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心出发,向阳而行,2023年7月16日,何教授分别从“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理论”和“非暴力沟通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两大主题,对全县50名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了培训与交流。</p> 专家简介 <p class="ql-block"> 本次邀请的专家是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何丽。何丽教授是北京联合大学拒学研究与服务中心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健康心理学博士,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拒学厌学、丧亲及哀伤的相关研究,著有《失独者的丧子应对:哀伤、挣扎与超越》、参与翻译《哀伤治疗:陪伴丧亲者走过幽谷之路》《抚平伤痛:创伤性心理障碍治疗指南》《书写的疗愈力量》等。</p> 培训感言 <p class="ql-block"> 杜菁老师有话说: 学习了认知行为疗法,我认识到一个人的自动化思维和核心信念的重要性。我们是拥有想法、感受和行为的媒介,任意改变三者其中一点就可以促进整个循环的改变。因此人的情感、行为及生理反应总是被我们对事件的解释或评价所影响,从而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对非暴力沟通的初步学习,我们发现语言沟通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人生的内在自我成长与修行。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不去讨论事件本身、策略和妥协之道,而是首先集中注意力找到双方的需要,然后再寻求策略满足那些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看见自己,看见他人。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里遇见你。</p><p class="ql-block"> 师巧红老师有话说:何教授开场风趣幽默的引用一则笑话,帮我们重新梳理了这几年来所学的心理咨询理论流派,使我豁然开朗。用盲人摸象来比喻当前各种心理咨询治疗,着重讲解了认知行为治疗,“事件本身并不会带来困扰,困扰我们的正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认知)”。认知模式分三级信念系统: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以及生活中如何识别、运用。下午讲得非暴力沟通疗法,是一种向内的生长,是对生命的爱,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中,尤其是提醒我们老师,课堂上的言辞运用,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心理学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郭超丽老师有话说:非暴力沟通是一种修养,可以让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它强调的是倾听自己心声的同时也要倾听别人。生活中我们往往是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把冲突归咎于对方,是造成暴力沟通的根源,我们要改变的是:把暴力评判转换为暴力需要,才能解决根本问题。</p><p class="ql-block"> 高燕老师有话说: 通过认知治疗法的学习,让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缓解压力和焦虑。让我明白想法、感受和行为的关系,学会区分感受(情绪)和想法,以及情绪表达的重要性。“非暴力沟通”课程的学习,让我明白“暴力”不仅是身体的暴力,还有指责、说教、否定等“隐藏的暴力”,通过了解“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和四要素,让我反思自己平时的沟通方式,并对我在以后教学和家庭中更好的沟通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在轻松的状态下,老师们接受了一场快乐的心灵旅行,学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积极主导情绪,调试不良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对待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