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郭先生</p> <p class="ql-block">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磨沟风景区是乌鲁木齐市民乐山乐水的好地方。200多年前,清代驻军在此修建两盘水磨加工粮食,故而得名。水磨沟风景区由“五山一河”组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盛夏时节,再一次走进水磨沟风景区。刚穿过气势恢宏的仿清建筑景区大门,就听到了哗哗哗的水流声,恰如清朝官吏史善长游览水磨沟写的诗句“青山露面远相迎,不曾见水已闻声”。</p><p class="ql-block"> 进门右转,沿着狭长的峡谷山涧徐徐前行。峡谷两侧山峰对峙,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亭台楼榭点缀其中。游人熙熙攘攘,悠闲地避暑纳凉。清泉寺下面的谷底,百泉喷涌,汇流成河,终年奔腾,这大概是水磨河的源头了。清泉桥下游,水阔流缓,清澈澄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水草如茵,一大群鲤鱼、锦鱼浮在水草上游动,就像那拉提草原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随风摇曳。</p><p class="ql-block"> 水磨沟优美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谪宦名流流连忘返,他们驻足游览,寄情山水,吟诗填词,留下了接官厅、香妃出浴、萧曹亭、翰文岭、纪晓岚雕像等众多人文景点。这些人文景点与自然风光巧妙搭配、相得益彰,增加了水墨沟风景区的厚重与品味,用时下时髦的话,就是“有颜值有才华”。</p> <p class="ql-block"> 水磨沟风景区里,还有一处鲜有人懂的小众人文景点,当真正弄明白这个景点的内涵时,你就会对这片土地曾经辉煌的过往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从清泉寺向东沿着缓坡路直行约200米,一座赭红色的亭子赫然眼前。亭子八角形,立柱有横梁相连,每根立柱上三层压拱,层层探出,亭角呈鱼尾状翘起,檐牙高啄,凌空飞扬。亭子匾额乌黑底色,三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使得亭子更加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 亭子在清泉山的一个拐角上,两边是深深的山谷。站在亭子里远眺,绿色的植被尽收眼底。左边是温泉路的大下坡,坡顶上就是美食街了,凉皮、烤肉、面肺子、老太太黄面等小吃深受吃货们的青睐,凯撒烤包子还要排队买呢。亭子正东方是温泉路立交桥了,东二环像一条彩虹飞架南北,上面车辆川流不息。东二环边上的一大片高层建筑就是世界公元小区了,小区更远处的天际线上,博格达峰上的皑皑白雪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 走出亭子,再次凝望亭子题字。亭子草书题名,大概猜出了“望”和“亭”两个字,中间的就不认识了,只好拍照请教高人。</p><p class="ql-block"> 我把照片传到同学群里求助,但都认不出中间那个字。后来,把照片发给了单位的书法爱好者徐东刚,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市里获奖。经过一番考证,徐东刚给出了答案。原来这三个字大有来头:第一个字是明朝书法家王铎的行草“望”,中间的字是明朝书法家祝枝山的行草“织”,第三个字是明朝书法家文征明的行草“亭”。亭名:望织亭。中间的字是繁体字,又是草书,难怪大部分游客不认识了。匾额上的三个行草虽然出自三位名家,但都挥洒飘逸,整体效果行云流水般地流畅连贯,足见建亭时挑选这三个字的人的书法功底和苦心孤诣。</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亭台楼阁名字是很有讲究的,如爱晚亭、黄鹤楼、阅江楼等,或出自诗词名句,或出自神话传说,或出自地理方位等等。这处亭子为什么叫望织亭呢?</p><p class="ql-block"> 我在百度上搜索一番,但没有关于望织亭的只言片语。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曾经的“七纺人”,你们还好吗?》,终于恍然大悟。</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温泉路立交桥和世界公元小区正是曾经的新疆七一棉纺织厂(简称七纺)的厂区。1951年开始,第一代七纺人克服种种困难,披荆斩棘,白手起家,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修建了纺织厂。1952年7月1日,七纺开工剪彩仪式上王震将军将第一把原棉倒入清花机内,标志着新疆有史以来第一座现代化棉纺织厂诞生了,“新疆从此告别了夏天穿羊皮袄的历史”。上世纪的七纺,以厂区为中心,形成了一座新疆最大的“纺织城”,成为新疆工业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新疆棉纺织工业与全国纺织业一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七纺一台台织机被迫关停,喧嚣热闹的车间一夜之间静了下来。2013年7月,七纺的旧厂房拆除,再后来就是住宅楼和立交桥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 站在望织亭上远望,穿越时光隧道,仿佛看到了新疆七一棉纺织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机器轰鸣,织女穿梭,纱轮飞转……</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山脚下的水磨河依旧静静地流淌,曾经的七纺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遁入历史的尘烟中。但望织亭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告诫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先辈们筚路蓝缕、肩挑背扛的创业史和七纺为新疆工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也在激励我们要传承“七纺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建功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感谢水磨沟风景区管理者的良苦用心和独运匠心,在原七纺对面的山头上建造了望织亭,为我们保留了一段城市故事和人文记忆,得以触摸历史的脉络、聆听时代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