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中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的巴音布鲁克区内。</p> <p class="ql-block">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美,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是集山岳、盆地、草原为一体的优美自然风景区,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保存了丰富的世界稀有鸟类物种,成为天鹅等多种野生动物理想的繁殖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到了巴音布鲁克就一定要了解土尔扈特人万里东归的那一段悲壮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是我国古老的蒙古族部落,是卫拉特(清朝称厄鲁特)四部之一,部落祖上曾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p> <p class="ql-block">17世纪初,土尔扈特人因准噶尔部的兴起和卫拉特内部的利益争夺而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伏尔加河下游乃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水草丰美、气候适宜,而当时沙俄势力尚未控制那个地方,故而土尔扈特和鄂尔勒克率领族人在那里建立了新的游牧政权——“土尔扈特汗国”,他们在那里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p> <p class="ql-block">但好景不长,俄罗斯人逐渐占据了这一地区,在沙皇俄罗斯帝国攻城略地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为削弱土尔扈特的地位,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断地派土尔扈特的男丁四处征战致使土尔扈特成年男子伤亡惨重;沙皇俄国还鼓励原本生活在顿河流域的哥萨克人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侵占土尔扈特人的草场,瓦解土尔扈特的经济,同时还强制土尔扈特的孩子和老人信奉东正教。</p> <p class="ql-block">18世纪下半叶,为避开俄罗斯帝国政府的毒害与压迫,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带领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人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义无反顾浴血奋战,战胜了沙俄、哈萨克人和哥萨克人的围追堵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回到了被他们虔诚地称作“太阳升起的地方”——中国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p> <p class="ql-block">而那一年的冬天是暖冬,伏尔加河迟迟没有结冰,由于土尔扈特人要东归的消息已经被沙皇获悉,所以渥巴锡被迫只得带领着生活在伏尔加河东岸的土尔扈特人启程东行,而生活在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最终就留在了俄罗斯,如今的他们成了俄罗斯境内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的卡尔梅克人。</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土尔扈特部东归252周年。乾隆三十六年(即1771年),渥巴锡率领的20余万蒙古人,经过8个月的迁徙,完成的万里东归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悲壮的民族迁徙”。</p> <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部族首领渥巴锡汗画像</p> <p class="ql-block">渥巴锡率众东归,他所希望的,是回到祖先的土地上求得一个独立藩属的地位,这样不仅维系了部族的生存,也可延续汗国的国祚。</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对此表现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决定接纳并妥善安置土尔扈特人。短短几个月就从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调集大批支援物资:马牛羊20余万头,米麦4万多石,茶2万余封,羊裘5万多件,棉布6万多匹,棉花近6万斤,以及大量毡庐等。这些物资无异于雪中送炭,使得土尔扈特人得以安定下来。清代对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土尔扈特来归后亦是如此。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清廷派人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休养生息。</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画像</p> <p class="ql-block">而今,在这块“太阳升起的地方”,在这片水草丰美、肥沃的土地上,能歌善舞的土尔扈特人依旧幸福快乐的生活着,每天他们都用欢快的舞蹈和嘹亮的歌喉,热烈欢迎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个远方的客人[呲牙][呲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