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环游记4

犇妈

<p class="ql-block">  早在大西北之旅正式启程之前,我就在老妈的建(bi)议(po)下看了整整十集《河西走廊》纪录片。看完后不禁对这条“通道”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所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敦煌”意为盛大而辉煌,这里是四大文明交汇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据说除了元代,这里基本上就没穷过。来到敦煌要看什么?当然是闻名天下的莫高窟啦!</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是一个沉淀了众多历史风云的地方,所以想要更好的欣赏这里,必须先了解背景。我们在球幕影院欣赏了两部纪录片,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诞生过程和莫高窟内的艺术作品,形式很新颖,音乐也很唯美,美中不足的是节奏太过缓慢,这让习惯了快进的我很不习惯。</p> <p class="ql-block">  看完电影,终于进入正题。莫高窟的门票分为a票和b票,我们提早一个月预约,所以买到了a票,可以多欣赏几个洞窟。那么到底是多少个呢?希望你的眼镜不要摔下来——八个。没错,在莫高窟保存至今的700多个洞窟里,我们只能欣赏八个,不得不承认,在听到这个结果时,我真有点沮丧。可随即打听了一下,才知道B票只能欣赏四个洞窟。原来,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和灯光设施等都会对莫高窟壁画造成极严重的破坏,加速其氧化,所以拍照在这里也是绝对禁止的。莫高窟为了保护珍贵文物,不得不限制参观洞窟的数量,而且随机替换,今天欣赏这个,明天就看那个,一天只卖出6000张门票,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极力减缓莫高窟珍贵壁画和雕塑的损毁速度。</p> <p class="ql-block">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第一个洞窟,内部黑漆漆的,解说员打起一束灯光,照射在一尊庞大的佛像上,佛像是端坐姿势,如果站起来,约么和成年人一样高。解说员通过微型话筒告诉我们,这个洞窟是唐代的作品,但是因为损毁,被清代人修补过,所以或多或少已经不是原作了。“你会发现,在莫高窟的所有洞窟中,唐代洞窟是最受人喜爱的,这主要是因为唐代人的工艺水平高,他们雕刻的塑像和绘制的壁画都非常精美且具有真实感,并且唐代人的审美和现代人是有共同之处的。”解说员这样说,可随即,他又带有些许遗憾的表示,“在莫高窟现存的所有壁画中,有一半都被清代人修补过,可惜放眼整个莫高窟来看,清代人的雕工水平是最粗糙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并不具备多大的欣赏价值。”我仔细观察,觉得解说员说的没错,在正中央这座佛像上,唐代工匠以细腻的雕琢手法,很好的打造出了丝绸质地衣服的褶皱感,即使时隔千年,也在散发着精致的魅力。可是有些被清代人修补、重涂过的色块确实显得太过生硬而且单一,与周围有些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  解说员把灯光照向天花板,我们纷纷把目光汇聚在洞顶,发现整个洞窟的最高处是一块方板,四个梯形坡面形如倒斗般支撑着它。“这是覆斗顶形窟,唐代人这样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屋顶受到的压力,就不用再设计什么支柱,既省时间,又省空间。”解说员说到。看着洞顶这巧妙的设计,回望1000年前,我不禁为唐代工匠的技艺高超而倾倒。</p> <p class="ql-block">  解说员再次把光芒投向了墙壁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们仔细观察,是几个披着彩色衣服,翩翩起舞的小人。解说员向我们道出他们的真实身份:“这就是莫高窟大名鼎鼎的飞天。”人群中顿时发出一阵不小的骚动,要知道飞天可是莫高窟最著名的艺术形象之一呀。可是,他怎么才在这个不起眼的位置。一问才知,原来在佛教中,飞天的地位很低,他们的作用只是用歌声赞美佛祖。但是因为姿态优美,衣着华丽,所以很受中国百姓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七个洞窟中,我最想介绍的是16号和17号,这两个洞窟是紧密相连,然而,从外观上来看,他们真可谓“最萌身高差”。我何以出此戏言?要知道,16号是整个莫高窟对外开放的最大洞窟,容积达到了惊人的200多立方米,而7号却只是一个长宽高不足三米的小房间,是整个莫高窟中最小的洞窟。</p><p class="ql-block"> 一进16号房间,我们顿时被惊呆了——手电筒所照之处金光闪闪,屋子里竟有不少画面是用金子做的!原来,这个洞窟是唐代一位正三品超级大员打造,所以才如此华贵。可惜,在后来莫高窟荒废的500年前,有不少金子都被贼人拆走了,所以现在看来,已不如当年震撼,更可气的是,在走廊一侧的洞壁上,居然写着“杨某某到此一游”,好家伙,我终于知道两侧的玻璃隔板是干什么的了。</p><p class="ql-block"> 解说员还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滑稽的历史:古代强调男尊女卑,所以将这个家族中的男人全都画在了显眼的走廊位置,万万没想到,几百年后元朝人看中了这个洞窟,他们哪都没破坏,偏偏就挑中了走廊,在原来的壁画上又重新画了一幅,将所有的男人遮得严严实实,从此不见天日。听着讲解,我们是哭笑不得。</p> <p class="ql-block">  17号洞窟虽然最小,却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莫高窟洞穴,为什么?其实只要我说出它的另一个名字,你肯定恍然大悟——藏经洞。没错,这个体积仅仅几立方米的小房间,就是埋藏了几万件珍贵经书的藏经洞。正是它让敦煌蜚声世界。然而可惜的是,清末王元禄道士在无意中发现洞窟后,三次上报政府,清政府却对此持冷淡态度,于是,在之后的年月里,大部分的经书都被外国人或买或骗的拿走,现在遗留在我国的只剩下几千件残本,而敦煌本土更是只有300多件!</p><p class="ql-block"> 这段文物流失史当然令我们扼腕叹息,可转念一想,王道士也并不邪恶,最多只是愚蠢。清政府的不作为才是导致这件悲剧的罪魁祸首。当年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时,我曾对王道士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任何一段历史都要辩证分析,如果王道士没有发现藏经洞,这些珍贵的佛经恐怕现在还默默无闻的躺在洞穴深处,敦煌在世界上也籍籍无名。我坐在长椅上,遥望远处沙漠中的“道士塔”(王道士的坟墓),心里不禁沉思起来:我们究竟该痛恨他,还是该感激他呢?</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莫高窟,在酒店睡了一大觉之后,我们在烈日炎炎的下午5点前往下一站——国家5A级旅游景区——鸣沙山月牙泉。这是一个完全建立在茫茫戈壁里的风景区,还是著名的骑骆驼圣地。尽管骑一次就要100块,但正如老妈所说的“牛都买了一头了,还舍不得再买根牛绳吗?骑!”</p><p class="ql-block"> 一进景区,我的眼珠子就差点瞪出血来——沙地上密密麻麻爬着坐着站着的,全是骆驼。我们兴奋的大喊大叫,可随即我却遇到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气味实在太呛人了,尽管我鼻炎严重,但此刻嗅觉却异常的灵敏。尽管,在来此之前就我就已经有所耳闻,但显然,心理准备还是不够充足。想想看一堆堆深绿色的骆驼粪堆在地上的场景,那味道,简直就像把臭豆腐装进臭袜子扔进臭厕所一样。我连连干呕了好几下,好歹是缓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  不过有一说一,骑骆驼还真的很舒服,软软的像坐在沙发上一般,丝毫没有生硬感,而且全程四五十分钟,性价比超高。我们五匹骆驼排成一队,骆驼驮着我们缓缓爬上了沙山,第一次身处沙漠,目光所极之处都是风景——远处,一个热气球正在冉冉升起,沙山上不断有人乘着滑沙板飞也似的滑下来,还有吉普车的和越野车的驶过带起的漫天黄沙。天空时不时传来阵阵轰鸣,我抬头一看——是直升机和滑翔机。只见它们像巨大的鸟儿从我们头顶一掠而过,迅速消失在山的另外一边。</p><p class="ql-block"> 一支又一支的驼队首尾相连,那场面蔚为壮观,真的如同西征匈奴一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了骆驼回到最初的起点,下一个目标就是鸣沙山。妈妈告诉我们,月牙泉就在山的另一边。我们信心满满的冲向山顶,却压根没注意到月牙泉就在我们背后几十米开外的平原处。</p><p class="ql-block"> 沙子是半流体,必须铺上梯子才能安全向上爬,我们顺着绳梯搭成的台阶步步攀升,才走了几十级呢,妈妈就喊了起来:“爬一半了!”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山顶依然遥不可及。我们强撑着继续前进,中间还有一段是完全没有绳梯的,我们走一步滑半步,龟速行进,好歹是爬到了视线的尽头。几乎虚脱的我满怀希望的一瞧,当场傻了眼——我们以为的山顶,居然仅仅是绳梯的尽头!上方还有几十米的路程。“不要再爬了,我爬不动了,我们回去吧!”老妈在下面惨叫着。不过身为男子汉,怎么能轻易放弃呢。</p><p class="ql-block"> 坡越来越陡,我们几乎是手脚并用往上爬,终于,我踩着黄沙爬上了山顶,一屁股坐在地上,跟着八一也爬了上来,他得意地对我说:“看吧,我是爬上这里最小的孩子!”可惜这一光辉纪录仅仅保持了三分钟,因为我的妹妹也上了山。过了一会儿,老妈也连滚带爬的上来了,而杨阿姨早已放弃在了半山腰。最终,在我们一行人中,四个人都成功上了最高峰,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  从鸣沙山回来已近九点,可敦煌的太阳依旧没有下山。本已疲惫不堪的我们一听说附近的“沙洲夜市”非常热闹,立马又来了精神!逛起!</p><p class="ql-block"> 敦煌之旅就要告一段落了,明天,又是未知的路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