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饶汉祥生平介绍”的几个错误之处及遐想!

张鹏

<p class="ql-block">百度记载饶汉祥(1883—1927):字苾僧,又字羼提,广济县(今武穴市)南泉乡饶为市塆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后投考京师大学堂,名列第一,未赴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他对饶公的记载,与百度内容大致雷同,但抄着抄着,相互间居然出现了三处明显的不同,这便导致,引用这些资料,该以谁为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度?</p><p class="ql-block">《广济县志》?</p><p class="ql-block">还是武穴市的各个官方展厅?</p> <p class="ql-block">先说1,饶汉祥逝世日期,到底是哪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三个版本:</p><p class="ql-block">1,广济县志曰:1928年6月27号。</p><p class="ql-block">2,武穴市档案馆曰:1927年6月17号。</p><p class="ql-block">3,而滨江公园饶汉祥旧居门口的那块铭牌的记载直接前后矛盾,短短几十个字,前面说是1927年,后面稀里糊涂的说逝于次年,即1928年。</p><p class="ql-block">有网友问,这种被官方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介绍,咋就出现这么明显的低级错误呢?笔者为此特地询问了一些知情人,原来这铭牌它归公园管理处管辖,跟“饶汉祥旧居”不属于同一个部门(旧居归博物馆管辖)!</p><p class="ql-block">问题是,铭牌建立好几年了,也早就有人提到这个错误。而他我自巍然不动,就是不改!</p> <p class="ql-block">饶公逝世还不到一百年呢!</p><p class="ql-block">现在不去考证,时间越拖越久远,岂不更加真假莫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日,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藩署增置颜柳碑记》年份标注,被一4岁孩子发现错误。这样低级的错误,出现于这么著名的博物馆,还被一4岁孩子发现了,这脸真的丢到姥姥家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到饶汉祥旧居铭牌上的“小小”瑕疵,如果也被媒体全国性报道了,会不会丢了整个武穴人的脸?</p> <p class="ql-block">话说,饶公出生年月、逝世年月,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日期吗?</p><p class="ql-block">答曰不一定,饶氏家谱对本族这种百年难遇的大名人的出生年月,一定会有详细的记载。</p><p class="ql-block">饶公出生地为“饶为市”湾,我想恳请有“饶为市”湾居民联系方式的网友,或者与其同宗共祖的饶姓朋友,能去查一查饶姓家谱~</p><p class="ql-block">微信时代,且让大家共同来为饶汉祥的生平介绍作一个更准确的考证!</p><p class="ql-block">你以饶公是你的老乡为荣,你就有这份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聊饶汉祥三次投考京师大学堂,名列第一,未赴读。</p> <p class="ql-block">2,饶汉祥三次投考京师大学堂,名列第一,却没有去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读这种网文的时候,相信每一位广济人,都会为这位学霸老乡的牛逼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无论在民国时期,还是当下,都是全国最高的学府,饶同学考了三次,每次都第一名,这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但是,他还不去读~</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文章,我早就读了无数遍,但是,说出来我也不怕你们笑话,同大家一样,我也从来没有质疑过。直到前段时间有一位抖友编辑了一期短视频,崇拜得五股投地的这样说出来了,我才突然一惊,有了疑惑,才去分析,这千里迢迢的,从广济一路颠簸跑去北京参加全国最高学府的考试,考了三次,都得了第一名,还不去读?</p><p class="ql-block">你这个时候,稍稍理智一下,想一想,</p><p class="ql-block">考了一次第一名不去读,可能因为生病,或者最后选择了去读日本政法大学,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考了三次第一名都不去读,那你又为什么要去考呢?考取了为什么又不去读呢?这是家里钱多了?还是太无聊了,拿自己的青春去验证自己的牛逼?</p><p class="ql-block">绝无可能嘛!</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一大堆的广济人民,没有去质疑这种不可能呢?</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是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够用肉眼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建筑。”</p><p class="ql-block">这话传得地球人都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引以为骄傲和自豪。但是很遗憾,杨利伟从太空返回,接受采访说:“在太空中能看到美丽的地球,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p><p class="ql-block">这太让中国人遗憾和失望了,但杨利伟说的是实话。</p><p class="ql-block">太空中如果能用肉眼看到长城,就好像在千里之外能看见一根头发丝,的确不可能。</p><p class="ql-block">然而,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却没能阻止这个谣言在坊间的传颂。</p><p class="ql-block">为什么?</p><p class="ql-block">因为在我们心中,长城这座伟大的建筑奇迹,值得被冠上无以复加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相信第一个写饶公考取京师大学堂的作者,并没有写错,但是,有读者传错了,越传越错,最后,更多的广济人以错就错,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p><p class="ql-block">应该跟“长城”谣言的传播是同样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地方小,我们太渴望能有一个牛逼哄哄的老乡了!</p><p class="ql-block">金德嘉被传播成皇帝老师的时候,是如此心理!</p><p class="ql-block">饶汉祥三次考取京师大学堂第一名,还不去读,都是同样的心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到这里,咱们就暂不纠结了,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多多转发一下文章;觉得我反对无效继续以错就错,好像也无伤大雅!接下来,咱们聊饶汉祥的字。</p> <p class="ql-block">3,饶汉祥的字,到底是瑟僧,还是苾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饶汉祥(1883—1927),字苾僧,又字羼提~</p><p class="ql-block">这也有两个版本:</p><p class="ql-block">1,滨江公园饶汉祥旧居~档案馆~曰:</p><p class="ql-block">瑟僧</p><p class="ql-block">2,广济县志及其他,曰:</p><p class="ql-block">苾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书读的少,读文言文,似懂非懂。所以呢,看古人字的时候,喜欢去思索几秒,总想能从其中挖掘出关于主人翁的一点信息,这“瑟僧”~“羼提”会透露出饶同学什么信息呢?</p><p class="ql-block">“瑟僧”,望文生义,还以为是“瑟瑟发抖的和尚”。而“羼提”,不怕诸君笑话,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三只羊。对,三只羊!</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广济五杰排名第一的饶汉祥,该不会是属羊的吧?这让人很好奇,一查他的出生年月,1883年果然是癸未年,属羊。</p> <p class="ql-block">但是,查着查着,突然发现有“瑟僧”与“苾僧”两个版本。</p><p class="ql-block">刘芃博士提醒说:你去百度一下,“苾”,跟“羼提”,都是印度梵语的音译。“苾”,通“比”,男的僧人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羼提”,也是印度梵语的音译。佛教术语,有忍耐、原谅,也有智慧的意思。意指在遭遇逆境时,心境能保持平和 ,不会想伤害人,不起瞋恨跟执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芃博士知识渊博,几句话,顿时让人恍然大悟。我把“瑟”与“苾”对比思考了一下,不用讲,滨江公园饶汉祥旧居前的铭牌,以及档案馆里的介绍“瑟僧”,都写错了,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苾僧”!</p><p class="ql-block">那么问题来了,饶同学,为什么取了一个有着“和尚”意思的字呢?还有,这样一位几百年难遇的学霸,他早早就出人头地,学途仕途亦顺风顺水,难道他的人生也遭遇重大的挫折?以至于需要取一个印度梵语“羼提”为字,来时刻提醒自己,“在遭遇逆境时,心境要保持平和 ,不要去伤害人,不起瞋恨跟执著”?</p><p class="ql-block">我们得去翻一翻他的生平介绍,走近他的人生,试试看是否能看出什么端倪?</p> <p class="ql-block">饶公出生于1883年,</p><p class="ql-block">16岁中案首。</p><p class="ql-block">20岁中举。</p><p class="ql-block">后投靠京师大学堂,名列第一,未赴读。</p><p class="ql-block">1906年,去日本法政大学,1908年回国,次年赴福建,任学务所视学近3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应该说,三十岁之前的饶公,还只是一位学霸走在就业常规路上,他的正式起飞,要等到颠覆大清的那次武昌首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年,饶汉祥在武昌起义后回鄂,经过辛亥革命大佬彭汉遗(广济人)的推荐,入都督府秘书室任职,至此,饶公从一名学霸,才正式开始起飞~</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大家印象更深刻点,</p><p class="ql-block">咱们可以横向对比一下我党大佬董必武此时在干嘛。同为黄冈人的董老比饶公小三岁,是前清秀才,这在我党早期领导人中,还是杠杠的文化人。这秀才,相当于现在的985,而饶公,要不是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以他的能力,广济县怕是要突破历史,出一个状元郎了!(注:饶汉祥父亲是前清秀才,弟弟饶校文前清师范科举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年,对革命事业热血沸腾的他们,不约而同的被武昌义举召集到共同的革命旗帜之下。那年那月,饶在都督府做秘书,董必武在军政府做秘书,起点都是小小的秘书,但他们骄人的履历更容易让他们在众多的职员中脱颖而出(得到同事同乡的推崇,以及上级领导的重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必武随后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湖北支部的评议员,很快被湖北省军政府任命为财务司总务科科长。</p> <p class="ql-block">董老成就很大,放眼全国,没有几个能与之比拼。中共一大代表,第一批创业元老,脱党者有李达、刘仁静和包恵僧;叛变者有张国焘、陈公博和周佛海;早早牺牲的烈士也有好几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能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却唯有毛主席与我们的董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学习成绩更好,履历更加突出的饶汉祥,他在短期内比董老飞得更快更高,两人相比较,姑且把他们比着在进行马拉松竞赛,初始阶段,饶公以极快的速度甩了董老好几圈,但饶公的风光并没有几年时间,伴随着黎段府院之争黎的失败,其一身的才华,从此无处施展,紧接着多年的郁郁不得志,终于1927年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两厢对比,董老这个一手开创新中国的大佬,把我们的饶公早就不知道甩了多少个等级!</p><p class="ql-block">这真的是大浪淘沙方见真金璀璨,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你是否会停下来深思一下:为什么早期比饶公飞得更低更慢的董老,最后却飞得更高更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小小老百姓的我们,能在其中得到一些启发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11年到1917年,是饶公一生最值得书写的地方,他的每一篇骈文电报出台的背景,都值得单独开篇,限于篇幅,这里只能简略说两句!</p> <p class="ql-block">先介绍“骈文”“通电”在民国时期的重大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之前,电报内容大多言简意赅,纵然有篇幅很长的,也是有事说事,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形势发生了改变,各方势力针锋相对,军阀割据势力之间通电,无非要以文字来延续他的枪炮刀剑,言论的限度越来越没有约束,相互通电即使句句嘲讽、怒怼,还惟恐力度不够。</p><p class="ql-block">而作为当时黎元洪的文胆饶汉祥,为了让通电发挥更大的作用,他独辟蹊径,开创性地把骈文和通电结合到了一起。其行文大刀阔斧,冷峭犀利,读者读之也痛快淋漓。可以这样说,整个民国时期,通电骈文做得最好的,就是饶汉祥,他的骈文,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每次出手,都引得各界人士争相传阅,以为潮流。但饶公通电的价值并不仅仅只在文学上得到世人的追捧,而是能为其服务的利益团体在政治上带来强大的加持与舆论导向!毫不夸张的说,其电文为巩固武昌首义之地、保护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饶公在秘书长任内,亲自捉笔代替黎元洪起草的电文就有两百余篇,凭借写得一手好文章,黎元洪对饶公,那是倍加器重与宠信,黎曾以武昌私田500亩相赠,饶不受乃止。黎为饶送钱,无不从优。饶请假回乡祭祖,黎派小型军舰护送至武穴。在饶母六十大寿时,黎撰文谓:“苾僧尤雄于事,羽檄书移,星驰电布,每有所属,扬思秉笔,宿夕即成,采藻葩流,哀痛激发,读者莫不唏嘘起舞。一篇脱手,八缴风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着黎元洪的信任,饶在湖北军政府任职期间,对同乡亦有大量举荐,他曾举荐郭泰棋(外交部长,联合国第一任主席,广济五杰之一),为湖北都督府外交股长(相当省外办主任),举荐郭公寿为孔祥熙英文秘书,陈韬(寿三)任黎元洪副总统私人秘书,举荐大姊汉祯为省立女子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北京任职期间,又荐陈韬为黎元洪副总统私人秘书,荐郭泰棋为黎元洪副总统英文秘书,荐二弟校文为国务院秘书,内务部参事,荐其大姊夫胡实秋任黎元洪总统府书记官。</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期,很有一部分同盟会成员,比如孙武、刘成禺等首义诸人公开脱离同盟会,在上海成立民社,创办机关报《民声日报》,拥护黎元洪为首领与同盟会争权,公开与同盟会对立,黎元洪也一边借助这些武昌首义各路豪杰之神威,一边大量启用自己的旧部,拓展自己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在乱世来临前的中国纵横捭阖,短短时间,就在袁世凯、孙中山两大集团势力之外,形成第三股势力,从湖广到北京,辐射全国,达六年之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是在1917年与段祺瑞,府院争斗失败后,黎元洪黯然辞职,饶公也随其沉浮,隐退天津!</p><p class="ql-block">估计两公都没有想到,他们这一次的败退,成为了他们的转折点,从此,跌落巅峰,再也回不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2年7月,直系军阀吴佩孚拥黎元洪复为总统,但是,这种军阀的拥立,与武昌首义时被辛亥志士强拥为大都督,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不到一年,傀儡总统很快就被奉系军阀曹锟逼下台。</p> <p class="ql-block">☐ 也许网友会问,时任黎府高等顾问兼外交参事的郭泰祺,为什么在黎元洪退位后,能去广州投奔孙中山,任大元帅府参事,而饶公为何就不能效仿,只能选择“傻傻的”“吊死在黎元洪这棵树上”呢?</p><p class="ql-block">这问题问的好。</p><p class="ql-block">其“傻等”,同样让我困惑了很久!</p><p class="ql-block">乱世来临,各路豪杰逐鹿中原,每一刻时间仿佛都不能浪费。但是饶公这条飞龙,却从1917年—1922年,长达五年时间里,心不甘情不愿的困在天津,浪费着大好青春与一身才华,这是为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咱们先去看看饶公的两个小故事,或可从他的性格与经历中寻找出几分答案!</p><p class="ql-block">一次是考取京师大学堂不去读,还有一次,是武昌首义成功后去应聘,饶与其它报效人员同住聚贤馆,等待考核任用。刚从两湖师范毕业的革命党人谢石钦为该馆考核科长,饶以谢之学历不过童士,以童士考举人为耻,不入试。</p><p class="ql-block">一个性格孤傲,入世不深的学生形象,是不是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这种学生又因得到赏识,飞翔得那么高,那志得意满,加上传统文人的忠君思想,以及对黎元洪还能再度出山的判断,你说有几个人值此际遇,飞上去后下来了,还能很快的转过弯去重启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博物馆王义琼馆长处,见到饶公真人照片,清瘦而异常突兀的马脸,一对招风耳,论其大而厚实,都非常罕见,人物整体,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独特气质,隔着照片,也扑面而来!我当场很是震撼!特附于后面,以惠读者!</p><p class="ql-block">请看下图:</p> <p class="ql-block">饶公从小身体并不好,在天津寓居潜龙在渊的五年时间里,居然常有抽鸦片,来麻痹一颗孤傲而不屈的心!</p><p class="ql-block">看来人都不是神仙,当你落入人生的洼地,无论如何左冲右突,奋力向上,都无法突破的时候,有一个叫做“沉沦”的魔鬼,总是如影随形,没有坚定的意志力,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无法战胜自己的惰性,就很容易被“沉沦”这个魔鬼俘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3年,饶公曾经短暂回到故乡武穴,在沿江距离龙王庙不到五十米处,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欧美风格的“饶汉祥旧居”,这座风格迥异的建筑,依坝傍江,气质独特,居于河街高处(该处地理位置偏高,距离客运三码头不过一百多米,但观三码头每年七八月份洪水来临后被淹,需要搭跳,或者搬迁,而此处近在咫尺却安然无恙,堪称神奇!),与对江雄伟的将军山遥遥相对,看百舸争流,视野开阔,坝内热浪滚滚,坝外江风送爽,但故乡这美丽的佳景,早就不见了黎元洪派小型军舰护送其回武穴时的辉煌,看来这衣锦还乡,也无法治愈他那郁郁不得志!</p> <p class="ql-block">我一度想,饶公取了“苾僧”这个字,也许与从小身体不是太好有关,而“羼提”,却极可能取于此时长久的不得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救他于苦海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5年11月,奉系军人郭松龄在河北滦县反戈讨伐张作霖,想请饶汉祥为他起草电文,为其开出一万大洋的天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饶汉祥正随黎元洪在天津,当时黎元洪早已下台,饶的一肚子四六骈文也多年未见发挥作用,也许是憋得太久了,饶汉祥还特地来到滦州为郭起草造反的通电,买一送三,连着贡献了三则通电,写完也没有回天津,而是一直留在郭松龄军中。当时郭军中还有另一个名人,就是林微因的父亲林长民。但是,这场大动干戈的讨伐更象是一场准备不足的儿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随郭松龄夫妇逃跑途中,林长民被流弹打死。</p><p class="ql-block">郭军不敌,一败涂地。郭松龄与夫人化装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县一个农家的菜窑里被奉军逮捕,25日,双双被枪杀,张作霖命令曝尸三日方可收葬。</p><p class="ql-block">饶汉祥在沈阳巨流河幸得逃脱。</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5px;">下图是郭松龄:</i></p> <p class="ql-block">有网友针对饶公这一次押宝前一气呵成写就洋洋洒洒的《郭松龄之通电张作霖》电文,不及一月,却差点丢了老命,借了一个网络梗,戏称其:12年当了太监,49年入了国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我饶公,以其纸上纵横捭阖十几年的政治嗅觉,咋在PK前夕,犯下如此低级的判断错误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无他,长年累月的偏离政治中心,孤寂与失意,让饶公郁闷得太久了,为了施展心中的抱负,即使郭松龄的一万大洋是毒药,即使前方是深渊,此时的饶公,也会奋不顾身~纵身一跳~飞蛾不畏惧死,怕的是漫漫长夜看不到黎明!</p> <p class="ql-block">假如,</p><p class="ql-block">1,饶公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2,饶公阅历更多一点,遭遇挫折能百折不挠?</p><p class="ql-block">以他这块好钢,会不会成为一位真正的钢铁般的战士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