对联编撰、书写方面有一定造诣,也一直在为古寨孙氏主支、旁系族谱的编撰而不知疲倦的奋斗着。他从察访古寨村内、在外孙氏老者和祖坟墓碑、庙宇功德碑等入手,查访到了孙氏祖先姓名数百人,并根据姓名中的字辈,基本理清了沁源境内孙氏族人主支和旁支的辈分脉络和从古至今的传承代数。</p><p class="ql-block"> 郭道镇前兴稍村的孙氏族人,是明末清初从古寨迁移过来的,是古寨孙氏的一支。近十年来,孙晓明主任就数次拜访前兴稍孙氏德高望重之人,和他们征集孙氏族人资料,并在他们的带领下,考察了前兴稍村南梁上九天圣母庙(俗称奶奶庙)和南山龙王庙的三块功德碑,了解了石碑上有孙氏布施芳名等信息。</p><p class="ql-block"> “功德碑”是用来记载功德或是颂扬功绩的石碑。随着时代的发展,功德碑也积淀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不管是建筑形式还是雕刻技巧、书法、碑记、花纹、图案等等都蕴藏着中华五千年优秀的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极高的人文和审美价值,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和遗产。</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9日上午,古寨孙氏传人孙晓明约同沁源县文旅中心文物股崔志峰主任、太岳书会张维刚会长驱车前往前兴稍村拓碑,以搜集古寨孙氏先祖信息,为古寨孙氏修谱积累第一手资料;也为未来《沁源县金石志》的再次编修增补保存资料。</p><p class="ql-block"> 拓碑[tà bēi],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它能将石碑上的文字和图案清晰地复制下来,是记录真实历史和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 盛夏7月,骄阳似火,热浪炙人,但却阻挡不住我们坚定的脚步。在前兴稍村孙氏家族领头人孙青亮、村委会计郑永军的安排下,由孙氏族人孙田庆作向导,准备好工具后我们就向南梁上的奶奶庙进发了。</p> <p class="ql-block"> 南梁上就在兴稍村西南。山上林木郁郁葱葱,高大的松树和茂密的灌木丛遮盖了通向奶奶庙的道路。虽然距离不远,但林密坡陡,四人拨开林木,抓住灌木条攀援而上,虽有闪滑,但半爬半走,约三十分钟时间就到了半山腰,找到了奶奶庙遗址。从地形看,该庙可能是一个中间有台阶的院落,分为上下两截院子。我们先到的应该是下院,石碑就醒目的立在院子边上。</p> <p class="ql-block"> 这块碑圆首,约1.5米高,完整无缺,是清朝道光四年为纪念重修九天圣母庙的功德而立。晓明和老孙(田庆)把碑的四周用斧和铁锹清理出一小块平地来,便于拓碑来回走动。四人将碑的底部作了加固,准备从碑的阳面拓起。</p> <p class="ql-block"> 崔主任把工具包打开,拿出喷壶、毛刷来,开始拓碑。第一步:清洁碑面。崔主任用喷壶喷射碑面,晓明用刷子来回洗刷碑面,将碑上土垢洗刷干净,防止玷污拓本。第二步:上纸。把携带的上好宣纸展开,从上而下对齐四角后覆在碑面上,用软毛刷由上而下由中而左右由内而外刷平,同时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紧密贴合,出现褶皱处揭起重贴。贴好后,等待纸面干燥。为加快纸面晾干的速度,晓明用抹布在纸面上来回墩按以吸收水分。第三步:椎拓。纸面稍干后即用毛质软硬适中的棕刷由上而下或按纵横顺序敲打,使文字凹入。崔主任是拓碑的行家里手,他敲打时力量均匀,不轻不重,让每个字凹入约0.5公分左右,直到纸面全部均匀凹入字内即告完成。第四步:上墨。待碑面宣纸的干湿程度适中,纸略呈泛白后,就上墨。上墨时崔主任左右手各执一有弹性的拓包,先以左手拓包沾墨汁,将右手拓包和左手拓包相互捶打,来回垂檫,以便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匀。然后迅速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在纸面上垂直捶打,第一次上墨时墨汁要干且浅,以后逐次加浓,上墨不宜太浓太潮,以七成干为佳。崔主任上三次墨,不断捶打,直至全碑墨色吋吋相连、均匀一致才算完毕。这时,碑面字迹就显示出来了。当然了,因年代久远,也有个别地方字迹不太清晰。第五步:取下拓片。待到拓本八至九分干时,崔主任招呼三人一起取拓片。我们把拓片平均提起拉开,由上而下与碑面成垂直状慢慢的剥离,放置在通风易干的地方。至此,第一个碑面成功拓成。</p> <p class="ql-block"> 碑的阴面,由于多年受潮,生了不少苔藓,洗刷不掉。晓明就用斧刃和小刀平刮碑面,去掉了所有苔藓和污泥,然后再开始拓碑。由于第一次拓碑崔主任作了示范,第二次拓碑则多数由晓明在崔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很快,第二个碑面也成功拓下。</p> <p class="ql-block"> 拓完下院的碑,我们就到上院找碑。好在晓明来过几次,轻车熟路,先找到残存的墙垣,跨过今年春天被雪压、风刮倒下的松树枝干,就找到了平躺在地的石碑。这也是一块圆首碑,是记载清朝同治元年重修九天圣母庙的功德碑。经过一番清理、拓印,朝天一面的碑文拓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院找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院拓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拓碑全视频。</b></p> <p class="ql-block"> 为了完整拓碑,需要把碑翻过来。时间已至中午一点半,加上天气闷热,四人早已汗流浃背,身体困乏,饥肠辘辘了。但看着眼前的胜利果实,四人喜不自胜,表示要坚持不懈,绝不功亏一篑。于是大家不顾肚饿体乏,磨拳檫掌,再鼓干劲,决心拓完碑文再下山吃饭、休息。这碑长有两米多,厚度达三十公分,非常沉重。幸好来时准备了钢钎撬棍,四人群策群力,老孙用撬棍撬起碑身,晓明用钢钎抬住,老孙往碑身下支石头,四人合力往起抬。初次试抬,纹丝不动。然后再撬,再支石头。估计差不多了,四人鼓劲再抬,稍起了一下,咬咬牙再抬,真是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慢慢的——慢慢的,——抬起来了——抬起来了,再鼓劲——再发力——“扑通”一声,石碑终于被翻过来了。大家大口喘气,稍作休息。待喘息已定,便再拓碑,程序已经熟练,速度自然加快,字迹也更加清晰。到两点四十,两块碑都已拓完。大家整理整理东西,拨开灌木丛寻路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稍事休整。下午四点半便又上山。不过,这次去的是南山的龙王庙,有前几年修通的车道,既不远又好走。十几分钟就到了龙王庙。古碑就在庙檐下东面。这是一块清乾隆三十年九月立的一块龙王庙创修圆首碑,虽然整体字迹有点模糊,但主要内容还是能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的。崔主任和晓明忙碌一阵就把碑的两面都拓好了。下山后已傍晚六点半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拓碑成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九天圣母庙下院古碑拓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九天圣母庙上院古碑拓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龙王庙古碑拓片</b></p> <p class="ql-block"> 看着一天的劳动果实,虽然很累,但大伙心里美滋滋的。晓明更是喜形于色,不住的向众人表示感谢,并畅谈当天的拓碑成果:既可以为孙氏家谱的修撰充实完善族人信息,又能为未来重修《沁源县金石志》增补空白,还欣赏了古碑的书法、雕刻图案、碑文的文采和文学价值,真是一举数得,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七点左右,我们向孙氏青亮、田庆等作了告别,驶上了归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碑上有孙姓捐资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奶奶庙下院石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面碑首正中碑额文字:“万善同归”,既是碑文的主旨,也有劝人向善的意思!碑额文字两边雕刻图案为“鹿鸣原野”,寓意爱情、长寿、幸福、官运、禄财、子嗣绵延。碑额下方为云纹雕刻,寓意青云直上,祥瑞通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万善同归”碑正面全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背面碑首文字两边为“牡丹花开”,寓意国色天香,富贵典雅,繁荣昌盛,美好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万善同归”碑背面全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奶奶庙上院石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面碑额为“重修碑记”,笔法遒劲有力,字体端庄雅致,是雕刻字体的精品。两边为二龙嬉戏,寓意兴旺发达,富贵无边。</span></p> <p class="ql-block"><b>上院石碑正面全图。</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背面碑额为“好善乐施”,是碑文的主旨,意在赞颂捐资修缮庙宇的功德;也有劝人向善积德的意思。两边为牡丹花雕刻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院石碑背面全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龙王庙古碑碑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碑碑额为“创修”,意即本庙是清朝乾隆三十年修建的。右边为“日”,左边为“月”,意为日月同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完美与和谐,辉煌与荣耀。周围为云纹、钱币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龙王庙古碑正面全图。</b></p> <p class="ql-block"> 10日下午,张维刚会长作诗一首,赞孙氏修谱功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寨孙氏修谱赞</span></p><p class="ql-block"> 张维刚</p><p class="ql-block"> 古寨孙氏人丁旺,开枝散叶遍沁源。 </p><p class="ql-block"> 宗人神则根祖录,族裔甲①支系第延。 </p><p class="ql-block"> 修谱大任贤能承,兴族重责志士担。 </p><p class="ql-block"> 走村进户集万言,血脉凝聚鸿图展!</p><p class="ql-block"> 注:甲:这里的 “ 甲” 作为单位存在,“第几甲”是指孙姓后人已离开先祖坟地而各自建立新坟地以后的分支家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寨村中央标志性古建筑:天地楼!</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