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到和平菓局寻找回不去的童年

刀锋

人的年纪越大越喜欢怀旧,我现在就慢慢进入这样一种状态。这次在京期间去了两次和平菓局,就因为它能勾起我更多儿时的记忆。<div> 和平菓局位于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真实还原了七、八十年代老北京人的市井生活,将老北京的人情味、烟火气、文化精髓一一重现出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真正的半世纪前的老北京……<br></div> 从装修豪华现代的地下一层顺着扶梯下到二层,仿佛穿越了一段时空隧道,眼前是一面灰色斑驳的青砖墙,墙上的破洞便是入口。透过墙洞向里面望去,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现代世界穿越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童年的记忆瞬间就被打开了。 这里像博物馆,像个街区,又像是一个小小的商品市场;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浓缩了很多生活场景的元素,这里弥漫着老北京的文化传承,也是那个时期的人们儿时记忆的陈列。 也许不少人疑惑“和平菓局”名字的由来,其实这源自于项目定位---老北京口味的糕点集合地。唐宋时期把点心叫“果子”,在老北京也有“果局”这样的叫法,专指售卖干鲜果和糕点。 虽然我不是老北京人,但那个年代全国的城市都差不多,在这里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场景。沙发、高低柜、老钟表、电冰箱、电风扇、相框,这一切都再熟悉不过了。 煤厂胡同里放了一辆小童车,摆了鸟笼和花盆,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爷爷奶奶带孙辈的家庭,这间屋子里应该住着这样的人:老爷子喜欢鸟,老太太爱养花,抱着小孙儿,没事儿的时候就会推着小车带孩子出去玩儿。若是在煤厂胡同静静聆听,隐约能听到叫卖声、小孩的哭声、嬉戏打闹声、邻里街坊扯着大嗓门聊天、切菜、炒菜等各种混杂在一起的声音。 这种童车与我小时候坐的差不多,竹子做的,结实耐用。 当年我就是用这种二八大杠学会骑自行车的。 胡同就是生活的缩影,掺杂着人情味和烟火气,人们游走于建筑中,好像能真切地感受到那里的喜乐悲欢。 “为人民服务”是当年最火的标语之一。 走在狭窄、阴暗、破旧的胡同里,那些曾经记忆里的画面一一出现在眼前。这不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吗? 下面这些都是我们学生时代看过的电影,那时学校一年总要组织几次包场看电影活动。 那些年大家方便都要去公共厕所,当时的社会治安不太好,黑天一个人去厕所还是挺害怕的,所以经常有家长陪同。 我第一次玩的游戏机就是这种,黄色卡带可以互相交换共享。 这里竟然还有一座寺庙---敕建小觉寺。里面摆放了一尊巨大的木刻佛像头和一只手。 那个年代录像厅里经常是人满满的,里面经常放一些走私进来的带点颜色的港台录像片。 进入和平戏院,你可以听到老北京的各种历史。 “劝业场”是近代北京第一幢综合性商业建筑,在当时算得上是高楼大厦了。这里的透明柜台塞满了“无花果”、“跳跳糖”、“话梅丹”等童年记忆的零食。 除了场景设置,和平菓局还卧虎藏龙,有书法篆刻、吹糖人儿、编棕编、皮影等传统艺术的手艺人,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其间还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那时的剃头铺用的就是这些工具。 当年商店的柜台货架就是这样的,一点不差。 拉洋片这东西在我们那座小城市没有,也没玩过。 很有年代感的海报。 <div> 这里面竟然还建了一座火车站。一辆1:1比例的东风1957列车模型摆放在“火车站”里。昏暗的车厢、蓝色的座椅、小桌板,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div> 如果逛累了,去到和平小吃街尝尝老北京小吃。各种老北京特色小吃陈列一排,木桌木椅、木盘木碗,满满的仪式感。 时间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就逛完了“和平菓局”,却感觉意犹未尽……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怀念过去,更要创造未来,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