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中期的医改,把赤脚医生称呼改为“乡村医生”,乡村医生逐渐以科班出身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生为主体。虽然赤脚医生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学习系统医疗和考证很艰难,但论起实操和医术,很多又秒杀正规医生。”一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放那陣整个公社只有一个卫生院,社员们看病近的还好,远的要走几十里山路,要是急病,遇上雨雪天气就更麻烦,于是农村出现了不穿白大褂背着药箱的医生出现了,他们的正式称呼是,赤脚医生。</p><p class="ql-block">据统计,当年全国有赤脚医生150 万,亦说500万,大概是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增长数。</p> <p class="ql-block">我认识的赤脚医生叫任爱明,年近三十,由于出身好,高小毕业,被大队推荐参加了公社的医生培训,几个月后即开始在大队看病。任医生开始看病经常背着一个卫生药箱,行走在山间小路,看的病一般是感冒发烧,拉肚子,小伤口之类,稍难一点的病就送到公社卫生院。</p><p class="ql-block">任医生好学,凭高小的那点认字知识,除了卫生系统发的”赤脚医手册”必学外,经常看见他在油灯下苦读一些乡间流传的旧医学书,还抽时间到民间老中医拜师求学,继而他会背着背篓到山上採摘一些草药,慢慢的会把脉用中医看病了。(图; 当年的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农村贫困卫生意识卫生条件也差,因饮食而引发的病比较常见。任医生由于看的多,治起来比较得心应手,队里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肚子一直鼓鼓的,后来发展到绞痛难忍,家里直接抬到卫生院,下午又抬了回来,说是让送县医院。</p><p class="ql-block">送县医院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一件小事,于是找到任医生,任医生想了想;这样吧,我试试,三天没有好转,只能送县医院。任医生望闻问切,又翻旧医书思虑再三,亲自採药亲自熬煮,三天基本上就呆在患者家。第三天下午,男孩腹鸣如雷,如厕一顿狂泻,精神立马好转,几天后药到病除,就此任医生名声大噪。</p><p class="ql-block">自那以后任医生虽是赤脚医生基本上没下过农田,因为附近村庄大队有病也来请任医生。(图;赤脚医生没有看病的诊室,经常奔走在田间地头农舍)</p> <p class="ql-block">后来公社卫生院将任医生聘到医院,任医生穿起了白大褂开始坐诊看病。一个月后任医生挑着行包被褥突然又回来了。问其原因他受不了医院制度和看病规距的束缚,他选择了还是当他的赤脚医生,在广阔天地里自由行医。</p><p class="ql-block">任医生给我看过一次病,我睡的是稻草铺,就是那种两头放一个长条木櫈,中间放几块木板,木板上铺稻草,稻草上铺被单,可能是稻草没晒干被小虫爬了,弄了一身红点点看着都吓人。公社卫生院开了一盒西药,吃了几天效果不佳,任医生给我弄了几副草药,让我连洗几天,不久痊愈,任医生名气渐渐大起来了。(图;当年赤脚医生手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任医生自返队后一门心思在乡间行医看病,他的那些老伙计们说,爱爹要是不回来现在肯定是一位退休名老中医生,但也有人说,爱爹回来我们看病方便多了,而且又不要钱。</p><p class="ql-block">爱爹后来再没有出过乡,也没有参加过医生资质考试,凭着一张赤脚医生证继续为社员们服务。但他的儿子实现了老人的愿望,老人全力把儿子送去读书,并且指明报医科,现在是省城知名医生;”别看这小子医科大学毕业省城名医,遇到一些怪病拿不定主意时,他还得打电话问我!”八十余岁高龄爱爹很神气的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