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安,阿拉木图——”</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2023年7月15日早上醒来,推开我在爱彼迎租借的民宿的玻窗时,内心念叨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所在的城市,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1991年之前它属于苏维埃联邦共和国,之后它属于独立的主权国家哈萨克斯坦。</p><p class="ql-block"> 苏联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许多复杂而抽象的概念,难以诉说的思想和情感,它之前叫俄国,某一段时间除了苏联就是独联体,之后叫又俄罗斯。</p><p class="ql-block"> 哈萨克斯坦,如果把“斯坦”(……之地)二字去掉,就会蹦出一个读起来有点接近的词语“哥萨克”。关于哥萨克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就是写这个族群的。不过,不好简单把哥萨克等同于哈萨克,你只要这样理解就基本上可以了:哈萨克跟哥萨克是相交的,因为他们在历史文化上很接近。就像我们国家古代,北方有很多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要么是先后关系,要么是相近族群关系。(其实,哈萨克这个民族,我们国家也有。)</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说,是不是满满的苏联感就出来了,就不至于把这样一个国家简单地想象成一群游牧民族在蛮荒之地建立的落后国家。</p><p class="ql-block"> 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像“言必称希腊”那样言必说欧美,好像除了那几个国家,当然再加上天朝上国的我们自己,其它国家都属于既定鄙视链上的某一环:“哼,这些落后国家!”</p><p class="ql-block"> 国家跟地区的关系,以及国家跟人民的关系,它既是历时的,也是共时的,总之比较复杂。事实证明,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的一员,哈萨克斯坦,具体说是阿拉木图,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种安定祥和、经济还不错的模样儿。</p><p class="ql-block"> 而且,这个国家人种多元,信仰多元,却不像印度不同族群不同信仰动辄摩擦起火,也不像欧美有的国家,某些人种总是惹是生非——哈萨克斯坦,其实中亚大部分地区,目前相对而言都是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鲍罗丁的一部音乐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p><p class="ql-block">似乎还是比较契合哈萨克斯坦的神韵的,苍茫辽阔,东西方文化交融,而苏俄革命传统和文化传统,是目前它在去苏俄化道路上行进却依然尊重如故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要上图了,看一看阿拉木图。阿拉木图不是我们以为的荒漠上的落后小城,而是被大树和森林簇拥的虽然烈日炎炎但是却浓荫蔽日,不乏习习凉风的大城,这座大城,在视觉上跟任何一个现代化大城市差不多,甚至,我个人还觉得,比欧美的一些大城市还更宜居。</p> <p class="ql-block"> 它的人行道好多都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随手一拍,人行道边的一棵一分为四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 到处都是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 城市里还有许多喷泉,大大小小的,可惜我拍得很少。</p> <p class="ql-block"> 阿拉木图的城市建筑,以灰色调的长方形的为多,不特别彰显某一栋,简单庄重,据说这就是苏式建筑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这种建筑,如果被朝阳或者夕阳投射,特别容易反光,形成一种金灿灿的美。</p> <p class="ql-block"> 还是有一些具有东正教特色和民族风的建筑,在一系列整齐朴素的建筑方阵里,就特别逗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 大妈们在这种舒适的环境中,也会跳跳舞,摆摆造型。</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通过爱彼迎预订的民宿,在一个四面大楼围起来的小区里,这个小区明显比周围建筑显得新一点,好一点。小区进进出出的的人,在彼此习以为常的目光中却长着白种人、黄种人这二种大类之下的各种不同种类的脸,连骑着童车的小孩子也是眨巴着不同颜色的眼睛,头发在阳光下反射着各种光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房东是个很俄罗斯长相的大妈,她的民宿宽敞舒适,而且特别体贴,给客人准备齐了各种烹饪用具,还有十几二十种调料,绿茶、红茶、茉莉花茶,速溶咖啡、咖啡豆及加工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 还有通俗读物。</p> <p class="ql-block"> 在阿拉木图街边店吃饭,感觉是到了欧美国家,临街而坐,凉棚遮阴,鲜花点缀,侍者服饰讲究,整个过程会很有情调或者氛围。</p> <p class="ql-block"> 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共交通系统比我去过的欧美国家完善得多,公交车太多,跟中国一样,非常便宜方便,特别有意思的是公交车都标着“中国宇通”。</p> <p class="ql-block"> 共享单车也很方便,不过电动滑板车特别多,年轻的西装革履的金头发帅哥,裹着白色头巾却仙衣飘飘的穆斯林美女,在人行道上一闪而过,在我眼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特别要提及的是苏联时期的地铁,现在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以苏俄式讲究的石材、雕塑、灯光、色彩,以及各站不同的主题,成了我们这种外国游客必须打卡的一大景点。</p><p class="ql-block"> 安检处这幅瓷雕,似乎讲的是哈萨克民族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下这些我就简单地罗列。</p> <p class="ql-block"> 地铁站台墙上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地铁站的主题是“莫斯科”,我的感觉类似“中国红” 。看来,红色,的确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体制的集约符号。</p>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哈萨克斯坦,就是我现在所在的阿拉木图,依然非常强调自己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一份子,二战时在卫国战争中抵御希特勒德国入侵的英勇顽强,更重要的是,把卫国战争胜利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并列在一起,为英雄塑像,纪念火把一直燃烧。</p> <p class="ql-block"> 各种英雄雕像,英雄名字纪念碑,树立在各个森林公园,并没有因为哈萨克斯坦的去苏俄化而被销毁。所以,我在前面说,苏俄革命传统和文化传统,是目前它在去苏俄化道路上行进却依然尊重如故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 哈萨克斯坦,目前是中亚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人民安居乐业,城市安全舒适,这一点,即使是走马观花的旅行者,也能明显感觉得到,更何况是有数据支撑。</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在前往他们的独立纪念碑的路途中突然对我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们还是苏联大家庭的一个成员,面临诸如俄乌战争这样的事情,它是不是必须出钱出兵,听从普京的安排?然后,是不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又得为自己牺牲的儿女树立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假设可以成为现实或者历史吗?不是不可以。有一种科幻作品被称为称为“悬测小说”,或者“未来小说”,例如《使女的故事》,它已经被美国新颁布的关于堕胎的法律证实了悬测未来的合理性,它用历史推测未来,让过去跟未来处在同一逻辑关系中,它就有可能会在未来得到证实。</p><p class="ql-block"> 所以,哈萨克斯坦纪念自己从苏维埃联邦共和国中独立出来,也是很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图片就是位于阿拉木图的独立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的基座有一些文字。</p> <p class="ql-block"> 翻译软件显示出这些文字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环绕纪念碑,是一组述说哈萨克斯民族历史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在某一个公园的树林里的这座雕塑,可以作为哈萨克斯坦对自己为什么要独立的最好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叫做大饥荒受难者纪念碑。它纪念的是在苏联时期,为了实现所谓的工业化,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农场必须定期向“国家”贡献粮食和肉类,在整个苏联都爆发了大饥荒,哈萨克斯坦饿死的人数大约有150万——200万,还有就是苏联那会儿的大清洗等运动,受迫害而死人的不在少数。大家知道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写的就是政治犯的悲惨命运。这个就不多说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纪念碑的底座上有这样一段文字。</p> <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感觉关于阿拉木图,关于哈萨克斯坦之行,就基本差不多了,就此结束。</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路途之中编写这个旅行记录,就没有条件精雕细琢,肯定有一些问题,只有回国以后再作修改。</p><p class="ql-block"> 各位,看到了就装着没看见哈。😂</p>