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月牙泉

旅行者

<p class="ql-block">  时隔五年,再次踏上西域之路,来到河西走廊的终点 ~ <b>敦煌。</b>2023年6月14日走进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的<b>鸣沙山·月牙泉</b>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多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月牙泉静静的躺在鸣沙山的怀抱中,因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地貌主要由大小泉湾和周围的鸣沙山组成。小泉湾是介于东沙山与北沙山的洼地,主要为办公和生活区。大泉湾是北沙山与南沙山之间的洼地,<b>月牙泉</b>和<b>月泉阁</b>等古建筑群分布其中,这里是景区的核心所在。</p> <p class="ql-block"><b>夫妻柳:</b>走进鸣沙山,先入眼球的是远处沙山上阴阳交汇的柔美波线,还有骑骆驼的多条长龙。但在这茫茫的沙海中,最显眼的还是一棵遮天蔽日的高大旱柳,这棵旱柳栽植于1971年,同根系长出了两株相互依偎的旱柳,人们称它为<b>夫妻柳</b>。脚踩黄沙,迈步吃力,又受阳光炽烤,在柳萌下稍停片刻,倒是难得的休整。</p> <p class="ql-block"><b>鸣沙山的形成:</b>鸣沙山以东是山危山,南面是黑石峰山,西面为戈壁和库姆塔格沙漠,携带大量沙质的西北风在此地受到山体的阻拦,使风中的沙粒沉降下来,日复一日便形成了<b>鸣沙山</b>。</p> <p class="ql-block"><b>月牙泉的形成:</b>月牙泉是在具备松散的地质结构,低洼的地形条件和区域性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形成的。而构造运动、流水及风力地质作用是月牙泉形成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条件。尽管星转斗移,风啸沙鸣,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p> <p class="ql-block"><b>神奇的月牙泉:</b>月牙泉四周虽然被沙山环绕,沙山与泉水之间仅有数十米,但千百年来虽有烈风劲吹,沙尘飞扬,泉水从不被流沙掩埋,也始终没有被蒸发干涸,的确令人匪夷所思?其奥妙在于:月牙泉四周都是高耸的沙山,从而形成了环形山洼,当风进入泉区后会形成上升旋风,把泉四周大量流沙带上山顶或抛向山峰的另一侧。所以,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月牙泉<b>绵历千古,沙不填之</b>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b>月泉古柳:</b>栽植于1892年,是鸣沙山·月牙泉变迁的唯一历史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b>神奇的鸣沙山:</b>白天游人登山下滑,将大量的流沙从山顶滑下来,一夜之间,这些沙粒又凭借风力重新回到山顶,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并恢复原有的模样。正如古文献记载:<b>经宿吹风,辄复如初</b>。千百年来,鸣沙山依然巍然屹立,鸣沙之声仍然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黄昏时刻的鸣沙山</b></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距敦煌市区仅4公里,每天都是人声鼎沸,游客白天以登山滑沙、骑骆驼为主要游玩项目。黄昏时刻沙山温度降下来了,选择骑骆驼的游客有增无减,景区门口聚集了众多排队等候的人群,直到太阳落山,游人才逐渐散去。</p> <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刻,沙山的温度逐渐降低,拍照的美女也多了起来。一群群美女穿戴不同年代的艳服,站在金灿灿的沙山上,摆弄着形态各异的舞姿拍照留影,这真是一道难得一见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晚霞时刻的月牙泉</b></p> <p class="ql-block">  晚霞时刻,为了一睹躺在沙山怀抱中的月牙泉,游客们呈现出心字型长队蜂拥向山顶前行,我也很费力地爬到山顶,选好合适的方位,静侯落日时刻月牙泉的芳容。</p><p class="ql-block"> 站在高高的沙山上,望着美丽的月牙泉,它就像天的镜子,沙漠的眼睛,或者更像襁褓中的婴儿,被沙海母亲紧紧地抱在怀里,这一温馨的场景会长久驻留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月牙泉静静的躺在沙洼里,睁着明亮的眼睛,昭示沙山上的人们,晚上11点就要熄灯了,她也要入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