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长安三万里》随笔

祝凌

<p class="ql-block">  观看了火火的《长安三万里》,片子制作精美,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一以贯之于片中,不由得感觉到我们也曾是诗的国度,非常浪漫的国度,且人人会作诗。</p><p class="ql-block"> 影片结束后用了川语、粤语、普通话等念诵唐诗,听起来竟毫无违和感——唐诗将东西南北的华夏儿女连接在了一起,这也许就是李白他们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价值——文化连接的价值,思想连接的价值。只可惜李白他们看不到后来,看不到如果中国文化没有他们那一首首精彩奇妙的诗,将会黯然失色不少,知道了这些也许就不会再为当时未能谋得高官尊爵,不能一展宏图而感怀悲伤。</p> <p class="ql-block">  除此,还有几点小感受:</p><p class="ql-block">1.每个人的才华生来不一样,展露才华的时间也不一样,小时候读书颇感困难的高适遇到李白自感相形见绌,经过后期努力,也成为了诗人、将领。所以,人才是不拘一格的,但勤奋都不可少,即便是李白。</p><p class="ql-block">2.黄鹤楼烧毁后,高适说: 只要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会一直在。是啊,优秀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魂”,只要文化不灭,民族魂就在,民族就在。</p><p class="ql-block">3.李白出身商人家庭,没有考功名的权力,在今天看来,这无疑是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时整个社会没有视“金钱至上”比起当今整个社会各阶层普遍“唯金钱是也”似乎品相、品味要更高。</p><p class="ql-block">4.片中提到了文人感时伤世,这固然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担当的表现,比起那些随波逐流、助纣为虐者高尚千百倍。但是,作为智者应明了万事都有其规律,如花开花落,花落花又开,谁也阻挡不了历史向前推进的步伐,过于的感伤和纠结可不必。但是,作为文人,要为“真善美”的构建和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立德,立言,立行,且坚定不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