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心香不染尘

夫昂房

<p class="ql-block">摄影:夫昂房</p><p class="ql-block">地点:家中及附近</p><p class="ql-block">时间:2023年1月至7月</p><p class="ql-block"> “一瓣心香不染尘,身居草舍树为邻。”<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安静自在。</span>这样的生活现在只能是神往。</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常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空明,让身心得以滋养和修复。</p><p class="ql-block"> 致虚守静,哪怕只是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朵快要凋零小花,也能听到它开放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致虚守静,即使是微风拂面,也能看到风中的七彩。</p> <p class="ql-block">  致虚守静,即使是干枯的果实也能发现它的细节之美,也能看到它们这一季生命的承载。</p> <p class="ql-block">  这些干枯的果实,有着它们不同的细节和纹理,呈现出不同的美!是它们各自精彩一生的承载,从它们身上我们可以读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镇定和达观。</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一组是照片是大花紫薇的果实,它们把“开口大笑”留到了这一季生命的最后。我们是否看到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和乐观。</p> <p class="ql-block">  此时,不禁想到了苏轼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观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庐山烟雨浙江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至千般恨不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到得还来别无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庐山烟雨浙江潮。</p><p class="ql-block"> 在苏轼看来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是山和水,在看到这些景色之前,人们无比向往这里的大美山水,这个时候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慢慢时间长了之后,因为想去却没去成,所以心里难免会有一份执念,总觉得那里的风光是最美的,此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对美的那份憧憬;终于看到这些山山水水时候,又会感觉也不过如此,此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而此时才发现我们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才是最大的收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首诗是写给他小儿子苏过的,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已经六十多岁了,在经历了沧桑世事之后,是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全诗仅仅28个字,颇具禅意,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