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教育 智慧引领成长——全省首期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总结

周小明

7月12日至16日,全省首期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依山环海、碧海青山”的美丽滨海城市荣成石岛举行。 本次学习由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组织,四天时间,十六位专家老师从不同领域、多维角度,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精彩的培训,对于学习者来说,本次培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由县教体局师训科张成功主任带队,我们平邑一行17人,用四天的时间,认真学习、积极反思,从实际工作出发探索“互联网+教育”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路径和数字资源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原生动能,为拓宽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背景下学校智慧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成长维度构建实用模型,建设学校、教师、学生、家校(社会)多维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型教育网络体系,真正实现学校“智慧教育、智创未来”的发展现代化互联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乐学决定高度,善学决定未来。杜林教授在开班仪式上强调了学习的意义,重点介绍了教育数字转型体系建设和未来以数字方式改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前景,同时,希望此次培训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理念转变、协同发展起到重要的延伸价值。 赵可云教授围绕《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聚焦核心素养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教育数字化的内因、特征,数字化教育指向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泛在化,必将突破传统教育时空边界,立足“学”为中心,构建学生成长结构模型,使人-机关系从辅助转向协同,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供给和教师专业成长孵化,通过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构筑“教育+智能高校”的课堂生态,“互联网+教研”的高端形态,从而改变学校教育方式、教科研方式、评价方式和育人方式,驱动教师专业成长内涵发展。 赵磊磊副教授围绕《数字化转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育新背景》这一课题,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和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并就国内、国外信息化教育发展情况做了精准分析和研究成果展示,详细解读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育信息虎领导力培育价值,数智融合在助力个性化教育、赋能精准教育管理、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建设方面有重要意义,还从宏观和微观纬度解读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结构要素和角色特征、实践取向,使大家明确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学生,每一个人都是教育数字信息化转型的重要节点,只有做好多节点融合,才能构建起教育数字信息化转型的网络。 <p class="ql-block">在今天这个时代,需要一种引领、一种奉献、一种探索、一种开拓,更需要一种担当和责任,需要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深爱着教育、奉献教育……青岛西海岸新区和悦教育集团智慧教育负责人王立新,以数字化教育赋能精准教学的实践逻辑《点亮一盏灯》,明确数字化教育是撬动教育整体变革的“杠杆”,详细介绍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和悦智慧教育探索、改革、发展的详细过程和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以学生为中心,立足课程育人载体、课堂育人阵地、评价过程监督,不断探索文化育魂、德育为先、教育引领、教学主导、家校共育等方面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打造数字课堂、智慧课堂。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通过大数据引领、指导教师成长使人印象最为深刻,“五步智学”让青年教师成长有路径、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无疑是给每个老师创建了一份珍贵的“成长攻略”。学校层面围绕学生成长打造多维数字化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学生成长模块,通过数据平台推送优质资源,为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份精准的“成长清单”。</p> <p class="ql-block">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社会结构性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教育现代化手段,更是核心。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作《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主旨报告,未来的学校是无边界的,教育既生活,学生既学习空间,要突出人本理念,以人的发展定义技术和人、建设和应用、技术与教育的协同发展。同时精准分析未来教师的工作形态,重构教育信息化“金”字塔,促进和谐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实现同类学科、跨学科多元化学习路径,要做好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和管理决策,实现特色校本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支撑教研体系、教学体系、学习体系和评价体系优化重组,建设多维空间共生的新生态智慧未来学校。</p> <p class="ql-block">智慧教学如何落地?培训不仅有纲领性培训,还有策略性指导。杨鑫教授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下智慧教育如何落地》为话题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不论教育数字化战略和智慧教学如何发展,必须围绕三个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进行目标定位,我们要培养智慧的人(高阶思维、核心素养),用技术赋能教学,促进学生智慧发展。其间,从学生需求出发,找准问题点等角度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如何正确推动智慧教学及教育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技巧,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开展项目式、个性化学习样本建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促成智慧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好人的三个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做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健康、全面、发展的人,不断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和,培植育人信心,加强自我监控,做优秀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随后进行的《基于数字化协同教研平台的创新实践项目式学习》主题研究活动,为我们搭建了真实的学习场景,《终于,我成为了校园垃圾桶改造的工程师》使我们真正融入了课堂,从“了解我们的项目、完成小组分工、确定项目主题、提炼驱动性问题、设计本组的项目方案、明确项目实施计划、确定自己应该在每个阶段的任务”方面,小组分工、认领任务、合作融创、自主研发、产出成果,以真实的场景应用和实操训练,使我们了解了数字化协同教研平台带给教育的便捷和高效,特别是我们课堂,通过项目化主题式活动设计学习,拓宽了合作学习、素养提升、学生成长的维度,在信息化、数字化支撑下的课堂,学生凝聚团队意识,通过创新合作、认领任务、智慧创造,为学生跨学科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内驱,使学生成长和发展成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学无止境、勤奋为径。孙洪兆教授围绕《如何高质量做好课题研究》课题,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专业发展报告,围绕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等重要内容,详细解读了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和注意事项。报告中,有理论指导,更有样本参考,为我们学思结合、学做结合提供了生动模板。教学即研究,教师做科研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只有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实践中,提升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专业生长内驱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新高度。随后,朱琳老师的《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与申报实战》更是锦上添花,以“礼”为线,从“石岛有礼:资源共享”“理论有礼:课题研究方案框架”“成果有礼:教学成果撰写实战”“实战有礼:课题申报实战交流”四大模块,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真正的教师专业成长“大礼”,报告内容详实具体、脉络清晰,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数字时代教科研意识,对于我们来讲,这是一次数字观念重建、数字环境重构、数字过程重组、数字评价重生的思维发展之旅。培训中,朱老师借助信息共享平台,推送课件、收集数据,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和高效。</p> 山东省信息技术教研员赵亮老师作《数字化协同教研建设研究与山东实践》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我省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和成果,围绕数字化、信息技术、评价、跨学科等核心关键词,重构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和数字转型建设体系。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在课堂,课堂的变革关键在教研。赵老师以他山之石精准分析了当前数字化教研存在的形式、基本范式,指导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软硬件等信息化设施开展教学、教研,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评价质量。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宽学校教研空间,改变单一的线下传统面对面教研模式,使教研具备信息化、网络化、共享性,便于教师汲取更加广泛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教学教研向融合创新平台迈进。 期间,来自各地市的名师、名校长和先进学校做了经验分享,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教育创新工作,分享了他们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在这场智慧创新、思维碰撞的数字化转型研修旅程中,我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智慧洗礼和数字映射,就如学习通知中提到的,培训旨在有效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和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实现数字化教育的有效应用,不断增强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和责任,持续提升应用数字技术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自身及共同体专业发展的能力。从中,我深刻领悟到“数字素养”“信息化领导力”“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等核心词的内涵,同时也感受到“责任和担当”。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召唤,我们只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担当,深刻理解并不断实践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与技能,才能推动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建设,强化优质数字资源的创新与应用,才能更好地构建数字化课堂新模式,构建数字化协同教学教研新平台,使我们的教育走向高质量,使我们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使我们的学生做全面发展的人。 以科技引领未来,以数字赋能教育。数字强国,强国有我! <p class="ql-block">声明:本文属于学习总结,原创资源!</p>

教育

数字化

教研

数字

教师

智慧

信息化

转型

教学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