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南汉“乾亨重宝”背“邑”小平铜范钱的来龙去脉与品赏

源能成

<p class="ql-block">  南汉,是五代十国在广东、广西、海南和越南北部建立的割据政权之一。 开创者是刘隐在公元894年,继其父任封州刺史,自公元917年立国,公元971年灭亡,共历四帝,享国54年,是五代十国中时间比较长的政权。</p><p class="ql-block"> “乾亨”是南汉高祖刘龑的年号。</p><p class="ql-block"> “贞明”三年8月(公元917年),刘龚称帝,国号“大越”,后改为“汉”</p><p class="ql-block">,史称“南汉”,以别于太原刘氏的“北汉”。 又改元“乾亨”。</p><p class="ql-block"> 有《简明广东史》称刘龑立国之初,承袭了唐朝的一些典章制度。包括设置百官;充实州县;开科取士。</p><p class="ql-block"> 《十国春秋》说:“刘龑因国用不足,又铸造铅钱,十当铜钱一”。有文献称“乾亨重宝”是岭南首次大规模造币,在岭南使用50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钱面文“乾亨重宝”,隶书对读,钱有背穿上“邑”字者,小平;背上“邕”字等版别。 </p> <p class="ql-block">  南汉之前,岭南地区的货币经济并不发达,无流通货币,这个历史已从南越文王墓没有出土钱币得到验证。六朝时,岭南地区百姓多用盐米布进行交易;唐代,岭南除用钱外,也用金银、丹砂和象牙等进行交易。</p><p class="ql-block"> 南汉开国之年(公元917年),刘龑即下令铸造“乾亨重宝”铜钱,后来由于铜矿资源缺乏,改铸铅钱,“十当铜钱一”。比举令岭南的货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 “乾亨”年间(公元917~925年)铸行了“乾亨通宝”铜钱,存世量较稀少;</p><p class="ql-block"> 又铸有“乾亨重宝”,有铜钱和铅钱,铜少铅多。因当年铜材奇缺,多数“重宝”钱用铅铸造,但也少有铜质小平。</p><p class="ql-block"> 钱币制作不精,文字拙劣,有传统形制及背穿上“邑”及“邕”字者。铜币多有流铜,铅品文字漫漶,铸工尤劣。铸工精湛者悉为赝品。(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  “乾亨重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龑乾亨年间(公元917—925年)铸币。小平形制,铸工制作较为粗拙。主铸材质铜、铁、铅。</p><p class="ql-block"> 谱载“乾亨重宝”小平铜钱仅有光背无文。但同时载有同名不同版式之铅质钱,背铸“邑”字,多有出土,非稀罕之品。 </p><p class="ql-block"> <b>“乾亨重宝背邑”小平铜钱,谱未载入,但尚有存世。</b></p><p class="ql-block"> “乾亨重宝”铅钱有三种类型: 光背、背有“邑”字和背有“邕”字(今广西南宁)。同时也发现有“乾亨重宝”铜钱,多为“铜范”或试铸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三类钱的铸造时期,目前学界有不同看法,其中一个看法认为三种钱分别是三个时期铸造的:</p><p class="ql-block"> 1、光背铅钱存世最多,是从南汉立国开始铸造,并且流通时间较长的一种类型;</p><p class="ql-block"> 2、背有“邑”字铅钱多被认为是南汉国第三代王刘晟货币政策“城内用铅、城外用铜”在货币铸造上的体现,“邑”字是京城,也就是南汉国政府所在的都城广州之意;</p><p class="ql-block"> 3、背有“邕”字铅钱是刘岩之子刘耀枢被封为“邕王”坐镇邕州(今广西南宁)时所铸。由于刘耀枢是南汉末代皇帝,没几年就因病去世,故此类铅钱数量最少、流通时间最短。 </p><p class="ql-block"> “乾亨重宝”铅钱是南汉国时期最为流行、数量最多的钱币,考古中也出土了大量“乾亨重宝”铅钱: </p><p class="ql-block"> 目前,存世“乾亨重宝”较“乾亨通宝”多见。就互联网泉友发布已知钱币参数和市场收藏参考价格如下:</p><p class="ql-block"> a.“乾亨重宝”铜质光背无字小平钱,直径24mm左右、厚1.35mm左右,重3.6克左右,市场价格1000元上下。</p> <p class="ql-block">  b.“乾亨重宝”背“邕”小平铜钱,直径23.5mm,厚1.5mm,穿口0.8毫米,背传上一“邕”字。</p><p class="ql-block"> c. “乾亨通宝”铜质小平钱,直径24mm左右、厚1.3mm左右,重3.7克左右,市场价格600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 d. “乾亨重宝”背“邑”,铅质小平钱,直径26mm左右、厚1.2mm左右,重3.8克左右,市场价格100元左右。</p><p class="ql-block"> e.“乾亨重宝”背“邑”,铜质小平钱,直径24.5mm左右、厚1.5mm左右,重4.6克左右,市场价格不详。</p><p class="ql-block"> f.“乾亨重宝”光背,铅质小平钱,直径24.5mm左右、厚1.4mm左右,重4.67克,市场价格数十元左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有”十五年(942年),刘龑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其子刘玢继位,改元“光天”,并以晋王刘弘熙辅政,是为南汉殇帝。 </p><p class="ql-block"> 南汉殇帝刘玢荒淫无度、政事废弛。南汉光天二年(公元943年),刘玢与诸王宴饮,大醉,其四弟刘弘熙派人将其杀死,取而代之,并改名刘晟。</p><p class="ql-block"> 刘晟更加残暴,诸弟被他诛杀殆尽,又任宦官、宫女为政,南汉国力日益衰落。</p><p class="ql-block"> 公元958年,刘晟去世,刘鋹继位,时年17岁,懦弱无能,政事全部交予宦官和宫女。同时,刘鋹深怕官员子孙叛乱,因此全部官员必须自宫,一时间朝廷上下宦官多大20000多人。</p><p class="ql-block"> 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朝灭了南汉。刘鋹被封卫国公,公元980年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谱与不载,并不影响钱币存在的真实性。我在早年收藏有一枚“乾亨重宝背邑”小平铜钱,直径24.2mm,厚1.5mm,重4.6克。我认为它是一枚“乾亨重宝”铅钱的“铜范”或是试铸币。</p> <p class="ql-block">  此币广穿,字体工整,绝无断笔,正背外廓均有稍,“乾”字与外缘接口部位有流铜,背“邑”字笔画漫漶,但尚可识别。整体辩识它应是一枚铅范铜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像古人铸铁钱需用铜浇筑铜范试样,以检验铸钱的范模是否可保证钱币的铸造质量。这是“乾亨重宝”钱的</p><p class="ql-block">背“邑”钱的铜范钱,当然珍贵难得!</p><p class="ql-block"> 此钱从东北锦州地区囊获。明眼一看就知道它是“老”生坑,铜色老旧,包浆色择介于生熟之间。可见浓郁的绿,灰黄色,黑褐色锈裹身,有层次,锈浆紧实,皮壳生硬,自然天成。整体彰显沧桑耄耋之态,属开门古钱无疑!</p><p class="ql-block"> 另外,钱币铸工较规整,皆有修整。边缘和穿廓正,地章较为平整。面文“乾亨重寶”及背文“邑”,字廓虽不算深竣,然也呈凸起状,仍可清晰可辨,应系官炉铸造之品。</p><p class="ql-block"> 因有“乾亨重宝背邑”铅钱十枚可换铜钱一枚。当年铸铅钱是真,铜钱当然不假。不然,何来置换之钱? 终因它仅是试模之币,铸造量少,存世稀罕而已。但时值今日,就稀罕珍贵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17日撰稿于成都</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